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走进了蔷薇街。晚上刚刚下过一场小雪,路面上的积雪虽然清除了。但石头的路面还是湿漉漉的,有很多地方长起了青苔。
米兰轻轻地敲着门。门马上打开了,爱丽丝穿着一件深红色的厚毛衣,一头白发被红色的毛衣衬得银光闪闪。她看上去很高兴,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笑意。她用力拥抱着米兰,“小米兰,真高兴又见到你。我就猜到你今天会来。”
作为见面的小礼物,米兰给爱丽丝带来一盆圣诞红。这是一种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植物。但是,到了圣诞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变成了深红色,就跟爱丽丝的毛衣一个颜色。
爱丽丝接过去,吻了吻米兰的额头。客厅里暖洋洋的。壁炉里,红红的火苗在快乐地跳跃着,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精灵一样。桌上放着一个松枝扎成的花环,花环上面插着四支蜡烛。这四支蜡烛中已经点亮了一支。小小的火苗一闪一亮。
这是德国的风俗。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天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待降节。第一个星期天点燃第一支蜡烛,以后每个星期天点亮一支,等四支蜡烛都点亮的时候,圣诞节就到了。

客廳里充满了苹果的香气。爱丽丝为米兰准备了一个烤苹果。苹果是爱丽丝秋天的时候从花园的苹果树上摘下来的。米兰用金色的小勺慢慢地挖着吃。烤苹果很甜,也很好吃。米兰吃完烤苹果,把盘子放到一边,问:“您很喜欢圣诞节吗?”
爱丽丝回答:“很喜欢。”
米兰又问:“是因为圣诞节能得到礼物吗?”米兰以为,大人应该不在乎什么圣诞节不圣诞节的。他们想要什么东西,随时都可以买。不像当孩子的,很多愿望只有在生日,或者圣诞节的时候才能够实现。
爱丽丝想了想,笑眯眯地说:“是,也不全是。米兰,你在学校里一定学过自然课。一年中间天亮得最长的一天是哪一天?”
米兰回答:“6月22日。过了这一天以后,白天就一天天变短了,一直到12月22日,那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说得对。冬天的欧洲刮风下雪,黑夜沉沉,让人打不起精神来。谢天谢地,就在这最寒冷、最黑暗的季节,我们有一个圣诞节。圣诞节给漫漫冬夜带来烛光,带来音乐,带来色彩。而且,过了圣诞节,就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慢慢走近了。所以人们都真诚欢喜地迎接圣诞节。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光明和音乐的节日。你不这样认为吗,米兰?”爱丽丝说。
米兰说:“小的时候,我也很喜欢圣诞节。因为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圣诞老人送来我喜欢的礼物。后来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圣诞节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爱丽丝说:“米兰,我已经是个老太太了,可我现在还依然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圣诞老人。”
米兰半信半疑地看着爱丽丝蓝色的眼睛,“您相信有圣诞老人,不可能吧?”
爱丽丝肯定地回答:“我相信。”
米兰觉得有点好笑,但她不好意思笑出来,“我以为只有小孩子才会相信这些。”
爱丽丝问:“圣诞老人的故事你一定知道吧?”
这当然难不倒米兰。米兰背书一样熟练地说:“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中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贫穷的人家。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家里贫穷,父母准备把她卖给别人,他就决定去帮助她。尼古拉斯在半夜里偷偷从窗口把一袋金子扔进那个可怜的女孩子家里,这袋金子正好扔进了挂在墙壁上的一只长袜中。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尼古拉斯,就有了尼古拉斯节。因为德国天气太冷,不能总开着窗子等尼古拉斯把礼物扔进来。所以,就有了把鞋子放在门外的风俗。让尼古拉斯把礼物放在鞋子里。这个传说中的尼古拉斯,后来就变成了圣诞老人。”
爱丽丝说:“米兰,我知道你已经过了相信圣诞老人的年龄。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圣诞老人还是有的。”
“是谁呢?”米兰问。
“这个圣诞老人不是来自很远很冷的北极。他来自我们的身边,他就是那些爱你的人们。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亲戚朋友。”爱丽丝回答。
米兰想了一下说:“您的意思是说,圣诞节其实就是大人小孩一起办家家,大家互相扮演圣诞老人。”
爱丽丝笑起来:“你说的只是一个形式。应该说圣诞节是一个家庭的节日。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只要他还有一个家,在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他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赶回家去,回到那些爱他的人们的身边去。”

米兰笑起来:“我知道,这就像中国的春节。”
“是的。”爱丽丝说,“米兰,我想知道,今年尼古拉斯节的早上,你得到礼物了吗?”
