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建筑行业的耗能在整个社会发展能耗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每年因新建、改建建筑结构,消耗大量的能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侵害。在该种情况下,应当将生态建筑观与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制造,而要想完成环保型建筑,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生活环境,才能实现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目前生态学理念已广泛的渗入到建设设计的各个方面,这就对当前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应该在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的提高生态化的思想,并把之灌输到建筑作品当中,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建造出适合我国的生态建筑,从而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环境和绿色建筑空间,生态建筑有效的契合了全球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必将是二十一世纪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 绿色生态建筑的含义
所谓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现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这些建筑基本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达到原生态的目的,但这类建筑虽然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其达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不适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也不符合可持续的生态观。所以,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将现在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达到普适性,通常称为“适宜技术”。
生态建筑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适宜即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的居住环境要求出发,得用适宜技术,再结合当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从而使生态建设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造或是采用选择的技术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来实现,或时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从而直接为适宜技术服务,达到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的过程。
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1、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施工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够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2、改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证建筑节能绿色的特点就必须对外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例如使用保温隔热材料。不同气候的条件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要求不同,通常来说,气候越是寒冷的地区的建筑,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越高,此时需要在结构中使用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功能较高的隔热材料,以减小外界冷空气对室内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通常采用复合墙体的方法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将保温材料融和到墙体结构内部,使结构在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功能的同时,保证其保温功能,并且避免了墙壁过厚。
3、合理利用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建筑方案的设计要求独具特色
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重视环境的生态价值,但是,注重环境生态价值的同时,注意保持设计方案的特色。生态化的建筑十分重视对自身形象的设计,优秀的建筑形象的设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建筑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建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生态环境上要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很好的把握设计的尺度,使建筑作品能够很好的与建筑的周边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使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以便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环境。
5、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绿色环保”是现代建筑的主题,应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控制污染的思路。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既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有效利用水、煤炭、电力和其他资源,也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其它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都是用之不竭的、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发新能源,将废物转化为能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由原来的逐步扩展到现在的全面普及,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广泛用于保温、冷却、照明、烹饪隔热和其他的家居生活管理设施建设,必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彻底的变化,甚至造成建筑空间和形体的变化。
6、协调设计整体化
对待建筑要有整体概念,把建筑作为整个生物圈的能量交换和的物质循环一部分,不仅处理好人建筑自身人工系统,更应该处理好整体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关系。考虑各种因素:化学、物理、社会环境、生态,以满足各种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考虑到环境不仅包括室内空气质量,还包括到良好的采光、热舒适度、声环境和空间大小等,符合整体生态建筑的需要。
7、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总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記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永敏.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2]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
[3]刘征.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与技术措施[J].才智,2011.
【关键词】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目前生态学理念已广泛的渗入到建设设计的各个方面,这就对当前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应该在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的提高生态化的思想,并把之灌输到建筑作品当中,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建造出适合我国的生态建筑,从而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环境和绿色建筑空间,生态建筑有效的契合了全球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必将是二十一世纪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 绿色生态建筑的含义
所谓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现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这些建筑基本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达到原生态的目的,但这类建筑虽然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其达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不适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也不符合可持续的生态观。所以,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将现在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达到普适性,通常称为“适宜技术”。
生态建筑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适宜即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的居住环境要求出发,得用适宜技术,再结合当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从而使生态建设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造或是采用选择的技术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来实现,或时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从而直接为适宜技术服务,达到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的过程。
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1、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施工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够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2、改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证建筑节能绿色的特点就必须对外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例如使用保温隔热材料。不同气候的条件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要求不同,通常来说,气候越是寒冷的地区的建筑,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越高,此时需要在结构中使用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功能较高的隔热材料,以减小外界冷空气对室内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通常采用复合墙体的方法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将保温材料融和到墙体结构内部,使结构在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功能的同时,保证其保温功能,并且避免了墙壁过厚。
3、合理利用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建筑方案的设计要求独具特色
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重视环境的生态价值,但是,注重环境生态价值的同时,注意保持设计方案的特色。生态化的建筑十分重视对自身形象的设计,优秀的建筑形象的设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建筑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建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生态环境上要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很好的把握设计的尺度,使建筑作品能够很好的与建筑的周边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使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以便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环境。
5、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绿色环保”是现代建筑的主题,应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控制污染的思路。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既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有效利用水、煤炭、电力和其他资源,也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其它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都是用之不竭的、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发新能源,将废物转化为能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由原来的逐步扩展到现在的全面普及,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广泛用于保温、冷却、照明、烹饪隔热和其他的家居生活管理设施建设,必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彻底的变化,甚至造成建筑空间和形体的变化。
6、协调设计整体化
对待建筑要有整体概念,把建筑作为整个生物圈的能量交换和的物质循环一部分,不仅处理好人建筑自身人工系统,更应该处理好整体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关系。考虑各种因素:化学、物理、社会环境、生态,以满足各种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考虑到环境不仅包括室内空气质量,还包括到良好的采光、热舒适度、声环境和空间大小等,符合整体生态建筑的需要。
7、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总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記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永敏.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2]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
[3]刘征.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与技术措施[J].才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