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双自主学习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其原因亦众说纷纭。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三个难题:一是语文教材与语文考题不一致;二是教材的教授与考题结合,缺乏合适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三是教学的一些过程(或环节)缺乏科学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教师树立“双自主”理念,做好常规教学中三个环节的工作。每个环节都从注重教学过程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每个环节的设置与使用都必须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思想,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方方面面的能力。当然还要正确认识“双自主”。双自主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模式,运用双自主,教师要充分准备,它可以提高教学成绩,但不能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
  1 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三大难题
  1.1 语文教材与语文考题不一致。语文教学面临的难题就是,语文教材与高考题目不能结合起来。我们老师改变不了二者的不一致,但我们得想办法让二者一致,这就是所说的“题在课外,能力在课内”。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教材教学生解题的能力,训练他们解题需要的思维。
  1.2 教材的教授与考题结合,缺乏合适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任何实践活动的方法、过程都有继承性,不论好坏、对错。现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或多或少地受着自己老师的影响,大学的和中学的。
  1.3 教学过程(环节)缺乏科学性。课前预习,我们老师是否给了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或者说学生预习了没有?如果没有充分阅读,对文章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课上讲解得再多,再清楚,对学生来说也是收获不大,下课就会忘了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再者,“理解”是讲课的一个目的。通过你的讲解学生能理解,不通过你讲解,学生照样能理解,那么“讲”是不科学的。第三,怎样让学生理解?这里也有科学与不科学的问题。如果学生根据他已有的知识进行推导达到理解,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的;如果通过你的讲解尤其是在他没有什么体验、感悟的情况下通过你的讲解达到理解,那就不科学了。因为语文“理解”了的结果往往需要记忆。而你讲了学生才理解,他是记忆不住的。就语文这一科来说,学生不理解的不多,但理解了考试时仍不会的则很多。理解应与记忆结合,那样教学过程才科学。
  2 树立“双自主”理念,做好常规教学中三个环节的工作
  2.1 备课:备课之前要了解高考对知识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字的音形义,词语的运用,标点符号,文学、文化、文体常识等属知识;语句含义的解释,重要信息的把握提取,要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属分析概括能力;把握文中形象特点,语言特点以及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等属鉴赏能力。对这些内容要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不然就不能自觉地或者叫不能主动地使“双自主”有明确的目的。
  备课时先从文章中找出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甚至像高考题那样,将这些出成考题的形式。这样你就能有针对地把文章的要点、难点做一个分析,你的目的也就明确了。然后看教参,修正你对文章要点、难点的把握与理解。然后确定哪些地方需要讲,哪些地方需要提问,哪些知识材料需要补充,怎样讲,怎样补充,是利用投影还是打印篇子,还是口头讲述,最后形成教案。这样备课与以往不同的地方是,教参真正成了辅助,而以往备课基本上就是按教参上的内容上课。
  2.2 上课:上课前要让学生充分预习,体验课文,给足预习时间,同时不提预习问题,不定任务。古代“开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一上课就让学生谈预习的收获和感受,学生即使说错了也不批评、不质疑,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让他充分表达意见,教师多听少说,多鼓励少否定。因为这个过程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话过程,教师不应以有限的结论去锁定这无限的对话空间。一般地,教师不提问,如果问的话也只是问学生自己特别喜欢或不喜欢的是哪里,特别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是哪里一类笼统的问题,但要求学生做出具体回答,并且一定要回答出为什么。一般不提具体内容或带倾向性的问题,因为你提的具体内容学生没想到,这就会冷场,不具有互动性。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不同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供大家讨论,能引发学生深入解读文章,教师可以相机补充相关知识或材料,加以引导或点拨。但仍不做结论,往往经过几个回答,答案就明确了,即使明确不出来,留待下节继续也不错。
  2.3 写作:“新课标”这样表述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看来,写作的本质性内容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是写作质量高低的关键。要提高认识水平就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呢?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理论和方法,教给学生一些推理的常识。这些理论和方法,学生往往是理解但不能运用,他们自己说不明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地步。有了这些理论和方法就有了思想的武器。②提供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材料,创造思考的场景。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细节,体会生活细节中包含的道理和情感。④用“随笔”或“周记”记录下日常一点一滴的观察与思考。
其他文献
1 试题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1 试题旨在测试同学们直接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在语境的提示下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客观描述有关内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命题人在编拟试题时,会尽力使同学们对写作的目的、体裁、对象、内容及字数等一目了然,如图画类试题力求图像清晰、图意清楚,有时还会根据需要为图画加上适量的中英文提示。总之,尽量不使同学们对所提供的情景产生歧义。同学们只要能用明白通顺、
期刊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掌握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是能否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而在中学阶段,英语语言教学的对象是对社会刚有初步了解的未成年人,对母语文化的感性认识较深,而对英美文化的历史渊源知之甚少,在英语语言交流中,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母语的特征。  1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重视课堂反馈的作用,在及时反馈、定向反馈、多向反馈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反馈 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优化实施教法的同时,重视课堂
期刊
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总结了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听力的对策。  1 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主要因素  1.1 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有强烈动机的学生,学外语的目的明确,学习积极认真,奋发向上。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英语听力不佳,其原因在于学习动机低下,在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保持注意力和主动进行学习,使得他们对英语听力越来越失去兴趣,从而影响
期刊
【摘 要】 要培养出优秀射击运动员,除了注重选材、严格体能、技战术训练外,一定要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使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机能的调节,调动各级的心理机制,克服胆怯、紧张情绪,增强自制力,最终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良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关键词】 射击运动 少儿心理 素质研究  1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  1.1 诱导兴趣,培养个性。刚接触射击运动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英语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评价作为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与效果。特别是在农村,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在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关于“
期刊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它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也就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辅助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产品或工程的设计。CAD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正在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高新技术,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关键技术。  1 CAD技术的应用  1.1 CAD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CA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中,以机床、汽车、飞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但“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应当引起重视。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
期刊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政治课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本文主要阐述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健全的心理。所谓“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社会、家庭、学
期刊
教书育人是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数学课中,一个具体问题的抽象、一个同类问题的联想、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智慧的幽默、一个生动的玩笑……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数学文化与数学人文精神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实践表明,学生很喜欢听这样的数学课,且容易“亲其师,信其道”,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做到“鱼和熊掌兼得”。这充分说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需要营造氛围。  1 润物细无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