米兰说:“我妈妈非让我把鞋子放在门口,等我睡着以后,她再偷偷把礼物放到我的鞋子里。我觉得很可笑。”
爱丽丝问道:“为什么可笑呢?”
米兰说:“她其实也可以直接放在我房间里,或者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放在门口的鞋子里,这是小孩子的游戏。可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过,我还是很配合她的。”
爱丽丝说:“米兰,这不是游戏。这是一种传统,它让我们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童年,它让我们记起童年时代父母对我们的爱。这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米兰,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去爱,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
爱丽丝往壁炉里放了几根木柴,火苗像精灵一样快乐地跳起舞来。“小米兰,今天我想让你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跟我来。”爱丽丝把米兰带到一幅画前。这是一幅色彩非常强烈的画,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气息。
爱丽丝说:“这是鲁本斯的作品。你听说过鲁本斯吗?”
米兰回答:“听说过,这是个德国画家。我们在美术课上看过他的画。他总是喜欢画肥肥的不穿衣服的女人。不过,这幅画上的女人是穿了衣服的。” 爱丽丝笑起来,“画右边的这个女人是圣母马利亚,耶稣的母亲,她怀里抱着的是刚刚出生的耶稣,她的左边是约瑟,是她的丈夫。这幅画表现的是耶稣出生时的情景。”
米兰仔细地看着画面,“那两个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孩子是小天使吧,真漂亮。原来耶稣出生的时候这么热闹,不是说,他出生在马厩里吗?左边那个穿红大袍的看上去像是一个国王。”
爱丽丝告诉米兰:“他是从东方赶来祝贺耶稣出生的圣人。”
米兰很奇怪,“从东方赶来?他怎么会知道耶稣出生了呢?那时候可没有电话什么的。”
爱丽丝说:“我们还是从头讲起吧!很久以前,圣诞节只是一个宗教节日,是基督教徒纪念基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根据《圣经》的记载,马利亚,也就是耶稣的母亲,因圣灵的感动而怀孕。在梦里,天使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的是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她应该让这个孩子誕生在自己的家乡。”
米兰叫道:“等一等。这里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您说的神就是上帝吧?马利亚的丈夫是约瑟,马利亚为什么会生下上帝的孩子?”
爱丽丝说:“在《圣经》里,上帝无所不能,上帝需要拯救人类,他借助马利亚,把他的儿子耶稣送到世界上来。”
米兰问:“所以说,耶稣的父亲是上帝,母亲是马利亚,那马利亚的地位跟上帝也差不多了吧?”
爱丽丝回答:“是的。所以在欧洲有一些教堂,供的是马利亚,这样的教堂叫做圣母教堂。马利亚的故乡是伯利恒,就在今天的以色列。马利亚和丈夫约瑟一起动身回到家乡去。就在他们到达伯利恒的时候,那里所有的旅店都客满了。马利亚没有地方可去,就在马厩里生下了耶稣。”
米兰批评说:“这哪像马厩呢,看起来跟宫殿也差不多啊。”教艺术的老师经常跟他们说,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不能光听画家的名气。

爱丽丝说:“那是因为鲁本斯把马厩美化了。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鲁本斯还是把马厩画得比较简陋的。如果它给你宫殿的感觉,那是因为鲁本斯使用了很强烈的色彩和光感,使画面看上去非常华丽。”
米兰说:“我明白,这就跟名人的故居一样,总要跟普通人家不一样才行。”
爱丽丝笑了笑。
米兰补充说:“她看起来其实根本不像一个母亲,她更像一个女王。”
爱丽丝点点头,“我相信鲁本斯也确实把她当成了一个女王。但是,如果你仔细看,这画面中最中心的人物不是马利亚,也不是那个圣人,而是那个小小的婴儿。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光线,都投射在他的身上。”
米兰说:“那当然,他是主角嘛。”
爱丽丝接着说:“现在,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就在耶稣将要出生的时候,遥远的东方有三个圣人看到天空中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升起来,他们就追随那颗星星一路走去,一直走到以色列伯利恒。当他们来到耶稣出生的马厩前面时,那颗星星在天空中停下来。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到了。他们走进去,看到耶稣和马利亚。他们就在耶稣面前跪下来,捧出礼物献给他。注意了啊,米兰,在那个时候,人们就用礼物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和爱。”
米兰恍然大悟:“哦,也许圣诞节送礼物的风俗,就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我真想知道,他们给耶稣带去了什么礼物?”
