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选取了2000—2005年国内核心翻译期刊《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中所有涉及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 从中分析了六年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研究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这在为中国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了在这些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语言——商务英语的发展。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对商务英汉互译的需求就会增大,因而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尽量满足社会需求是必要的。
2 研究概况及特点
2.1论文及作者概况
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收录的关于商务英语翻译(本文未将内容跟商务无关的法律文件翻译算在其中)的论文共计102篇,其中《中国翻译》23篇,《中国科技翻译》51篇,《上海翻译》(之前叫做《上海科技翻译》)28篇。作者共计116名,其中11名发表了2篇以上的论文。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浙江、宁波等高校的外语院校教师中。除此之外,还有新疆、香港等地的大学。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主要是高校老师。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地区覆盖面较大,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中心城市。我个人认为这可能跟当地的商务活跃程度有关。
2.2研究内容的特点
2.2.1研究程度较深,从单个词汇、短语,到从句和语篇文体的翻译。
关于单个词汇的翻译,吴静霓老师在《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2月第1期介绍了商务介词“in”的四种翻译方法:1)将其转译成动词、连词或者副词;2)加译:即根据文章上下文,将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3)不译:为使译文简练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不译;4)固定搭配的翻译。同期读刊业中还有于志芳老师的“know-how”和“know-why”等词的内涵及其翻译。此外,还有许国新和孙生茂两位老师介绍“shall”的使用(2003),郭利红老师介绍“价格”的多种译法(2004)。以上除外,笔者收集的102篇论文中,另还有四篇是介绍单个词汇的翻译的。
短语的翻译。夏康明老师文中论述“经贸契约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2003),“经贸合同中‘根据、依照、凭、依据、按照’等词的英译”(2004)。其中第一篇关于时间,介绍了商务合同中五种不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法;而第二篇论述英文中的相关介词,夏老师归纳了共计18种,并将每种的翻译都给予了详细的例句。
对于从句和语篇文体的翻译我们得到的指导就更多了。来自香港的范志伟先生建议将长句的处理分成拆解和重组两个步骤,并在文中附上了详细的拆借图(2004)。许国新老师将经贸合同中的状语,包括时间状语、条件状语、目的状语,还有方式状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翻译规律(2002)。徐勤老师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次上对英文招投标文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这类文件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准则(2005)。
2.2.2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较广。
商务英语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经贸英语、财会英语、金融英语、物流英语、营销英语,商标及广告英语等。以上提及的范围,收集的102篇论文中都有提及。例如“经贸英语的特点及其省译问题”(张向京,2002),“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王树槐&张霞,2004),“谈证券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华尔街词典编译者商榷”(齐让孝,2002),“论提单和租约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译”(蔡先凤,2002),“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莫莉莉,2003),“浅谈英语商标翻译”(陈振东,2005)。六年间,仅《中国科技翻译》发表在“经贸翻译”或者“商贸翻译”一栏的论文共计12篇。三本期刊中,论文题目涉及金融或财会的总共5篇,涉及广告、商标和品牌题目的论文总计32篇。
2.2.3微观技巧类论文远远多于宏观理论性论文
在102篇论文中,题目以“……的特点及翻译”或者“……的特征及翻译”结尾,并在文中探索规律以指导翻译实践的共占16篇;题目中含有“翻译策略”、“翻译规律”或者“翻译技巧”、“翻译探讨”的占9篇。仅上述两类加起来已占25%,还不包括其他虽然谈翻译技巧和方法,但文章标题没有这么明显的。商务文体是一个实用性问题,注重信息的表达。而对翻译技巧的研究之多也正好体现了这点。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技巧比较多,这对初学者提高翻译技能和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内容涉及商务英语指导性翻译理论或系统翻译原则的共计14篇,不到14%。其中2篇介绍的是礼貌原则的应用和体现。比如使用虚拟语气,使用过去时等等;1篇从语义忠实、表达准确和语体相当三个方面探讨经贸翻译的“信”的原则;其中3篇提出了商标、广告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涉及商务英语系统翻译原则的共有6篇,不到整个论文数量的6%。2002年2月,刘法公教授在《中国翻译》第1期“商贸翻译原则探索”一文中提出“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忠实”是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要求信息内涵上的相等;“准确”是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统一”是指汉英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不得随意变换。