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风韵靖江遗粹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梅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器物,可说是中国制瓷业的一个缩影。桂林博物馆收藏有从桂林明代靖江王陵出土的明代梅瓶三百余件,其中有两百五十余件是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世所罕见,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精选桂林博物馆藏的三组明代青花梅瓶进行赏析,以弘扬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青花梅瓶;青花龙纹梅瓶;青花鱼藻纹梅瓶;青花人物纹梅瓶
  一、绪论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至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梅瓶日渐风行。
  梅瓶在早期出现时因瓶身细瘦类似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宋代时称其“酒经”或“经瓶”。据文献记载,“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其小口仅能容一形态瘦小的梅枝而得名,而并非专用于插梅花。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曰梅瓶也。”
  桂林博物馆共藏有出土于桂林明代靖江王陵区的明代各类梅瓶三百余件,其中六十余件为陶梅瓶,二百五十余件是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如此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古代梅瓶集中收藏于一个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其中有些器物更是精美绝伦,极为罕见,被誉为“国之瑰宝”“梅瓶之乡,桂林一绝”。
  二、桂林博物馆藏明代青花梅瓶风采
  桂林历史上并没有烧制青花瓷的窑场。经考证,靖江王陵中出土的这些青花梅瓶大多是由江西景德镇瓷窑烧制,从昌江出发,入鄱阳湖、长江、洞庭洞,经湘江,入灵渠,转漓江至桂林。桂林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青花梅瓶,品类繁多,器型多变,纹饰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可说是美轮美奂的艺术瑰宝。现精选其中三件(组)与同好共赏,并请教于大方。
  (一)别具神韵的青花龙纹梅瓶
  桂林博物馆收藏有各类龙纹梅瓶93件,双龙戏珠是最基本的表现内容。这件青花“明万历年造”双龙戏珠纹带盖梅瓶,1998年12月出土于桂林市东郊靖江王宗室墓。此瓶通高52厘米,口径6.1厘米,腹围61.3厘米,底径15厘米。质地细润,釉色艳丽,白中略泛青。整体造型端肩瘦体,挺拔高挑。直颈唇口,硬折肩,瘦长腹,腹以下至胫渐收,胫至足稍外扬。盖子极具特色,呈半圆钵形,盖下有一子口,盖外沿与口外沿等大,以防止盖子滑落。
  瓶体图案共有六层,每层间以弦纹分隔:盖面为楷书款识“明万历年造”,字体苍劲,写法与排列自成一体,为三行五字,布局极富特色。盖沿围绕缠枝花卉纹,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六组对称排列缨络纹,胫部纹饰海浪中突起的山峰,在瓷画艺术中称之为“江芽”,代表江山社稷。江芽绘于瓶中,取意“江山太平”,反映了人民期盼社会太平安定的美好愿望。腹部绘双龙戏珠纹。图中双龙张牙舞爪,怒目圆睁,双眉高耸,鼻似如意,扬须摆尾,在如意云中对戏火珠,气势雄浑。
  与其他梅瓶相比,此瓶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器形少见,第二是盖子别致,第三是铭款独特。这件梅瓶造型独特,在国内已发表的梅瓶中尚属首见。从器型及字体看,此瓶应为明代万历年间“官搭民烧”的产品。“官搭民烧”是指当时朝廷御厂器用不足,政府强派任务给民窑烧造以完成任务的一种形式。这一方面促进了民窑的兴旺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官窑制品逐渐吸收了民窑产品自由活泼的风格。
  (二)吉祥富贵的青花鱼藻纹梅瓶
  明宣德青花“连年有余”鱼藻纹梅瓶和明宣德青花“富贵有余”鱼藻纹梅瓶,两瓶尺寸相近,瓶高29厘米,腹围57.5厘米,口径5.3厘米,底徑10.5厘米。其造型古朴庄重,胎体厚实,釉面微透灰白,青花发色深沉浓艳。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以下渐收,糊米底,至底稍外扬。此二瓶造型、青花发色及笔法完全相同,且图案纹饰也基本一致,但所绘鱼的种类有所有不同。
