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所學科目中,语文是发挥着独特作用的一门课程。掌握好语文这一课程,不单单是语文成绩有所提升,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交流能力、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及理解能力,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上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尤其是在高中这一学习阶段,语文知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能够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主要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着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这样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而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深入研究,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本文根据当前的语文教学状况,提出了几种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取课堂的核心教学内容,设定更加完整的教学目标
  每一个课程的开展,必定不能缺少教学目标,而在语文课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立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促进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为主,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是一种低效率的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创造性。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语文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讲述课本的内容,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一改变,体现了现代教学目标的全面化,同时教师的新型讲课方式不仅仅使学生学会了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讲述《苏武传》这一课程前,我在准备教学方案时,引入了新型教学思维。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第一,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我在课堂中的讲述,使学生掌握这一课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文言文字词翻译以及句式的掌握。能力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延展力。在学习了相关字、词、句式后,学生应当能够将这些运用到其他文言文中,懂得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第二,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文章,学生可以看出苏武的品质与德性,鼓励学生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以及不屈不挠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选取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要求进行,选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然后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在讲述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课方式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这一课程比较灵活有趣。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幽默有趣的言语,加上生动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堂课有兴趣,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在讲述课本内容前,教师可以用一个有关的小故事作为本课的开头。比如:在讲《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下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通过叙事性的内容帮助同学理解文言文内容。在讲述过程中,根据所讲内容,运用更加生动的言语,幽默风趣的课堂是学生所向往的,这样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没有太大学习压力。第二,在保证课堂有趣时,还要注意课本内容的严谨性。例如: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在讲述课本内容时,无论是文中提到的时间还是地点或人物,都要保证科学严谨准确,让同学们体会航天事业的科学性,以及航天员身上所具备的精神。教学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事情,无论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传授知识,都不能脱离本质。内容可以生动灵活,但是也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
  三、选择最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除了运用传统的讲课方式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现代科技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例如:描述风景的文章,可以通过放映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还比如:在讲述《雷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前下载好这个视频,让同学在课堂上观看,看完后每个同学说一下观后感,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能够最有效的讲述知识的方法。知识讲述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所学知识,也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设计适当的问题,可以采用抢答、竞赛的方式,这样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高中这个时间紧张的阶段,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一定的方法策略改变课堂讲课方式,既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可以提升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市蕲春三中。
其他文献
由曹文轩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是以小说的基本要素(如“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等)来划分单元,每一种基本要素就成为各个单元的话题。每个单元的阅读部分选择两篇小说,一篇为精读篇目,一篇略读篇目。  基于这种编排特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提出了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精读的小说是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赏析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但是由于诗歌与现今社会距离久远,加之诗歌的意象比较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障碍。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意义之外,还需要注重诗歌的“言志”教学,使学生认识诗歌的本质内涵,从而提升诗歌教学质量。  一、借助基础分析,培养学生“言志”的理解能力  古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中的一篇小文章,从通常的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朗读、疏通文意、字词探究、问题研究,比较研究等。在问题探究上通常看到的如下的问题设计:  1.这场辩论的辩题是什么?辩论双方是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2.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4.庄子与惠子辩论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比较
在蒙昧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渴望着能对未来做出预测,周宣王时期流传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最早出现在《国语》中,由此可知,西周末年已经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谶语”。即使如有的专家推测,《国语》乃后人伪造,但以“伪造”的《国语》的成书时间来算,最迟也在战国初期。  谶文化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古时凡有大变故,多半先有谣谶广传。而诸如《推背图》《梅花诗》《燒饼歌》之类,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那些富于神
金华老师是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骨干教师,是当地语文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金老师的语文课,除开必要的读写、语法等技术性训练,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何为审美情趣?何为人文关怀?审美意识如何形成?人文精神从哪儿来?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具体阐释。  一、审美教育进课堂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能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做到正确区分美与丑、真与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要求中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可见要实现终极教学目标,诵读是基础,是前提。笔者以《过零丁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思考。  一、教学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散文言外之意的解读即是此原则的具体实践。  一、言外之意的内涵:言近旨远,余味曲包  《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提出了
从2018年高考作文题来看,现在的题目都切合考纲中“一点四面”的要求,大多都体现国家意志,展现宏大的主题,乍一看这一类题目并不难动笔,因为都是学生的自身与生活;但是想写好就不容易,因为题目太大了、内涵太丰富了,所以泛泛而谈,只谈个人感受、只是触及皮毛的肯定无法得高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说理浅显的症状呢?关键是掌握议论分析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  一、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
宋朝著名词人、被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李清照在《词论》中这样评价柳永:“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樂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李清照肯定了柳永创作慢词革新词体形式的功绩,记述了柳永名动京城、名满天下的史实,褒扬柳永词音律协和的优点,同时又指出柳永词“词语尘下”也就是造语较俗的缺点。那么,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李清照指陈柳永词落入俗
贾岛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写诗,历来注重练字,所以有“一字千里”的美谈。而在众多诗词中“空”字最为诗人所青睐,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灵,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落寞,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空旷,“空”字何以能传达出如此深厚的情感?  道家讲无中生有,佛家讲空中有相,艺术讲虚与实,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意在突出一个空字。宋朝黄公度《暮春山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