在其之后,徐勤、吴颖(2003)提出“信息等值”原则,即译文必须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核心信息。另外,彭萍老师在2004年《上海翻译》中就商务文本的翻译尺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意思准确,术语规范,语气贴切。田文军(2005)认为“忠实”是翻译实践的基本标准,译语的语言形式不必受原文语言形式的限制,可以进行必要的变通。也就是在同一年《中国翻译》第3期中,马会娟老师提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多元化:1)商务广告的翻译:劝购功能相似;2)商务应用文的翻译:约定俗成,入乡随俗;3)商务信函的翻译:事实准确,礼貌得体。以上对翻译原则的研究虽然呈各家之言,但是大多同意要以忠实为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稍作改变。这对较迅速地建立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是有益的。
2.2.4提出了商务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意识到商务翻译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据此,他们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例如,齐孝让先生(2002)指出证券术语的翻译存在误译,翻译不到位和释义欠严谨等问题;陈建平老师(2003)也发现对外经贸合同的翻译存在失真问题;杨全红和李茜老师在2003年《上海科技翻译》第3期中提出了品牌译评中存在的问题:1)人云亦云多,标新立异少;2)闭门造车多,外向合作少;3)主观臆断多,实际调研少;4)自以为是多,客观持论少。
2.3商务翻译研究存在的不足
2.3.1研究群体稍显单一
102篇论文中,8篇是由高校外公司员工或技术员独立完成的,3篇由高校老师与校外研究机构或者个人完成,共计只将近整个论文数量的11%,其余89%是由高校老师完成的。但是高校老师的活动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封闭,对商务的实际操作背景接触有限,这样研究的素材就会有局限性。若能有更多的公司员工参与研究,或者高校老师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走出去,就会使学术理论和实践联系得更紧密,更能指导实践,并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3.2研究对象范围虽较广,但是较集中,甚至存在重合现象
102篇论文中虽然几乎涉及所有商务领域,但是关于保险行业的和汇票等商务单据的,只是在少数几篇文章中作为一两个例句偶有提及;而且国际结算中那么重要的信用证,鲜有人论及,只有一篇。涉及商务口译的只有1篇。关于证券和营销的各1篇,关于航运业的2篇。而涉及合同条款的11篇,涉及商标、品牌和广告的32篇。对后者研究的火热出现了一个弊端:译例重复严重(李蓂&马彩梅,2005)。
商务翻译研究内容的过分集中,会很容易导致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脱节。在国际贸易13种术语中,除了E组和D组的贸易术语是实际交货,其他的贸易术语都是象征性交货,即以交单据代替交货。而且D组和E组的贸易术语并不常用。以信用证作为付款方式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即要求各单据之间是一致的,各单据与信用证的规定是一致的。如果对国外的信用证都不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或者国外的单据都不能看懂,又如何能顺利收回货款或者收到货物?而随着现代通讯方式和运输方式的发展,商务口译在会展上、商务谈判和电话或视频会议上都是必需的。
2.3.3商务翻译研究重实践,轻理论
翻译理论从宏观上,对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作品的整体风格、翻译作品的选材等方面进行影响。翻译技巧是对翻译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地方进行检验、总结,因此它是对翻译过程中一些微观层面的地方进行指导(张志,2007)。从上述商务翻译研究微观技巧类论文远远多于宏观理论性论文,我们可以知道商务翻译重实践研究,轻理论研究,而照此发展下去是非常不利的。“理论与实践中间隔着经验,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之后,一部分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从而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或者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部分则推演出具有认知意义的更高层次的理论,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对翻译现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从事翻译活动具有间接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规律有所认识,或对翻译现象作出预测。如果只满足于经验层次,翻译实践就会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止步不前或一直在主观经验里徘徊,难于提高,往往限于就事论事而无法跳出局限。”(穆雷,2004)为了推动商务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加强翻译理论的研究。
2.3.4理论研究角度较窄
所选取的论文中,多数都是利用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比如深层语义学、社会符号学、语用学、修辞学等。对较新的翻译理论,如关联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等的运用不多。
3 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商务领域开放程度的加大,商务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领域中。商务英语研究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快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给与足够重视,并在以后的翻译过程中不断改进。在完善和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尽一个学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对外经贸合同翻译失真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2]蔡先凤.论提单和租约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3).