  整器图案共分四层,每层间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变形勾连纹,肩部绘青花缠枝莲纹,胫部绘青花海波纹,腹部主题图案分别绘青花“富贵有余”及青花“连年有余”鱼藻纹。其中青花“富贵有余”纹梅瓶图中,绘鳜鱼、鲫鱼各一尾游弋在荷塘中,鱼与“余”同音,鲫鱼即鲋鱼,与鳜鱼同取谐意“富贵有余”。图中之鱼栩栩如生,特别是鳜鱼图案,它的眼神特别凶悍而有神,并且身上的鱼刺根根耸立,十分张扬。能把鳜鱼这种食肉性鱼类的特征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犹如活鱼一般,青花瓷畫中能达到如此水平者实在不多。另一件“连年有余”图梅瓶主题纹饰绘鲤鱼、鲶鱼各一尾游于莲塘,取“连年有余”之意。这两件梅瓶的图案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祈求祥瑞,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此对瓶1980年出自桂林市尧山明代靖江昭和王朱规裕墓。朱规裕,成化七年(1471年)袭封,弘治二年(1489年)去逝,故这对瓶应是弘治之前的产物。但从这对梅瓶唇口短颈的敦厚造型,无釉砂底的底足工艺,深沉的青花发色,肩部缠枝莲和胫部海水的画法等综合分析,将这对梅瓶的烧制时间定为宣德晚期最为恰当。
  (三)内涵丰富的青花人物纹梅瓶
  明宣德西溪问樵和携琴访友图青花梅瓶,1972年出土于桂林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两瓶造型及尺寸相同,高38.2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1厘米,腹围65.3厘米。瓶体工整端正,美观大方。胎体厚重,瓷质细腻,釉色匀润。小唇口,圆台状短颈,颈下部外斜,丰肩圆腹,腹以下至足渐收,砂底略上敛。
  整器图案共分四层,各层间以弦纹分隔。此对瓶颈部、肩部和胫部图案完全相同:颈部绘青花龟背锦地纹,肩部绘青花波涛开光海马纹,肩部与胫部的海波纹遥相对应,给人以宽阔无边的美感。腹部主题图案两瓶各有千秋,其中,青花“西溪问樵”图梅瓶腹部主题图案描绘的是,一位官员模样的人骑马行进途中,正勒马回首与一位樵夫搭话,仿佛在向樵夫问路,一侍从肩托宝剑在前引路。另一件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描绘的是:一位高士神态怡然地骑马慢行,琴童挟琴在前引路,仆人挑着酒食在后随行。远处群山起伏,碧水荡漾,尤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
  古代文人画中常出现“携酒寻芳”“携琴访友”“西溪问樵”的题材。这对明宣德青花西溪问樵图梅瓶和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瓶体纹饰构思精巧,线条清晰,笔法流畅,人物、马匹、器用以及景物的比例准确,层次分明。两瓶画面反映的内容有前因后果的关联,应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分别是俞伯牙初遇樵夫钟子期的情景以及携琴拜访老朋友两个主题。这两件梅瓶纹饰风格相似,内容互为补充,从器形到图案均称得上青花瓷中的上乘之作,也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中国青花瓷黄金时期的典范之作。
  三、结语
  梅瓶,做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器物,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青花梅瓶更是青花瓷器中最富于形态美的一个品类,其精湛的工艺,流畅的线条,精美的纹饰,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美仑美奂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国陶瓷史的一个缩影,让后世感受到中国陶瓷艺术的美。
其他文献
摘要:从瓦萨里开始的艺术史研究是长时间以来父权制社会,以男性为主的历史研究,男权为主的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的观念形态里女性不是主要的创造者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参与者,而只是被观看和被注视的对象。在这样的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艺术家的地位被边缘化,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今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女性艺术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艺术史中发声,她们颠覆传统的运用自己的身体创作。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正是这些女性艺术家中不可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绘画理论追求形似,到了汉代有了划时代的变化。从形似变为追求神似,艺术的魅力下不在于“形似,若单纯追求形反而失去艺术本有的魅力;中国美术彻底觉醒准备了条件。汉末社会矛盾的激化魏晋六朝混乱痛苦。精神上却是集自由、解放、智慧熱情于一体的时代,是一个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魏晋它是战乱动荡恐怖的时代,同时它又是艺术名垂青史的、美术彻底觉醒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魏晋;顾恺之;
期刊
摘要:在绘画上,临摹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临摹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前辈大师的学习,更是对色彩视野的拓展,临摹经典作品对初学者提高自身绘画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初学者提高绘画水平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个人的学习经历出发,针对如何选择临摹作品、临摹的观察方法和调色技巧等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证。  关键词:临摹;观察方法;调色;油画  临摹,无论在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绘画是从
