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三学年师生厉兵秣马,尤其是对占分比重较大的作文,广大师生更是殚精竭虑,苦心备战。笔者近几年一直负责学校高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思考与探寻出了一些作文的指导方法,现将我的思考与做法梳理出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整体规划:力求写作指导到位,主题覆盖面广 1.作文训练的体系规划。 记叙文和议论文是高一高二两学年训练的基本文体,很多写作技法也都对学生先后进行过训练,所以高三作文的写作规划可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学年师生厉兵秣马,尤其是对占分比重较大的作文,广大师生更是殚精竭虑,苦心备战。笔者近几年一直负责学校高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思考与探寻出了一些作文的指导方法,现将我的思考与做法梳理出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整体规划:力求写作指导到位,主题覆盖面广
1.作文训练的体系规划。
记叙文和议论文是高一高二两学年训练的基本文体,很多写作技法也都对学生先后进行过训练,所以高三作文的写作规划可配合一轮复习的进度,对一些重点技法作巩固训练。如记叙文里我们选取“选准视角”“写出故事”等角度,议论文里我们选取“论点鲜明新颖深刻”“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等角度進行巩固。
因为高考优秀作文并非是简单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而是叙议结合的记叙文或说理抒情融合为一体的散文(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所以,在高三作文复习指导的后半期,可适当增加一些复杂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尤其是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这方面的指导与训练更不可忽视。
2.写作训练的主题规划。
我们可按常规把写作主题分成三大类,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类主题又可划出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里还可继续细化出众多的三级主题。我们如今所做的材料作文,正确全面的审题要求是在“三级主题”范围里再拟定核心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写作训练时,除去文体、写作技法等指导要做到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外,写作的主题立意也要做好整体规划,避免多次作文主题(主旨、论点等)相近甚至重复。
其他文献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诗歌中也有叙事,但叙得不实,不细,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把事物的来龙去脉叙述得一清二楚,纤毫毕现。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只是粗线条的概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至于刘兰芝是如何“学织素”“学裁衣”“裁什么衣”,均语焉不详。诗歌中也有描写,但描写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把景物当作自己寄附感情的载体。景为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领会和把握课标的一贯目标 课标对小学识字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累计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就是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大胆假设,放飞想象,纵情联想,不受他人思想的暗示和制约,自具眼光,自树津梁,提出“人所未提”“人所未敢提”的真知灼见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 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进化,沉淀和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智慧和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爆发出改天换地的惊人能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开拓者奋斗、求索的拼搏豪情。
年年岁岁有高考,岁岁年年各不同,2016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材料独具特色。深入阅读后可得出,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句话即第一层:“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的是通常思维,这当然不是重点,讲的是惯性思维,也自然不是关键。真正目的,是以此为对象,创造出新语,以此为引子,引出下一层。第二句话为第二层:“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显然,先依据俗语,
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从德智体美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成长,但目前许多班主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德育管理方面,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反而有所忽略。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有些班主任认为德育就是班级管理的“纲”,一抓就“灵”。实际上,这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德育问题“拉下葫芦浮起瓢”。只有把青少年尤其是学困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认同感,班级管理才能进入良性循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当前,教育的天空异彩纷呈:一方面,名词、口号满天飞;另一方面,口号指导下的实践与落地困难。教育需要一方“静土”,好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在恬静优美的环境中,享受静悄悄的教育。笔者感觉到,“教育微反思”和“教育微写作”日益成为推动和解决教育实践落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不经过长时间冷静思索和反
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中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用它来反映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思想、感情,等等。语文的实际运用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就会黯然失色,‘江郎才尽’。”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近期笔者参加的一次赛课活动中,课堂上积累背诵、復述训练、情境对话、读写结合……可谓形式多样,但细看下来就会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恰如其分地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积极地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发展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唤
语文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它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语文学习应当回归生活,课内学习应与课外实践密切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一、观察生活,温习语文知识 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语文知识的应用,诸如广告、民风民俗、对联等都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教材”。 先看一副对联:斑衣人绕膝,白首案齐眉。 这是一副寿联。联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斑衣戏彩和举案齐眉。
教学目标: 1.对小学六年级课文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明确阅读写人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与一般方法,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外写人的文章,并学会将习得的阅读方法作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六年级上、下册的语文教材各一套; 2.学生人手两份课外阅读短文材料;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