[3]陈向京.新世纪初(2000——2004)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态势[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4]陈振东.浅谈英语商标翻译[J].上海翻译,2005.
[5]范志伟.香港财经翻译:长句的破立[J].中国翻译,2004,(5).
[6]郭利红.“价格“一词在商务英语中的多种译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7]李蓂&马彩梅.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8]刘法公.商贸翻译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1).
[9]马会娟.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中国翻译,2005,(3).
[10]莫莉莉.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3,(5).
[11]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12]彭萍.商务文本翻译尺度的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4.
[13]齐让孝.谈证券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华尔街词典编译者商榷[J].中国翻译,2002,(6).
[14]田文军.商贸翻译的“忠实”与“变通”[J].中国科技翻译,2005,(3).
[15]王树槐&张霞.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16]吴静霓.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
[17]夏康明.经贸契约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1).
[18]夏康明.经贸合同中‘根据、依照、凭、依据、按照’”等词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3).
[19]许国新&孙生茂.经贸契约条款中shall的正确使用与滥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20]许国新.英文国际经济贸易合同中状语的语用分析与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2,(3).
[21]徐勤.英文招投标文件的文体特征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5,(1).
[22]徐勤,吴颖.经贸外宣资料的翻译探索[J].中国翻译,2003,(3).
[23]徐玉苏.论我国商贸汉英翻译及其理论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06,(11).
[24]杨全红&李茜.简论我国品牌翻译及品牌译名评析之阙失[J].上海科技翻译,2003.
[25]于志芳.know-how,know-what等词的内涵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
[26]张向京.经贸英语的特点及其省译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2,(4).
[27]张志.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研究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这在为中国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了在这些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语言——商务英语的发展。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对商务英汉互译的需求就会增大,因而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尽量满足社会需求是必要的。
2 研究概况及特点
2.1论文及作者概况
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收录的关于商务英语翻译(本文未将内容跟商务无关的法律文件翻译算在其中)的论文共计102篇,其中《中国翻译》23篇,《中国科技翻译》51篇,《上海翻译》(之前叫做《上海科技翻译》)28篇。作者共计116名,其中11名发表了2篇以上的论文。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浙江、宁波等高校的外语院校教师中。除此之外,还有新疆、香港等地的大学。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主要是高校老师。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地区覆盖面较大,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中心城市。我个人认为这可能跟当地的商务活跃程度有关。
2.2研究内容的特点
2.2.1研究程度较深,从单个词汇、短语,到从句和语篇文体的翻译。
关于单个词汇的翻译,吴静霓老师在《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2月第1期介绍了商务介词“in”的四种翻译方法:1)将其转译成动词、连词或者副词;2)加译:即根据文章上下文,将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3)不译:为使译文简练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不译;4)固定搭配的翻译。同期读刊业中还有于志芳老师的“know-how”和“know-why”等词的内涵及其翻译。此外,还有许国新和孙生茂两位老师介绍“shall”的使用(2003),郭利红老师介绍“价格”的多种译法(2004)。以上除外,笔者收集的102篇论文中,另还有四篇是介绍单个词汇的翻译的。
短语的翻译。夏康明老师文中论述“经贸契约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2003),“经贸合同中‘根据、依照、凭、依据、按照’等词的英译”(2004)。其中第一篇关于时间,介绍了商务合同中五种不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法;而第二篇论述英文中的相关介词,夏老师归纳了共计18种,并将每种的翻译都给予了详细的例句。
