【摘 要】
:
传统榫卯是起源于中国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木质连接结构,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不适用于现代工业化生产,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良,对榫卯的应用作出进一步拓展.文章从消费者对榫卯的认知、现代工业化生产要求以及现代家具创新应用等角度,确定榫卯改良的依据,总结榫卯改良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具有立体组合功能的可拆装家具.
【机 构】
:
南京林业大学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榫卯是起源于中国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木质连接结构,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不适用于现代工业化生产,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良,对榫卯的应用作出进一步拓展.文章从消费者对榫卯的认知、现代工业化生产要求以及现代家具创新应用等角度,确定榫卯改良的依据,总结榫卯改良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具有立体组合功能的可拆装家具.
其他文献
在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下,鲁绣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文化特色在我国刺绣届赢得了一席之地.从齐鲁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同时期齐鲁文化的内涵也存在一定差异,受此影响,鲁绣不仅彰显出独特的齐鲁民俗文化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鲁绣针法多样、色彩绚烂多变、针线粗壮苍劲,极具山东豪迈粗狂之色.不仅如此,鲁绣绣面的质地非常牢固,经常被人们用作房屋装饰,实用性极强,这种兼顾艺术及实用的刺绣技艺,即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仍是引领本土设计的一个重要标杆,值得我们传承及发展.
城乡接合部这个特殊地区的违规张贴广告一直得不到有效根除.文章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研究,从传播源头、传播背景、传播温床、传播力量以及法律等层面出发,探究违规张贴广告不断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社区、居民等角度制定与环境动态相融的政策,旨在缓解或根除违规张贴广告的现象.
孙绍振的“情感意脉”理论在文本解读领域具有代表性意义,但是从情感生成的内在逻辑方面审视,其还需关注情感的“中间性”特征.具有“中间性”情感的审美旨归为“美在关系”,分析意脉的“中间情感”,须立足于意脉分析.“中间情感”相邻的两种情感在意脉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在所构成的“中间情感”的情感区间中,“中间情感”有可能不止一个,其不受制于二元对立的情感模式,而是受制于创作者的创作心理.
服饰道具作为非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严肃性和规范性在当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中的转基因现象频出.作为江苏非遗舞蹈大市的南通,其非遗舞蹈服饰道具普遍存在资料失传、传承失序等问题,尤以服饰道具失范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使非遗舞蹈所体现的南通农耕文明、水乡特色、三民社会和审美的二元对立特征等优质基因被无意消解.实现非遗舞蹈的活态传承需要对服饰道具具备必要的尊重和坚守,应对现有服饰资料抢救性修复还原;在服饰创新中对于基本色彩和基本款式要有底线思维;政府在规范、监督非遗传承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
探索基于心流理论的脊椎康复训练体感交互系统设计方法,能够提升患者进行脊椎康复训练的体验.文章根据心流特征,从用户、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分析脊椎康复训练体感交互系统设计需求,将心流理论与体感交互相结合进行研究,为脊椎康复训练的数字化模式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设计出高效且有趣的训练方式,增强患者的脊椎康复训练效果,并为康复医疗领域的同类型数字化产品设计提供解决思路.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寄托着乡愁,凝聚着记忆.乡村风貌塑造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在错误的风貌建设观念的引导下,使乡村丧失了地域性和辨识度,从而导致乡村长期发展形成的风貌特色逐渐消失.文章在分析济南市乡村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济南市乡村风貌塑造的原则,并从全域统筹、分类推进、要素指引、多方联动等方面阐述济南市乡村风貌塑造的策略,以期为济南市乡村风貌塑造提供参考.
文章以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为研究对象,对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展现、民族文化符号以及作品所蕴含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进行分析,为推动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剧本编撰和文化价值内涵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滨海地区因独特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和人文历史形成了地域化景观,其植物造景是滨海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胶东滨海地区为例,从植物造景的作用入手,结合滨海植物造景原则,通过对滨海地区植物造景基本元素和造景形式进行分析,总结胶东滨海地区植物造景艺术手法,探讨适宜胶东滨海地区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将文化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融入可视化传播设计中,能够帮助设计师加深对传统造物文化的理解,重构生活形态,了解文化变迁,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再创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重形而上的超越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出返身世俗社会的时代倾向,开始关注个体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首先崛起的新生代艺术以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日常生活的场景,如波普艺术挪用、拼贴、并置当下社会中的商品或消费符号以表现消费社会的景观,艳俗艺术则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呈现当下生活的各种景象.在面向日常生活的转向中,当代艺术的审美趣味旨在瓦解本质、绝对价值、真理、理性与终极关怀这些形而上的概念,转向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审美泛化”倾向.文章旨在审视这场艺术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关注当代艺术的审美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