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与高楼火灾的较量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大火暴露了我们生活的由钢筋、水泥、混凝土建起来的高楼,原来是如此地脆弱,不堪一击。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消防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重大伤亡。数十年来,科学家都在不断研究、开发科学防火、灭火的方法和设施,尽可能地减少高楼火灾所致的危害。
  
  火有“政策”人有对策
  
  高层防火救灾首先要从建筑结构入手。在现代符合防火标准的高层建筑中,凡是高度达到100米的建筑,每隔一定的楼层都设有避难层。避难层的楼层厚度和耐火极限与普通层是不一样的。防火等级高,还设有高层滑锁等逃生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可先向避难层疏散,等待救援。目前,亚洲一些高层建筑已设置了不断向楼道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整个楼梯间一直处于相对正压的环境下,使较低楼层的居民在到达门厅之前,不会在楼梯间内被烟尘熏倒。在高层建筑的屋顶,还设置了用于救援的直升机停机坪。
  居民楼里的不少火灾是人们乱扔废弃的烟头引起的。据统计,全世界与香烟烟头有关的火灾平均每年多达数万起,造成数千人丧生,数万人受伤。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市场上销售的香烟最晚将于2011年被强制实施具有自行熄灭功能的标准,以杜绝因乱扔烟头引发的火灾。烟草行业在生产香烟时,可加入一层具有阻燃特性的纸,让香烟具有自动熄灭功能,这样就可有效地防止烟头被弃后因继续燃烧而引发的火灾。
  世界上大多数火灾是人们不小心引发的火灾,但是也有不少因为干旱、地震、飓风等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引发的火灾,这些火灾往往难以避免,只能加强灭火措施。美国马里兰州的火灾研究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量测定罩,用来测量火灾释放的热量。在这个巨大的罩子底下,工程师可以建造一套三房一厅的标准住房,甚至可以是一幢两层楼的小办公楼。工程师在这里研究点火方法、电器火灾的起因、燃烧速度和易燃液体如何影响火焰的扩散。通过揭示火灾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科学原理,研究人员可以开发更加有效的救灾方法。
  欧洲空间局通过资源遥感卫星ERS-2和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恩维萨特”,利用沿轨扫描辐射计和高级沿轨扫描辐射计,持续监测地球表面火灾,绘制出了全球火灾分布图。这是一张动态图,根据卫星监测的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可用于预测火势发展,以便消防部门及时采取手段,防止火灾蔓延。这张图还可用于估计火灾损失,方便救灾部门做出科学的救灾部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发生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这是我们都熟知的常识,因为火灾时电梯会断电甚至变形。而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高楼层的人们要在烟火中跑到底层很费时,也很危险。因此,一些国家正在研制由专用电源驱动的消防电梯。当火灾断电时,消防电梯依然有电,可保障人们及时逃生。消防电梯还有可以承受高温的高强缆索,在火灾中能使电梯有足够的运行时间,以运送紧急行动的消防人员和部分逃生者。
  上海工程师曾经雄发明了一种“高楼逃生器”。该逃生器装在窗户上的墙面与天花板的交界处,呈卷筒状,平时被窗帘框遮盖。逃生器里绕着一百多米长的钢丝绳,配有腰带。突发火灾时,居民将腰带扣在腰间,即可跳出窗外。在零点几秒内,逃生器内的阻力结构就会产生巨大阻力,让逃生者下降的速度降低到1—115米/秒,着地时十分安全。根据设计,一个逃生器能承受100~120千克的质量,一次可以救援两个人。此外,逃生器上有手摇柄,能把钢丝绳收回,这样可以救援更多的居民。
  德国人开发的折叠式可充气逃生舱是一种新颖的逃生系统。平时。这种逃生舱折叠在一起,置于高层建筑的屋顶。当火灾发生时,救援人员开启底楼外墙的一个激活装置,5个连在一起的折叠逃生舱立即像手风琴一样打开,并自动充入可让逃生舱悬浮的氦气。逃生舱慢慢伸出屋顶边缘,沿着建筑物外墙徐徐降到地面。人们可以从楼顶进入逃生舱,也可在逃生舱经过窗户时迅速进入。一套逃生舱每次可以运送30名乘客。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十分前沿的火灾逃生设备——电磁逃生系统,这是一种磁悬浮救生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在建筑物每个转角处建一个竖井,每个竖井内按照一定规律安装有电磁片。高层建筑物的每户居民都分发若干件金属救生衣。当火灾发生时,逃生者穿上这种救生衣直接跳到井内,下落时,金属衣切割竖井内的磁力线,产生涡流。涡流的磁场极性与井内的磁场相反,相互排斥,使逃生者悬浮在井内,就像带了一顶降落伞那样,缓慢而安全地降落到地面。
  美国研究人员还发明了一种高楼逃生轮,类似于风筝的轮轴,可以让人们在高楼发生灾难时迅速离开。逃生时,可以把坚固的绳索钩在高楼上某个安全牢靠的地方,把安全带系在腰上,就可以利用逃生轮沿着墙面安全地下滑到地面上。
  
  惹不起躲得起
  
  1.匍匐前进:
  火灾发生时,烟气大都聚集在上部空间,逃生时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2.毛巾扣鼻:
  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和过滤的作用。
  
  3.棉被护身:
  用水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通过火场到达安全区域。
  
  4.毛毯隔火:
  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缝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
  
  5.绳索自救:
  用现成的绳索或床单、窗帘制成绳索,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注意手脚并用,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6.管线下滑:
  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上有漏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
  
  7.攀爬避火:
  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篷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
  
  8.浴室避火:
  当无路可逃时,用毛巾紧塞卫生间门缝,把水泼在地下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
  
  9.逆风疏散:
  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火场上风处躲避火焰和烟气。
  
  10.跳板逃生:
  可在阳台、窗户、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