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大爱和大气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所蕴涵的爱,应该是持久和永恒的爱,是真心和真诚的爱,是不允许有选择的无私的爱,是博爱、大爱。教育应该具有来者不拒的胸怀和大气。
   有了这种大爱和大气,教育就有了责任与动力,教育工作者就有意志与毅力,就能自觉地不断学习、创新、发展。有了这样的大爱和大气,教育工作者才能转变教育观念,才会正确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想方设法帮他们改进。
  
  把大爱与大气融入教育生涯
  研究我们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转化学生的不足,使其不断发展、进步和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因此,当我们遇到存在问题的学生时,不要着急、不要埋怨,要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们。在教育工作者眼里,没有好学生、坏学生、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好坏与先进后进是大人的主观分类,不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努力调整使自己平静下来,提醒自己“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对比较淘气的学生要采取激励、赏识的态度,要明白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不爱动的孩子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切不可盲目地扼杀孩子动的天性。
   几年前,学校有一个学生跳楼身亡。我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惊愕。虽然他是在家因父母吵架而跳楼的,但我心里仍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和自责。这个孩子有不少不良习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上课不听讲、迟到早退、打架斗殴、旷课上网吧等。记得有一天,我还和家长为找他跑遍了周边社区所有的网吧。课余我也听见许多老师议论他,他在我的课上表现得也不是很好。但我经常在课上鼓励他大胆回答问题,回答得好,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课后再鼓励他好好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转学了,之后就听说他跳楼身亡了。他的家长曾见过我一次,对我说:“我儿子生前对我说过就你对他好!”短短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我。
   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长中的学生充满着迷茫和困惑,面对学生的缺点和过失,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一大课题。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讲究教育的艺术,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思想解放一点,对学生宽容一点、包容一点,给孩子多一点机会,孩子会成长得更好,他们的未来也可能会更加美好。当学生已经站在悬崖边非常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有力地拉一把,而不应该狠心地把他推向万丈深渊。无论是思想的解放还是对学生的宽容、包容,都源于教育所具有的大爱和大气。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说“教学要跟着时代走”,突出了教育教学所具有的时代性,她强调教育教学绝不能自我封闭、因循守旧,而是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有的教育工作者会问“为什么有的学生在我的手里无法改进,而在另一个老师手里就会取得很大进步,转变很大”,那是因为没有找到教育和转化这个学生的适合的教育方法,而绝非教育的无能和束手无策。江苏洋思中学的学生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值得我们思考。学校蔡林森校长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对我们的信任,给予了很大的希望。评判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裁判’是家长,是广大人民群众。学校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多大的气魄和胸怀呀!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每个时代都具有与其相适应的高效的教育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教学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有些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必须改变。而这种改变,只有在教师具备了这种大爱和大气之后,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发生。现在不少教育同行都提出和探索、实践有时代特点的高效课堂,这些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尤其是“生态课堂”这一提法,突出了课堂的人性的灵动这一特点。的确,课堂是由人来构成和主宰的,而人是活生生的,能看、能说、能写、能听、能思考。因此,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创造性。
   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顾明远先生说:“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子女。这是一种对祖国的爱、对民族未来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
   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教育者工作者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只有爱每一个学生,“不挑剔、不选择学生,来者不拒,使人人成人成才”,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社会的大爱和大气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
   诚然,这种大爱与大气,不应该仅仅来源于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本身,国家和社会也都应该具备这种对教育的大爱和大气。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肯定是社会的问题,但是,社会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教育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社会的问题都归结为教育的问题并据此对教育横加指责,给教育施加过多的干预和压力。
   首先,全社会都要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成为全社会优秀人才的首选职业,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热爱教育、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心甘情愿投身于教育的人,就不会有照本宣科、呵斥学生、违背教学规律、不顾学生接受能力赶超教学进度、逼着学生不说实话、不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爱好特长的教师。真心希望时代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能够在无奈为师这一点上,切实体现出时代的进化和改变。
   其次,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大爱和大气,要大胆,要理直气壮,要大声为之呐喊、疾呼、为之兴旺而奔波,坦言其成败,并身体力行为之实践。教育无求于富贵,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与国家,无论是教化国民还是培养管理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人才,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均是立国之本。
   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关注,而且关注度远远超过其他领域,伴随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北京市教委罗洁副主任曾讲,教育本身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客观性,会促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他提出社会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前提,然而,人们把对社会的意见转嫁到教育上,使教育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
   学校教育是纯洁的,但绝对不简单、不容易,很复杂、很辛苦;教师是一个庞大但同时又是非常普通的职业群体,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我们中国要从单纯的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大国,最主要就是靠学校教育。因此,教育虽然普通,但却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教师职业虽然普通,但是绝对神圣、绝对崇高!
   希望国家和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理解教育、重视教育,并且永远责无旁贷地支持教育!
   如果国家和全社会给予教育这种大爱和大气,如果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具备了这种大爱和大气,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黄金分割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二千多年前发现的。这个比例一直被奉为科学和美学的准则,在国内外许多珍贵的艺术品中都可以看到黄金分割率的影子,无论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还是秦始皇时期的兵马俑,它们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竟然完全符合黄金分割。  为什么人们对黄金分割如此痴迷呢?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践行着这一美学准则,比如我们在挑选一件物品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在同类产品中挑选其中一件
摘要课程改革已进入第6个年头,令不少实践者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同时,也看到在一些评优课、公开课中,教者考虑最多的是教学过程中哪些地方会出彩,而很少有人想到如何实实在在去让学生经历过程,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观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课改,呼唤课堂教学的价值回归。  关键词课改 教学 价值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已进入第6个年头,令不少实践者体会到了“
今天是教师节。   起床后看早间新闻,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80中。我们知道,国家领导人在某些节日借助某些平台发表演讲,是一种国际惯例。因此,总书记的视察活动并没有引起我的动心。但当我看到一个细节时,眼泪差一点落下来:总书记在对教师发表演讲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向老师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坚持认为,这个鞠躬,不是做秀。我想,在总书记的心底,一定涌动着一份对教师的情怀——不论是谁,不论职位多高,
在美国的“影子生活”中,我住在Temple City High School(天普高中)一名学生家中。孩子的父母都是越南华裔,很早就来到美国生活,至今已有30年。夫妇俩在美国算得上是中产阶级,有三
主要研究了化学水浴法沉积CdS薄膜中氨水浓度对薄膜材料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CdS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
我在美国加州洛杉矶郡核桃谷联合学区当“影子校长”期间,是一个不断发现、思考、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我努力发掘美国教育中能给我带来思想冲击和行为借鉴的各种各样实践“宝藏
如果你将来想找到一份工作,你就必须尽可能地区别于机器,要具有创造性、批判性和社会技能.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孩子们教得像机器那样行事呢?
期刊
看到《用“心”去做成功的班主任》这个题目后,我就不由自主地翻开了它。   由于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琐,许多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两个字——“苦”和“累”。的确,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或每一次活动,都要靠班主任来协助开展,大到教学活动,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直接与班主任工作联系在一起。纪律管理、卫生检查、班级比赛、学生请假、补课……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大多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与“快乐”无缘,但读了这
高等教育是否应该市场化以及如何市场化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首先利用“公共物品理论”来界定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认为其是一种典型的准公用品.既然高等教育是一种
事件回顾“0∶11”说明了什么?2011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迪纳摩少年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比赛,结果中国学生0∶11惨败,引起一片哗然,也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