期刊
摘要:作为阿拉伯艺术的种类,精致绘画与绚丽装饰已然成为绚丽多彩的一比。本篇论文就通过多方面因素来阐述绘画与装饰艺术的种类、形式,及其在阿拉伯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生活熏陶。  关键词:阿拉伯;绘画;装饰;艺术  宗教与艺术有着共同之点,都力求追求完美境界,都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深切感受。阿拉伯人认为:“美牵连着感觉,也牵连着心灵。”同时二者也有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往往能启发人们的艺术创作灵感,而艺术
期刊
摘要:近年来儿童绘本以独特的性质与特点日益成为幼儿获得新知的载体,尤其世界经典绘本的引进带来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新理解。笔者发现很多经典绘本中 “人文情怀”是永远被加以突出和强调。或守护人性的美好与温暖,或植根各自文化传统,或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思索,皆以人文情怀展现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儿童绘本;人文情怀;教育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溯源于中国,可能早期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
期刊
家具中的座椅是一类典型的承载了功能行、舒适性、审美性、文化性和制造成本等各种价值评价因素的设计产品。其中功能是产品存在并区分于其他类型设计产品的基础,是促进设计产品品类丰富的来源,如座椅的功能是负载人体并由此区分于书架。舒适是人们对于产品使用需求所提出来的更高要求,是促进产品不断创新更新换代的动力。审美是在实用需求以外,对人类接受视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达到的精神上对美的追求的满足,设计之美由此产生。
期刊
摘要:VI设计是一种企业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VI通译为视觉识别,从视觉的角度发挥着CIS系统卓有成效的营销力和传播力。企业VI设计可以快捷地传播企业发展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形象,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VI设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对自身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对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以及对个性化品牌的构建都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
期刊
[该论文为2016年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实践项目 2016110191201]  摘要:总结手机界面交互设计基础理论以及老年人群特性在手机界面交互设计上的运用;通过相比研究三个老年人智能手机相关案例,并联合对老年群体的全方位的调研分析,提炼出可供借鉴的观念方式和设计需求;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解析总结,构建出一套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界面交互设计研究体系,提出专门面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界面
期刊
摘要:陶身体舞团自2008年3月成立以来,似旋风席卷世界各大艺术节。以探索人的身體感受和心理体验为追求,通过一系列数字为题的作品,构架出一座将观众、舞者、剧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  陶身体剧场《4》的创作风格中,动作风格方面,他们的身体柔韧无骨;有时他们又无比坚实,像落满尘土的静默雕塑。他们像对方的影子,相互模仿、重复,想要腾飞,身体的各个部位却一次次徒劳无功地贴回地面。这是一场身体与地板的对抗性游
期刊
摘要:阿卡贝拉(A Cappella)意为「在教堂的音乐」。十三、十四世纪,欧洲的教会以清唱方式(最多加上管风琴)主导着合唱音乐,人们注意到人声的美丽,且无乐器伴奏,便以「无伴奏」”unaccompanied” 一词来解释A Cappella。多声部的阿卡贝拉音乐约于公元第10世纪出现,公元15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阿卡贝拉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番新的景象。到了20世纪初,阿卡贝拉发展出近现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