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了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分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近三年的分级教学实践经历,总结了分级教学取得的宝贵教学成绩,研讨了分级教学中学生的班级管理、课程体系架构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 分级教学 高等数学 班级管理 课程体系
在教育史上,“分级教学”是一直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的一条办学准则。“分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针对生源特点和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讲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层次性,突出实效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采用按层次编班、班内分级目标教学、定向培养目标分层等模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级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教育方案,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推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由于“大学扩招”热的不断升温,专科层次学校生源的素质越来越差,像我校一样的职业学校就更为显著。职业学校招生上的困难,不仅反映在生源的数量上,而且反映在生源的质量上,大批低分新生涌进了学校,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自办学以来最全面最强烈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面向2010级新入学的高职学生,组织了一次数学摸底考试。部分专业有五百多人参加,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不及格,其中有201人在30分以下,有的学生甚至只考了几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不适时改进或调整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厌学情绪将会迅速蔓延。
2.我院不仅招收高中毕业生,同时还招收“三校生”(即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和新疆生,学生程度差异较大。再由于我院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专业配置,课程结构,以及教师、教材、教辅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又因生源录取门槛的降低,整个教学计划更是难以完成。
二、我院推行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
为了制止教学质量上出现的大面积滑落,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声誉,也为了向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负责,向用人单位及社会负责,当务之急是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包括在办学思想、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创新,整合一切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进分级教学。
结合我院自身的特点,在教务处和基础部组织安排下,数学教研室对2010级新高职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具体的分级模式、操作方法是: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引入并实行了“普职渗透模式”。所谓“普职渗透模式”,就是综合普高和职高的特点,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实施普职渗透的教学计划。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在一年的基础理论课——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实行“4 2”模式分级教学。所谓的“4 2”模式,就是按专业正常分班,不打乱原有班级的编制(便于日常管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开设4节数学课,然后按摸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C班,按专业重新编班,程度好的为A班,程度差的为C班,每周在业余时间再增加2节课。具体操作方法是:
1.快慢班教学法。除了正常教学外,学生入学后施行分班教学。按新生升学考试成绩和入学后文化基础课摸底测试成绩分成ABC班。ABC班分别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授课。A班学生中途可视学习情况申请到C班插班学习,C班学生也可视自己的接受能力要求到A班上课。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滚动前进。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在合适的阶段重新作出选择。通过滚动调整,让学生能真正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条件和需求的最佳学习途径,使自己获得最佳发展。
2.课堂分层教学法。在同一班级里,教师采取以下方法:①课堂授课内容分层次,即教师备课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授课内容,以基础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②课后练习分层次,即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的内容留必做题外,有时还适当增加一到两个选做题,即探索题、拓展题或讨论题。③考试内容分层次,即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度上都加以区分,如一般基础内容占80%~90%,提高内容占10%~20%。这样保证了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施,数学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在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特别是C级的学生成绩表现得更为显著。
三、分级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几年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结合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分级教学的架构及管理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分级教学”的主要架构有:
1.管理架构。“分级教学”实施方法的制定,是通过基础部与教务处来共同完成的。具体工作由数学教研究室组织实施。基础部负责教材教法研究及教研成果落实;教务处负责教务管理及学生的考核。
2.目标架构。数学教研室应根据“分级教学”的特点及要求,对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的研究,以及对教材教法的质量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制定出适合各专业、各层次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配合教务处和基础部抓好教学计划、排课、教案、查课、听课、考查、学生成绩分析、期末教师考评和学生意见反馈等整个教学环节的目标管理。
3.教材架构。解决好教材的选择与装备,建造一个较完善的教材架构体系,是推进“分级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出版部门精心挑选好适用教材,另一方面由教研室统一规划,从专业分析入手,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定教学内容,协调模块间关系,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有效可行的课程体系。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编写了贴近市场脉搏,符合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并且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通过几学期的使用,我们自编的教材《高职高等数学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教师架构。构筑一个合理的教师架构,是我校“分级教学”另一个重要条件。首先应该向社会广开招贤大门,吸引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学高材生和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另外对在校教师,政治上、生活上多加关心,收入上多作倾斜,业务进修上多作安排。经常到兄弟院校相互听课,了解最新的资讯信息,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更新自身的知识,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总之,分级教学对于我校来说,既是老要求,又是新课题。随着我校教学环境及办学条件的变化,分级教学已成为我校主要的教学手段,成为我校最具实用、最可操作和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关丽红.浅谈高等数学分级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4(2):24-26.
[2]王文珍,范远泽.长江大学《高等数学》[A].分级教学实践探讨.长江大学学报,2010(1):356~358.
[3]姚翔飞.工科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8(3):85-87.
