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是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以教师这一教学主导为切入点,教师要考虑自己应怎样教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意味着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对教材深度、广度的理解与思考。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就应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对所授的教学内容瞻前顾后,增加向学生解说数学算理的可能性,减少教学时的随意性、盲目性。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流于表面,疏于挖掘知识形成的背景、内涵及其延续。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用大量的时间举例说明哪些数或公式用字母表示,至于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或公式则没有帮助学生弄清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只是机械地模仿及强化记忆,对于其本质却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这样的知识教学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而对于“求未知数”,有的教师则继续让学生背算式中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来求解,对于新课标提倡的等式方法求解则一句代过。因为有些教师认为这种方法容易让某些学生判断失误而导致计算出错,所以不愿意采用。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还缺乏广度,因为用等式方法求解未知数与初中学习解方程的方法是一致的。
二、善于整合教学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1.构建高效课型,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我县参与的“基础教育学校有效教学实验”(EEPO孟式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对于课堂使用何种教学法更适于学生的困惑,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新课型。所谓高效的新课型方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对应提出的一种具有功能指向的基本教学方式,是介于方法论和方法之间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课型概念和课型功能的延伸。EEPO(孟式)教学法不是一种僵硬的教学模式,它呈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形态。例如,它所倡导的最基础课型——要素组合方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课堂上要求教师通过调动听、看、讲、想、做、动、静这七个不同的要素来排列组合,其组合形式约有五千多种,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避免了教学活动中单一方式强化的疲劳。教师依据实际需要对七个要素做出选择使用,表现出其灵活性、适用性和实用性。这种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生理需求,每7至13分钟进行一次动静转换,每节课有一次大动、二至三次的小动,适时的动静转化,能避免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开小差的现象,做到动静有序,动而不乱,活而有效,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得快、学得慢、学有特色的各类学生都能互相促进。教师操作熟练后还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数学课堂是一个“即时生成”的过程,是多种教学法整合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多元智能得到发展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方式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发展,乃至未来成功的因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建立师生约定,这是师生之间为了有效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的一种默契的文化,包括物理语言、形体语言、口头语言、学科文化、文字契约等。约定的形成要简洁实用,符合学科文化、学生年龄特征,避免千篇一律。这样才能简洁明快地调控教学活动,有序地调控动静转化,有效强化某种特定内容,快速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其次,是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卡。学生学会运用学习卡,以书面方式呈现学习成果,能让学生实现交互的资源共享,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在学习个性得到表现的同时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训练学生在组内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认真倾听,利用资源,团结协作,配合默契,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消除学生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而产生的心理疲劳,又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
三、构建和谐课堂,沟通合作促发展
和谐课堂就是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可以焕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作为人的本位意识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如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适时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作用。教师常问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学到怎样的知识,哪些需要点拨,怎样在教师的点拨下达到更高水平,使学生有效地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体验,丰富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只有构建和谐课堂,学生才会自觉地回答教师的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意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意味着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对教材深度、广度的理解与思考。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就应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对所授的教学内容瞻前顾后,增加向学生解说数学算理的可能性,减少教学时的随意性、盲目性。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流于表面,疏于挖掘知识形成的背景、内涵及其延续。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用大量的时间举例说明哪些数或公式用字母表示,至于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或公式则没有帮助学生弄清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只是机械地模仿及强化记忆,对于其本质却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这样的知识教学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而对于“求未知数”,有的教师则继续让学生背算式中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来求解,对于新课标提倡的等式方法求解则一句代过。因为有些教师认为这种方法容易让某些学生判断失误而导致计算出错,所以不愿意采用。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还缺乏广度,因为用等式方法求解未知数与初中学习解方程的方法是一致的。
二、善于整合教学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1.构建高效课型,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我县参与的“基础教育学校有效教学实验”(EEPO孟式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对于课堂使用何种教学法更适于学生的困惑,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新课型。所谓高效的新课型方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对应提出的一种具有功能指向的基本教学方式,是介于方法论和方法之间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课型概念和课型功能的延伸。EEPO(孟式)教学法不是一种僵硬的教学模式,它呈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形态。例如,它所倡导的最基础课型——要素组合方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课堂上要求教师通过调动听、看、讲、想、做、动、静这七个不同的要素来排列组合,其组合形式约有五千多种,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避免了教学活动中单一方式强化的疲劳。教师依据实际需要对七个要素做出选择使用,表现出其灵活性、适用性和实用性。这种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生理需求,每7至13分钟进行一次动静转换,每节课有一次大动、二至三次的小动,适时的动静转化,能避免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开小差的现象,做到动静有序,动而不乱,活而有效,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得快、学得慢、学有特色的各类学生都能互相促进。教师操作熟练后还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数学课堂是一个“即时生成”的过程,是多种教学法整合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多元智能得到发展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方式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发展,乃至未来成功的因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建立师生约定,这是师生之间为了有效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的一种默契的文化,包括物理语言、形体语言、口头语言、学科文化、文字契约等。约定的形成要简洁实用,符合学科文化、学生年龄特征,避免千篇一律。这样才能简洁明快地调控教学活动,有序地调控动静转化,有效强化某种特定内容,快速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其次,是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卡。学生学会运用学习卡,以书面方式呈现学习成果,能让学生实现交互的资源共享,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在学习个性得到表现的同时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训练学生在组内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认真倾听,利用资源,团结协作,配合默契,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消除学生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而产生的心理疲劳,又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
三、构建和谐课堂,沟通合作促发展
和谐课堂就是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可以焕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作为人的本位意识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如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适时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作用。教师常问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学到怎样的知识,哪些需要点拨,怎样在教师的点拨下达到更高水平,使学生有效地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体验,丰富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只有构建和谐课堂,学生才会自觉地回答教师的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意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