对于从句和语篇文体的翻译我们得到的指导就更多了。来自香港的范志伟先生建议将长句的处理分成拆解和重组两个步骤,并在文中附上了详细的拆借图(2004)。许国新老师将经贸合同中的状语,包括时间状语、条件状语、目的状语,还有方式状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翻译规律(2002)。徐勤老师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次上对英文招投标文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这类文件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准则(2005)。
2.2.2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较广。
商务英语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经贸英语、财会英语、金融英语、物流英语、营销英语,商标及广告英语等。以上提及的范围,收集的102篇论文中都有提及。例如“经贸英语的特点及其省译问题”(张向京,2002),“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王树槐&张霞,2004),“谈证券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华尔街词典编译者商榷”(齐让孝,2002),“论提单和租约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译”(蔡先凤,2002),“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莫莉莉,2003),“浅谈英语商标翻译”(陈振东,2005)。六年间,仅《中国科技翻译》发表在“经贸翻译”或者“商贸翻译”一栏的论文共计12篇。三本期刊中,论文题目涉及金融或财会的总共5篇,涉及广告、商标和品牌题目的论文总计32篇。
2.2.3微观技巧类论文远远多于宏观理论性论文
在102篇论文中,题目以“……的特点及翻译”或者“……的特征及翻译”结尾,并在文中探索规律以指导翻译实践的共占16篇;题目中含有“翻译策略”、“翻译规律”或者“翻译技巧”、“翻译探讨”的占9篇。仅上述两类加起来已占25%,还不包括其他虽然谈翻译技巧和方法,但文章标题没有这么明显的。商务文体是一个实用性问题,注重信息的表达。而对翻译技巧的研究之多也正好体现了这点。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技巧比较多,这对初学者提高翻译技能和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内容涉及商务英语指导性翻译理论或系统翻译原则的共计14篇,不到14%。其中2篇介绍的是礼貌原则的应用和体现。比如使用虚拟语气,使用过去时等等;1篇从语义忠实、表达准确和语体相当三个方面探讨经贸翻译的“信”的原则;其中3篇提出了商标、广告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涉及商务英语系统翻译原则的共有6篇,不到整个论文数量的6%。2002年2月,刘法公教授在《中国翻译》第1期“商贸翻译原则探索”一文中提出“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忠实”是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要求信息内涵上的相等;“准确”是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统一”是指汉英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不得随意变换。在其之后,徐勤、吴颖(2003)提出“信息等值”原则,即译文必须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核心信息。另外,彭萍老师在2004年《上海翻译》中就商务文本的翻译尺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意思准确,术语规范,语气贴切。田文军(2005)认为“忠实”是翻译实践的基本标准,译语的语言形式不必受原文语言形式的限制,可以进行必要的变通。也就是在同一年《中国翻译》第3期中,马会娟老师提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多元化:1)商务广告的翻译:劝购功能相似;2)商务应用文的翻译:约定俗成,入乡随俗;3)商务信函的翻译:事实准确,礼貌得体。以上对翻译原则的研究虽然呈各家之言,但是大多同意要以忠实为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稍作改变。这对较迅速地建立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是有益的。
2.2.4提出了商务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意识到商务翻译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据此,他们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例如,齐孝让先生(2002)指出证券术语的翻译存在误译,翻译不到位和释义欠严谨等问题;陈建平老师(2003)也发现对外经贸合同的翻译存在失真问题;杨全红和李茜老师在2003年《上海科技翻译》第3期中提出了品牌译评中存在的问题:1)人云亦云多,标新立异少;2)闭门造车多,外向合作少;3)主观臆断多,实际调研少;4)自以为是多,客观持论少。
2.3商务翻译研究存在的不足
2.3.1研究群体稍显单一
102篇论文中,8篇是由高校外公司员工或技术员独立完成的,3篇由高校老师与校外研究机构或者个人完成,共计只将近整个论文数量的11%,其余89%是由高校老师完成的。但是高校老师的活动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封闭,对商务的实际操作背景接触有限,这样研究的素材就会有局限性。若能有更多的公司员工参与研究,或者高校老师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走出去,就会使学术理论和实践联系得更紧密,更能指导实践,并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3.2研究对象范围虽较广,但是较集中,甚至存在重合现象
102篇论文中虽然几乎涉及所有商务领域,但是关于保险行业的和汇票等商务单据的,只是在少数几篇文章中作为一两个例句偶有提及;而且国际结算中那么重要的信用证,鲜有人论及,只有一篇。涉及商务口译的只有1篇。关于证券和营销的各1篇,关于航运业的2篇。而涉及合同条款的11篇,涉及商标、品牌和广告的32篇。对后者研究的火热出现了一个弊端:译例重复严重(李蓂&马彩梅,2005)。