[4]李春霞,杨树国.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07(2):3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数学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sqrl200)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分级教学 高等数学 班级管理 课程体系
在教育史上,“分级教学”是一直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的一条办学准则。“分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针对生源特点和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讲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层次性,突出实效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采用按层次编班、班内分级目标教学、定向培养目标分层等模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级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教育方案,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推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由于“大学扩招”热的不断升温,专科层次学校生源的素质越来越差,像我校一样的职业学校就更为显著。职业学校招生上的困难,不仅反映在生源的数量上,而且反映在生源的质量上,大批低分新生涌进了学校,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自办学以来最全面最强烈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面向2010级新入学的高职学生,组织了一次数学摸底考试。部分专业有五百多人参加,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不及格,其中有201人在30分以下,有的学生甚至只考了几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不适时改进或调整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厌学情绪将会迅速蔓延。
2.我院不仅招收高中毕业生,同时还招收“三校生”(即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和新疆生,学生程度差异较大。再由于我院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专业配置,课程结构,以及教师、教材、教辅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又因生源录取门槛的降低,整个教学计划更是难以完成。
二、我院推行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
为了制止教学质量上出现的大面积滑落,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声誉,也为了向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负责,向用人单位及社会负责,当务之急是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包括在办学思想、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创新,整合一切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进分级教学。
结合我院自身的特点,在教务处和基础部组织安排下,数学教研室对2010级新高职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具体的分级模式、操作方法是: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引入并实行了“普职渗透模式”。所谓“普职渗透模式”,就是综合普高和职高的特点,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实施普职渗透的教学计划。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在一年的基础理论课——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实行“4 2”模式分级教学。所谓的“4 2”模式,就是按专业正常分班,不打乱原有班级的编制(便于日常管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开设4节数学课,然后按摸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C班,按专业重新编班,程度好的为A班,程度差的为C班,每周在业余时间再增加2节课。具体操作方法是:
1.快慢班教学法。除了正常教学外,学生入学后施行分班教学。按新生升学考试成绩和入学后文化基础课摸底测试成绩分成ABC班。ABC班分别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授课。A班学生中途可视学习情况申请到C班插班学习,C班学生也可视自己的接受能力要求到A班上课。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滚动前进。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在合适的阶段重新作出选择。通过滚动调整,让学生能真正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条件和需求的最佳学习途径,使自己获得最佳发展。
2.课堂分层教学法。在同一班级里,教师采取以下方法:①课堂授课内容分层次,即教师备课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授课内容,以基础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②课后练习分层次,即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的内容留必做题外,有时还适当增加一到两个选做题,即探索题、拓展题或讨论题。③考试内容分层次,即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度上都加以区分,如一般基础内容占80%~90%,提高内容占10%~20%。这样保证了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施,数学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在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特别是C级的学生成绩表现得更为显著。
三、分级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几年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结合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分级教学的架构及管理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分级教学”的主要架构有:
1.管理架构。“分级教学”实施方法的制定,是通过基础部与教务处来共同完成的。具体工作由数学教研究室组织实施。基础部负责教材教法研究及教研成果落实;教务处负责教务管理及学生的考核。
2.目标架构。数学教研室应根据“分级教学”的特点及要求,对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的研究,以及对教材教法的质量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制定出适合各专业、各层次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配合教务处和基础部抓好教学计划、排课、教案、查课、听课、考查、学生成绩分析、期末教师考评和学生意见反馈等整个教学环节的目标管理。
3.教材架构。解决好教材的选择与装备,建造一个较完善的教材架构体系,是推进“分级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出版部门精心挑选好适用教材,另一方面由教研室统一规划,从专业分析入手,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定教学内容,协调模块间关系,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有效可行的课程体系。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编写了贴近市场脉搏,符合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并且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通过几学期的使用,我们自编的教材《高职高等数学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教师架构。构筑一个合理的教师架构,是我校“分级教学”另一个重要条件。首先应该向社会广开招贤大门,吸引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学高材生和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另外对在校教师,政治上、生活上多加关心,收入上多作倾斜,业务进修上多作安排。经常到兄弟院校相互听课,了解最新的资讯信息,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更新自身的知识,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总之,分级教学对于我校来说,既是老要求,又是新课题。随着我校教学环境及办学条件的变化,分级教学已成为我校主要的教学手段,成为我校最具实用、最可操作和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关丽红.浅谈高等数学分级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4(2):24-26.
[2]王文珍,范远泽.长江大学《高等数学》[A].分级教学实践探讨.长江大学学报,2010(1):356~358.
[3]姚翔飞.工科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8(3):85-87.
[4]李春霞,杨树国.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07(2):3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数学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sqrl20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