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社会实践活动,我随同工作组参加了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普查活动。本县十几处调查点有几处在大山老林,几乎无人问津,多年人迹罕至。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幸运的是找到了一名向导——六七十岁的大叔。在调查过程中,大叔健硕的身体,诚恳的言谈,吃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特别是所到之处只要有老乡家,我们虽吃不上山珍海味,但瓜桃梨枣应季果蔬,应有尽有,全部免费品尝。热情好客,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纯朴的民风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乡村的人们这么纯朴,反而县城里的人显得奸溜耍滑。人只想着赚钱,从而斤斤计较,经济发展了,民风改变了。例如,原来是邻居,给碗饭吃很平常,不和钱挂钩。当他开了饭店,你吃饭是定要要钱的;村里人来县城卖东西可以让你先尝后买,商店里是不行的;到边远村里树上的果子是随便摘的,县城里住户树上的果子是摘不得的;曾记得上大学时同宿舍里有市民家庭的也有农村家庭的,每到开学农村家庭的舍友带来的特产是一大包摊在那里随便吃的,市民家庭的舍友带来的东西是分个吃的,当初还怪人家市侩呢。
当我转变观念,转换思维,困惑我多时的问题迎刃而解。纯朴民风背后隐含的是经济落后,归根结底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深深明白我们的教学工作转变观念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知识,转变教育观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的变革非常大。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从学习中,培养一种学术研究意识,拥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敢为天下第一的思想精神!
一、创设对话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教师为学生的朋友
在一次迎接县里抽查考试,我代道德与法治,大家知道,这门课程抽象,难以理解,对初中学生来说记忆是有一定难度的。面对学校的压力和学生们差生面广的现实,一开始我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抽查力度,结果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耐烦情绪,甚至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冒高调”,当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冷静下来,马上来了个角色转换,我当了一次学生,我让同学们提问我,我在背诵的过程中故意把重点部分背错一些,马上同学们就给我订正,乘此机会我再让其他同学背诵几次,重点掌握了,同学们不耐烦情绪消失了,特别“冒高调”的那位同学还给我订正,我反跟背了他,他掌握了,也表现出了不好意思。我真是无限感慨,“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们用事实告诉了我:把握课堂意外,构建精彩生成。同时也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预设,因为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的确,凡事预则立。但是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意外会层出不穷。意外并不意味着失败,意外其实蕴藏着另一种契机。我即时抓住“意外”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师与生的对话交流,加以必要的引导,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意外”的探究活动中,让所有学生都来关注,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这样的课堂精彩纷呈,拥有活力。假如当时我简单粗暴地把学生批评一顿,那么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也不能引起学生和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扎实教学,一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把他们作为朋友,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们定高一点的目标,尽力拔尖,扎实推进;对于中等生,目标适中,恩威并施;对于后进生目标低一点,以鼓励为主,多关注,多点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别人的关注感,从而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特别在学期末高强度的学习中,同学们没有退缩,瞌睡了自觉主动站起来学习,当无睡意了自觉坐下继续学习,优中差生皆是如此。看到此情此景我倍感欣慰。越增加了我的耐心。通过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分层优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巧设探究性问题,延伸扩展深化理解,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我在讲授国家机构与其职能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它比较抽象,学生接触的少,难以理解。我就在授课前安排了一次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乡政府等了解他们的上下级机构,隶属关系以及职能。还可以网上搜集资料,做一期手抄报。同学们大多认真完成了任务,课上同学们就自己做的内容各抒己见,没有充分准备的同学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补充。效果出奇的好。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画卷。他们有着多彩的个性、丰富的想象,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即使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也喜欢表现自己,渴望成功。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和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创设实践、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展开心与心的交流碰撞。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任务不应是文本传授,而是激發学习兴趣,拓展空间,鼓励个性化学习。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主动走向知识,把社会作为大熔炉,把世界作为教科书。
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例如: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会知识为教会学习——即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等。我们以后的路任重道远,愿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及时了解时代前沿的信息,掌握新的,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能不断摸索探究,把新思想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教改的目标,真正地达到教育改革。愿我们秉承教育改革的宗旨,一路披荆斩棘,乘着改革的浪潮激流勇进,演绎精彩人生。