爱丽丝说:“《圣经》上记载说,东方三圣给耶稣带去了三样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
“想得还真周到。”米兰说,“那么,这个穿红大袍的原来是一个圣人啊!在我们中国,圣人就是孔子。不过,我不认为孔子会跑那么远去看望一个小贝贝。”
爱丽丝笑了笑,“我们现在的日历是以耶稣出生的年代划分的。耶稣出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孔子生活在公元500多年以前。我猜想,当耶稣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很久了。”爱丽丝继续说,“这时候,在周围野地耕种的牧人们也听到天使的声音从天上响起来。天使告诉他们,耶稣降生了。他们都纷纷来到马厩,庆祝耶稣的诞生。”
米兰不再插嘴,她默默地听着。德国的学校设有宗教课,让学生自愿参加。因为德国的很多节日都跟耶稣有关系,所以米兰对宗教课很有兴趣。可是,爸爸妈妈都坚决反对。他们说,我们是中国人,不应该去信那些东西。所以,米兰就没有参加宗教课。一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弄明白,那个生在马厩里的小孩子长大以后为什么被钉到了十字架上。为什么他死了以后,他的妈妈马利亚一开始很伤心,后来又很高兴。
爱丽丝继续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圣诞节已经不再有那么多宗教的意义。它早就成了一个公众的节日。人们把它看成一个对家人、朋友表达自己爱心的日子。而且,它也象征着人们对于仁爱、喜乐、和平、感恩和温柔的期望。米兰,记住,圣诞节是一个爱的节日。所以,人们都热爱这个节日。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它。”
(摘自《会跳舞的小星星》,晨光出版社,米莫 图)
米兰轻轻地敲着门。门马上打开了,爱丽丝穿着一件深红色的厚毛衣,一头白发被红色的毛衣衬得银光闪闪。她看上去很高兴,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笑意。她用力拥抱着米兰,“小米兰,真高兴又见到你。我就猜到你今天会来。”
作为见面的小礼物,米兰给爱丽丝带来一盆圣诞红。这是一种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植物。但是,到了圣诞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变成了深红色,就跟爱丽丝的毛衣一个颜色。
爱丽丝接过去,吻了吻米兰的额头。客厅里暖洋洋的。壁炉里,红红的火苗在快乐地跳跃着,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精灵一样。桌上放着一个松枝扎成的花环,花环上面插着四支蜡烛。这四支蜡烛中已经点亮了一支。小小的火苗一闪一亮。
这是德国的风俗。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天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待降节。第一个星期天点燃第一支蜡烛,以后每个星期天点亮一支,等四支蜡烛都点亮的时候,圣诞节就到了。

客廳里充满了苹果的香气。爱丽丝为米兰准备了一个烤苹果。苹果是爱丽丝秋天的时候从花园的苹果树上摘下来的。米兰用金色的小勺慢慢地挖着吃。烤苹果很甜,也很好吃。米兰吃完烤苹果,把盘子放到一边,问:“您很喜欢圣诞节吗?”
爱丽丝回答:“很喜欢。”
米兰又问:“是因为圣诞节能得到礼物吗?”米兰以为,大人应该不在乎什么圣诞节不圣诞节的。他们想要什么东西,随时都可以买。不像当孩子的,很多愿望只有在生日,或者圣诞节的时候才能够实现。
爱丽丝想了想,笑眯眯地说:“是,也不全是。米兰,你在学校里一定学过自然课。一年中间天亮得最长的一天是哪一天?”
