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妆造型对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化妆造型作为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工作,其开展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水平,同我国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化妆造型对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及开展要点,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化妆造型 电视人物形象 塑造要点探究
  电视媒体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成功塑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化妆造型这一工作的开展,依托于灵活的技巧与专业的理论,有利于辅助人物造型的塑造,进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基于此,探究化妆造型在电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及开展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电视人物化妆造型概述
  所谓化妆造型,是电视人物塑造过程中不容忽视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演员对于人物形象的传递以及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给予演员自信心与信念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拉近演员同角色间的距离。一部成功的电视作品,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但无论如何,我们从电视上所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人物的造型,这也是电视人物化妆造型工作开展所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而化妆造型对于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化妆有利于更加鲜明、直观、清晰地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打破单一文字语言传达模式的桎梏,实现对部分内容的视觉化、直观化传递。[1]其次,借助于对各种化妆造型技巧的灵活运用,有利于修饰演员的面容,使其更加契合角色的整体塑造需要,从而避免了演员因自身外貌不符合人物形象而产生的畏难情绪,使其具有较高的自信心与信念感。除此之外,如果演员的外部形象可以同电视剧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相吻合,那么就会使观众相信这一电视人物的存在,不至于出现跳戏的现象,还会使相应的人物形象在其心中烙下印记,最终实现艺术审美价值、文化功能以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化妆造型与电视人物形象的融合
  要想充分彰显化妆造型在电视人物形象塑造过程的作用,就必须达到形似与神似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现阶段影视行业化妆造型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一个艺术形象的完美塑造,必须从神、形两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统一与协调。所谓神似是指演员可以对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理解与全面掌控,形似则要借助于化妆造型对其外观与形体加以修饰塑造,这就对化妆师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的了解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试妆的过程中,造型师往往需要从演员的外形入手,结合电视人物的具体形象以及主观情感,再加上同演员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其所塑造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格与内在情感,并且通过对多种化妆造型技巧的有效应用,最终实现我们所说的形神兼备。[2]
  总而言之,化妆师在塑造人物外在形象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对人物特性以及心理情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演员本人的形象特点,科学配置并有效利用不同的化妆品以及化妆技巧,使其外观、形体更加贴近剧中人物的塑造需要,最终获得形神兼备的表演效果。
  三、电视人物化妆造型的开展策略
  (一)准确发掘人物形象
  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根本目的在于还原甚至于重现某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的人所为的特定的事,所以化妆造型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准确性作为第一要义。具体来说,造型设计师须要牢牢把握其所塑造人物的年龄、身份、民族、个性、职业、时代等特征,并结合电视作品的主题、矛盾、情感趋向以及艺术风格等要素。[3]综合考量后,对人物形象进行科学塑造。我们以《东方红》这一电视剧中毛主席角色的化妆造型为例,设计者应当把握历史上毛主席这一伟人的光辉形象,再结合演员自身的外形特点,从发型、服装、面部特征等要素入手,对演员进行一定的改善,进而营造出更加鲜明亲切的毛主席形象,这也是人物情感表达与内容展现的基础所在。
  (二)有效缩短人物距离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但无论如何,电视化妆造型师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都必须确保人物形象可以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广大观众的普遍认知与实际需要。而就演员来说,应当注重对其形象的整体化、自然化塑造,确保其同剧中人物的外貌特点以及性格特性相协调。我们以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这一角色的塑造为例,基于剧本中这一人物所彰显的朴实、坚定、正义的特点,因而在人物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真实为设计原则,使观众在看到其参与战争的壮烈场景的时候,可以被全身心地调动起来,拉近演员与剧中人物以及观众与剧中人物间的距离,为其带来更具感染力的艺术展示。
  (三)科学改变演员形象