乡村的人们这么纯朴,反而县城里的人显得奸溜耍滑。人只想着赚钱,从而斤斤计较,经济发展了,民风改变了。例如,原来是邻居,给碗饭吃很平常,不和钱挂钩。当他开了饭店,你吃饭是定要要钱的;村里人来县城卖东西可以让你先尝后买,商店里是不行的;到边远村里树上的果子是随便摘的,县城里住户树上的果子是摘不得的;曾记得上大学时同宿舍里有市民家庭的也有农村家庭的,每到开学农村家庭的舍友带来的特产是一大包摊在那里随便吃的,市民家庭的舍友带来的东西是分个吃的,当初还怪人家市侩呢。
当我转变观念,转换思维,困惑我多时的问题迎刃而解。纯朴民风背后隐含的是经济落后,归根结底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深深明白我们的教学工作转变观念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知识,转变教育观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的变革非常大。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从学习中,培养一种学术研究意识,拥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敢为天下第一的思想精神!
一、创设对话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教师为学生的朋友
在一次迎接县里抽查考试,我代道德与法治,大家知道,这门课程抽象,难以理解,对初中学生来说记忆是有一定难度的。面对学校的压力和学生们差生面广的现实,一开始我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抽查力度,结果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耐烦情绪,甚至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冒高调”,当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冷静下来,马上来了个角色转换,我当了一次学生,我让同学们提问我,我在背诵的过程中故意把重点部分背错一些,马上同学们就给我订正,乘此机会我再让其他同学背诵几次,重点掌握了,同学们不耐烦情绪消失了,特别“冒高调”的那位同学还给我订正,我反跟背了他,他掌握了,也表现出了不好意思。我真是无限感慨,“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们用事实告诉了我:把握课堂意外,构建精彩生成。同时也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预设,因为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的确,凡事预则立。但是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意外会层出不穷。意外并不意味着失败,意外其实蕴藏着另一种契机。我即时抓住“意外”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师与生的对话交流,加以必要的引导,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意外”的探究活动中,让所有学生都来关注,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这样的课堂精彩纷呈,拥有活力。假如当时我简单粗暴地把学生批评一顿,那么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也不能引起学生和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扎实教学,一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把他们作为朋友,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们定高一点的目标,尽力拔尖,扎实推进;对于中等生,目标适中,恩威并施;对于后进生目标低一点,以鼓励为主,多关注,多点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别人的关注感,从而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特别在学期末高强度的学习中,同学们没有退缩,瞌睡了自觉主动站起来学习,当无睡意了自觉坐下继续学习,优中差生皆是如此。看到此情此景我倍感欣慰。越增加了我的耐心。通过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分层优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巧设探究性问题,延伸扩展深化理解,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我在讲授国家机构与其职能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它比较抽象,学生接触的少,难以理解。我就在授课前安排了一次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乡政府等了解他们的上下级机构,隶属关系以及职能。还可以网上搜集资料,做一期手抄报。同学们大多认真完成了任务,课上同学们就自己做的内容各抒己见,没有充分准备的同学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补充。效果出奇的好。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画卷。他们有着多彩的个性、丰富的想象,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即使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也喜欢表现自己,渴望成功。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和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创设实践、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展开心与心的交流碰撞。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任务不应是文本传授,而是激發学习兴趣,拓展空间,鼓励个性化学习。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主动走向知识,把社会作为大熔炉,把世界作为教科书。
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例如: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会知识为教会学习——即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等。我们以后的路任重道远,愿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及时了解时代前沿的信息,掌握新的,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能不断摸索探究,把新思想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教改的目标,真正地达到教育改革。愿我们秉承教育改革的宗旨,一路披荆斩棘,乘着改革的浪潮激流勇进,演绎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