米兰回答:“6月22日。过了这一天以后,白天就一天天变短了,一直到12月22日,那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说得对。冬天的欧洲刮风下雪,黑夜沉沉,让人打不起精神来。谢天谢地,就在这最寒冷、最黑暗的季节,我们有一个圣诞节。圣诞节给漫漫冬夜带来烛光,带来音乐,带来色彩。而且,过了圣诞节,就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慢慢走近了。所以人们都真诚欢喜地迎接圣诞节。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光明和音乐的节日。你不这样认为吗,米兰?”爱丽丝说。
米兰说:“小的时候,我也很喜欢圣诞节。因为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圣诞老人送来我喜欢的礼物。后来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圣诞节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爱丽丝说:“米兰,我已经是个老太太了,可我现在还依然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圣诞老人。”
米兰半信半疑地看着爱丽丝蓝色的眼睛,“您相信有圣诞老人,不可能吧?”
爱丽丝肯定地回答:“我相信。”
米兰觉得有点好笑,但她不好意思笑出来,“我以为只有小孩子才会相信这些。”
爱丽丝问:“圣诞老人的故事你一定知道吧?”
这当然难不倒米兰。米兰背书一样熟练地说:“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中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贫穷的人家。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家里贫穷,父母准备把她卖给别人,他就决定去帮助她。尼古拉斯在半夜里偷偷从窗口把一袋金子扔进那个可怜的女孩子家里,这袋金子正好扔进了挂在墙壁上的一只长袜中。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尼古拉斯,就有了尼古拉斯节。因为德国天气太冷,不能总开着窗子等尼古拉斯把礼物扔进来。所以,就有了把鞋子放在门外的风俗。让尼古拉斯把礼物放在鞋子里。这个传说中的尼古拉斯,后来就变成了圣诞老人。”
爱丽丝说:“米兰,我知道你已经过了相信圣诞老人的年龄。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圣诞老人还是有的。”
“是谁呢?”米兰问。
“这个圣诞老人不是来自很远很冷的北极。他来自我们的身边,他就是那些爱你的人们。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亲戚朋友。”爱丽丝回答。
米兰想了一下说:“您的意思是说,圣诞节其实就是大人小孩一起办家家,大家互相扮演圣诞老人。”
爱丽丝笑起来:“你说的只是一个形式。应该说圣诞节是一个家庭的节日。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只要他还有一个家,在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他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赶回家去,回到那些爱他的人们的身边去。”

米兰笑起来:“我知道,这就像中国的春节。”
“是的。”爱丽丝说,“米兰,我想知道,今年尼古拉斯节的早上,你得到礼物了吗?”
米兰说:“我妈妈非让我把鞋子放在门口,等我睡着以后,她再偷偷把礼物放到我的鞋子里。我觉得很可笑。”
爱丽丝问道:“为什么可笑呢?”
米兰说:“她其实也可以直接放在我房间里,或者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放在门口的鞋子里,这是小孩子的游戏。可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过,我还是很配合她的。”
爱丽丝说:“米兰,这不是游戏。这是一种传统,它让我们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童年,它让我们记起童年时代父母对我们的爱。这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米兰,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去爱,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
爱丽丝往壁炉里放了几根木柴,火苗像精灵一样快乐地跳起舞来。“小米兰,今天我想让你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跟我来。”爱丽丝把米兰带到一幅画前。这是一幅色彩非常强烈的画,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气息。
爱丽丝说:“这是鲁本斯的作品。你听说过鲁本斯吗?”
米兰回答:“听说过,这是个德国画家。我们在美术课上看过他的画。他总是喜欢画肥肥的不穿衣服的女人。不过,这幅画上的女人是穿了衣服的。” 爱丽丝笑起来,“画右边的这个女人是圣母马利亚,耶稣的母亲,她怀里抱着的是刚刚出生的耶稣,她的左边是约瑟,是她的丈夫。这幅画表现的是耶稣出生时的情景。”
米兰仔细地看着画面,“那两个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孩子是小天使吧,真漂亮。原来耶稣出生的时候这么热闹,不是说,他出生在马厩里吗?左边那个穿红大袍的看上去像是一个国王。”
爱丽丝告诉米兰:“他是从东方赶来祝贺耶稣出生的圣人。”
米兰很奇怪,“从东方赶来?他怎么会知道耶稣出生了呢?那时候可没有电话什么的。”
爱丽丝说:“我们还是从头讲起吧!很久以前,圣诞节只是一个宗教节日,是基督教徒纪念基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根据《圣经》的记载,马利亚,也就是耶稣的母亲,因圣灵的感动而怀孕。在梦里,天使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的是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她应该让这个孩子誕生在自己的家乡。”
米兰叫道:“等一等。这里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您说的神就是上帝吧?马利亚的丈夫是约瑟,马利亚为什么会生下上帝的孩子?”