  在化妆造型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主体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演员实际形象同剧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相差较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化妆师借助于多种多样的化妆技巧,对演员的外部容貌以及年龄层次进行科学塑造,使其个人的外部表现更加契合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这一点也被较多地应用于造型设计中,例如我们常见的烫伤妆、殴打妆等,如此一来,有利于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知到不同情节下的内容走向,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官视觉效果,这也是化妆造型工作开展的艺术价值所在。[4]
  (四)全面激发演员情感
  上文中我们分析到,演员演绎剧本角色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信心。而电视化妆造型工作的开展,恰恰担负着帮助演员进入角色,使其树立演绎信心的职责。具体来说,在化妆造型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相关主体应当帮助演员更加全面、深入地获得角色的自我感觉,提升其对于角色塑造的自信心与信念感,同时也要增强观众对于该演员这一角色演绎的认同感。我们以电视播出前的剧照为例,在剧照中通过对演员外部特点的直观描述,观众自然而然地可以感知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于剧情走向,这也是演员人物塑造的基础所在,是其为角色注入新意与活力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化妆是源于自然的艺术,是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加工技巧的一种专业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要求化妆造型师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并且可以实现对不同作品的全方位、多层次分析,实现对人物形象以及心理特点的科学分析,进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为演员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不能脱离化妆造型这一工作的开展,这不仅是影响演员自身表演与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广大观众观看体验与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重视化妆造型工作的开展,从准确发掘人物形象、有效缩短人物距离、科学改变演员形象以及全面激发演员情感等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实际工作开展的科学化水平,最终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而又直观的观看体验。
  参考文献:
  [1]沈樱.新闻主播及出镜记者化妆造型时对环境光源色温的考量[J].视听纵横,2017(06).
  [2]王弦语.浅谈化妆造型对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7(12).
  [3]马爽.浅谈舞剧人物的化妆造型与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7(05).
  [4]张景富.化妆造型对电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J].记者摇篮,2015(03).
  (作者簡介:易慎,女,本科,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植物物种或种群信息的获取、大范围植被的识别与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植被分类中,某些类型的植被群落光谱特性有较为相近的情
摘要:韩国古典小说《兴夫传》由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学界对于《兴夫传》的小说原型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对与《兴夫传》最具相似性的四则故事《善求恶求》《跛脚道人》《散檀宁品》《锯匏瓜的姑娘》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兴夫传》是由混合型故事孕育而出的民间创作小说。  关键词:韩国古典小说 《兴夫传》 近源故事比较分析  一、序  韩国古典名著《兴夫传》是由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古典小说,作者和年代至今不详,大致推测为
在高空接收从海上发射的雷达信号时,由于海面的反射作用,信号将会出现多径效应。多径效应会造成信号的衰落,导致信号检测性能和参数估计精度的损失。该文针对线性调频雷达信
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但其肥料用量约是粮田平均化肥用量的2.48倍,长期以来,由于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蔬菜安全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本研究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
干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过程,会引起土壤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干旱过程中,红壤穿透阻力急剧增加,作物根系伸长受阻,甚至停止,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降低,从而也会对作物根水势、根系活性以及根系细胞形态等根系的各种生理特征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对这种影响知之甚少,对干旱胁迫的作用也不清楚。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红壤穿透阻力对玉米根系的影响,进而分析土壤穿透阻力对“作物-土壤”水
摘要:现代舞与解构主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贯穿于现代舞诞生、发展和繁荣之中。解构是相对于结构的,它是结构的背面,有着与结构相悖的鲜明主张,正是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现代舞者,解构主义之流变解构,不再局限于身体,而是更加注重对艺术人物灵魂的解构,为现代舞创作提供了创作理念。本文以解构主义为研究視角,结合研究资料,分析解构以及解构流变对现代舞创作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舞 “解构主
期刊
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近年来研究了一种以利用外激素即昆虫的淡黄色激素为主防治棉铃虫的新方法。现已决定在苏联棉区广泛推广使用。据化学博士米哈伊尔·戈里特费利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在当代的商业社会中,各式各样的广告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的营销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组织认识到必须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赢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