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时期和阶段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途径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Kerman的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和Hinshaw的学生专业角色适应理论以及认知的内在逻辑顺序,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过程与专业角色适应可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提升、专业运用”三个阶段以及理想期、波动期、角色识别和角色模仿四个时期。针对大学生在三个阶段与四个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探讨如何把握内在规律,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入手,逐步引导、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并最终内化为自我价值,实现由专业到职业的蜕变。
  关键词:专业认同;角色适应;农村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21-02
  一、专业认同内涵
  专业认同包涵以下两个层次:一,学生对所学专业高度认可,并以此上升到情感层面上的兴趣与爱好,愿意积极开展专业学习、探索和研究;二,学生在专业认可程度较高基础上,自觉将其升华为职业价值、职业规范和职业态度,由此作为其终生职业的热切渴望与毕生追求。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三个阶段与角色适应的四个时期
  1.专业认同的三个阶段。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本着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性,讲求系统性。依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以及认知的内在逻辑顺序,可以将大学生专业认同划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提升和专业运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学生对专业了解、认同、内化的三个过程,又是对知识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规律的把握和体现。
  2.角色适应的四个时期。专业角色的适应过程是人们职业特征内化的过程。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角色适应过程就是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服务“三农”理念自觉融入到实践工作中,成为职业信仰和目标的过程。根据Hinshaw的学生角色适应理论,可将学生从大一入学到毕业参加工作划分为初期的天真、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角色识别、角色模仿、波动阶段、内化阶段六个不同的时期,在每一时期由于受家长的期望、学生自身的憧憬、社会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因素影响,学生会在心理上都会发生一定波动,对专业产生动摇,因此必须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与障碍,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专业认同感,坚定专业信心,在对专业高度认同的基础上,视之为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实现专业的内化和生华,成为终身努力奋斗的职业。笔者在借鉴这一专业角色适应模式同时,参考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自身特征,以及数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相关经验,将Hinshaw的六个时期简化为四个时期,即理想期(大一第一学期)、波动期(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二个学期)、角色识别期(大三学年)和角色模仿期(大四学年)。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最终形成,与大学生所经历的专业角色适应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伴相生,彼此包容,互为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途径
  1.专业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涵盖大学生专业角色适应的理想期全部和波动期大部(横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其特点是: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往往怀揣着过于理想化的梦想与不切实际的期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初入校园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生活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传统观念上对农业、涉农专业的偏见,现实社会的浮躁心态、功利主义对校园的侵蚀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的波动,对专业缺乏认可。作为专业教师,如不及时把握专业核心、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势必造成生源流失,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造成障碍,同时也不利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认知阶段,课程设置要把握分寸,不能晦涩难懂,要浅显易懂以及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目的在于尽快使学生对专业熟悉起来,知道本专业“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目标明确了,学生才会有方向感。此时开设一些诸如《农业概论》、《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概论》、《中国农村文化》等基础性、宏观性强专业课程,使学生对“三农问题”有初步的理论认知,并产生兴趣。这一阶段的实践,主要以认知实践为主,即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优秀涉农企业、农村科技园区等,其目的除了增加学生专业感性认知外,还可以使学生实地了解各种与专业相关就业途径,消除疑虑,提升专业信心。
  2.专业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大二第二学期和大三学年,涵盖了专业角色适应的小部分波动期和全部角色模仿期。经历了第一阶段思想冲突和心理矛盾后,此时学生心智日趋成熟,无论是在专业认同上还是专业自信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第二阶段专业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此时,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身边老师和高年级的态度与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偶像,作为未来自己职业的榜样。该阶段的培养方式应主要着力于“提升”两字上。首先,那些专业化程度高、理论层次深以及技术、方法应用与操作性强的课程应陆续开设,如《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实用制图软件(CAD、GIS)》、《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等等,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技术得到质的飞跃。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应注重“深度”,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深入农户、深入企业,去了解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组织等基本现状,发现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择其一点作为研究方向,做出初步分析与判断,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此时的实践教学应分两个步骤进行:(1)社会调查。调查的时间、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分散到4、5、6各学期和寒暑假进行,采取访问、问卷等多种方式。(2)综合实习。在第5或第6学期集中进行,持续10周,主要深入涉农企业、农村各级基层组织、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农技推广等部门。同时,还应发挥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将教学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课程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迈上新台阶;深入农村的实践教学环節,不仅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帮助学生将国家的繁荣、农村的发展与专业自觉联系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专业自豪感。   3.专业运用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社会调查与综合实习,学生对专业、对“三农”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决策、规划和总结等综合能力是第三阶段的任务重点。此时,学生会在举手投足间刻意模仿前一阶段学习和实践中自己所树立的偶像,力求完美展示自身学识与能力。