爱丽丝说:“在《圣经》里,上帝无所不能,上帝需要拯救人类,他借助马利亚,把他的儿子耶稣送到世界上来。”
米兰问:“所以说,耶稣的父亲是上帝,母亲是马利亚,那马利亚的地位跟上帝也差不多了吧?”
爱丽丝回答:“是的。所以在欧洲有一些教堂,供的是马利亚,这样的教堂叫做圣母教堂。马利亚的故乡是伯利恒,就在今天的以色列。马利亚和丈夫约瑟一起动身回到家乡去。就在他们到达伯利恒的时候,那里所有的旅店都客满了。马利亚没有地方可去,就在马厩里生下了耶稣。”
米兰批评说:“这哪像马厩呢,看起来跟宫殿也差不多啊。”教艺术的老师经常跟他们说,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不能光听画家的名气。

爱丽丝说:“那是因为鲁本斯把马厩美化了。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鲁本斯还是把马厩画得比较简陋的。如果它给你宫殿的感觉,那是因为鲁本斯使用了很强烈的色彩和光感,使画面看上去非常华丽。”
米兰说:“我明白,这就跟名人的故居一样,总要跟普通人家不一样才行。”
爱丽丝笑了笑。
米兰补充说:“她看起来其实根本不像一个母亲,她更像一个女王。”
爱丽丝点点头,“我相信鲁本斯也确实把她当成了一个女王。但是,如果你仔细看,这画面中最中心的人物不是马利亚,也不是那个圣人,而是那个小小的婴儿。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光线,都投射在他的身上。”
米兰说:“那当然,他是主角嘛。”
爱丽丝接着说:“现在,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就在耶稣将要出生的时候,遥远的东方有三个圣人看到天空中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升起来,他们就追随那颗星星一路走去,一直走到以色列伯利恒。当他们来到耶稣出生的马厩前面时,那颗星星在天空中停下来。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到了。他们走进去,看到耶稣和马利亚。他们就在耶稣面前跪下来,捧出礼物献给他。注意了啊,米兰,在那个时候,人们就用礼物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和爱。”
米兰恍然大悟:“哦,也许圣诞节送礼物的风俗,就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我真想知道,他们给耶稣带去了什么礼物?”
爱丽丝说:“《圣经》上记载说,东方三圣给耶稣带去了三样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
“想得还真周到。”米兰说,“那么,这个穿红大袍的原来是一个圣人啊!在我们中国,圣人就是孔子。不过,我不认为孔子会跑那么远去看望一个小贝贝。”
爱丽丝笑了笑,“我们现在的日历是以耶稣出生的年代划分的。耶稣出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孔子生活在公元500多年以前。我猜想,当耶稣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很久了。”爱丽丝继续说,“这时候,在周围野地耕种的牧人们也听到天使的声音从天上响起来。天使告诉他们,耶稣降生了。他们都纷纷来到马厩,庆祝耶稣的诞生。”
米兰不再插嘴,她默默地听着。德国的学校设有宗教课,让学生自愿参加。因为德国的很多节日都跟耶稣有关系,所以米兰对宗教课很有兴趣。可是,爸爸妈妈都坚决反对。他们说,我们是中国人,不应该去信那些东西。所以,米兰就没有参加宗教课。一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弄明白,那个生在马厩里的小孩子长大以后为什么被钉到了十字架上。为什么他死了以后,他的妈妈马利亚一开始很伤心,后来又很高兴。
爱丽丝继续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圣诞节已经不再有那么多宗教的意义。它早就成了一个公众的节日。人们把它看成一个对家人、朋友表达自己爱心的日子。而且,它也象征着人们对于仁爱、喜乐、和平、感恩和温柔的期望。米兰,记住,圣诞节是一个爱的节日。所以,人们都热爱这个节日。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它。”
(摘自《会跳舞的小星星》,晨光出版社,米莫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