该阶段是毕业实习,以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主,学院推荐为辅。期间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独立工作,以求专业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此外还必须有目的的围绕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获得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教学实践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过度阶段,身份和角色的转换是此阶段所必须面临挑战,无可回避。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此时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专业的高度认同,并由此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专业自豪感促使其将专业社会价值内化升化为自我价值与职业价值,以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方式投入毕业实习中去。至此,专业认同达到了顶点,实现了向职业化的蜕变。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除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外,培养学生兴、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也,做到因材施教也是提升专业认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班会、课堂教学以及个别谈话等机会多与学生沟通,掌握思想动态,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予以及时解答、帮助,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教师还应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以求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参考文献:
  [1]程化琴,庄明科,刘琉,郝晓玲.大学新生专业认同感、职业决策困难及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以某大学某专业新生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4,(02):85-89.
  [2]朱俊,刘震,付庆灵,黄巧云,胡红青.论研究型学习与农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74-76.
  [3]王晓静,刘亚,刘晓晓.大学生专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17-118.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升温,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也在持续发展,电视媒体经濟管理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CCTV-2(央视财经频道)作为一档水准较高的财经频道,为了适应受众的需求,不断地开设新的栏目,融入新内容,注重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以及对市场风向的预测。同时,其播报的主要内容与所传递的信息对经济相关专业教学有借鉴意义。本文将着重论述电视媒体经济管理类节目对会审计专业的影响,主要以
摘要:通识教育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连云港财经高职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查分析,探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设置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20-02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意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
摘要:独立学院的稳定工作既有对传统高校的继承,又呈现出基于办学体制和模式的特色。基于这一背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依托母体学校,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契约化管理机制下的教师群体特征,以学生公寓为主阵地,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以增强队伍凝聚力和稳定性为目标,完善全员岗位聘任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稳定工作机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稳定工作;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摘要:根据新课标精神,围绕我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我确立了“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合作探究,渗透思想-构建模型,实践应用-拓展训练,总结升华”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80-01  根据新课标精神,围绕我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我确立了“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摘要:《财务报告》详细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以及如何编制、解读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报表财务报表等内容。为达到该课程教学目的,教师在课程安排中需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特有的优势与《财务报告》课程的目标相一致,其运用可引导学生通过寻求案例问题的解决途径,更好地理解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课程;财务报告;课
摘要:本文选取了中国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和美国的《科学发现者》地理教材,分析了中美高中地理教材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以“水资源”为切入点,重点就知识体系、教材结构、探究活动、插图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对比。因此,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活动中,适当借鉴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改进我国地理教材中的缺陷,完善教材结构,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材;水资源;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2013年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大学生素质训练》在教改中基于职教特点提炼出的“练—学—思—拓”的能力训练模式,丰富目前职教理念“做中学,学中做”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练中学,学中练”,也要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思考,更应强调对所学内容的拓展,即迁移和运用,将所练和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并将之链接应用到目前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练—学—思—
摘要:目前高校定位问题是高等教育界普遍讨论的热门问题之一,许多高校决策层耗费不少精力去思索本校的定位,希望有清晰的思路能尽快厘清定位问题使得高等学校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体育职业学院为例,试以市场竞争的视角为高校定位探索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定位;竞争定位;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06-02  近十年
摘要:基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化工与制药专业省级省内培训和企业顶岗培训、国家级国内培训和企业顶岗培训项目培训任务,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依托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该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整合校内外优质培训师资资源,结合化工与制药专业特点,在培训方案的课程安排上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技能训练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当前,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专家型教师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教育领域内部发展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切入点,通过对英、美、澳三国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解读,概述国外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为我国专家型教师专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