商务翻译研究内容的过分集中,会很容易导致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脱节。在国际贸易13种术语中,除了E组和D组的贸易术语是实际交货,其他的贸易术语都是象征性交货,即以交单据代替交货。而且D组和E组的贸易术语并不常用。以信用证作为付款方式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即要求各单据之间是一致的,各单据与信用证的规定是一致的。如果对国外的信用证都不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或者国外的单据都不能看懂,又如何能顺利收回货款或者收到货物?而随着现代通讯方式和运输方式的发展,商务口译在会展上、商务谈判和电话或视频会议上都是必需的。
2.3.3商务翻译研究重实践,轻理论
翻译理论从宏观上,对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作品的整体风格、翻译作品的选材等方面进行影响。翻译技巧是对翻译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地方进行检验、总结,因此它是对翻译过程中一些微观层面的地方进行指导(张志,2007)。从上述商务翻译研究微观技巧类论文远远多于宏观理论性论文,我们可以知道商务翻译重实践研究,轻理论研究,而照此发展下去是非常不利的。“理论与实践中间隔着经验,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之后,一部分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从而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或者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部分则推演出具有认知意义的更高层次的理论,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对翻译现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从事翻译活动具有间接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规律有所认识,或对翻译现象作出预测。如果只满足于经验层次,翻译实践就会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止步不前或一直在主观经验里徘徊,难于提高,往往限于就事论事而无法跳出局限。”(穆雷,2004)为了推动商务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加强翻译理论的研究。
2.3.4理论研究角度较窄
所选取的论文中,多数都是利用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比如深层语义学、社会符号学、语用学、修辞学等。对较新的翻译理论,如关联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等的运用不多。
3 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商务领域开放程度的加大,商务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领域中。商务英语研究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快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给与足够重视,并在以后的翻译过程中不断改进。在完善和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尽一个学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对外经贸合同翻译失真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2]蔡先凤.论提单和租约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3).
[3]陈向京.新世纪初(2000——2004)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态势[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4]陈振东.浅谈英语商标翻译[J].上海翻译,2005.
[5]范志伟.香港财经翻译:长句的破立[J].中国翻译,2004,(5).
[6]郭利红.“价格“一词在商务英语中的多种译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7]李蓂&马彩梅.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8]刘法公.商贸翻译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1).
[9]马会娟.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中国翻译,2005,(3).
[10]莫莉莉.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3,(5).
[11]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12]彭萍.商务文本翻译尺度的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4.
[13]齐让孝.谈证券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华尔街词典编译者商榷[J].中国翻译,2002,(6).
[14]田文军.商贸翻译的“忠实”与“变通”[J].中国科技翻译,2005,(3).
[15]王树槐&张霞.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16]吴静霓.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
[17]夏康明.经贸契约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1).
[18]夏康明.经贸合同中‘根据、依照、凭、依据、按照’”等词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3).
[19]许国新&孙生茂.经贸契约条款中shall的正确使用与滥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20]许国新.英文国际经济贸易合同中状语的语用分析与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2,(3).
[21]徐勤.英文招投标文件的文体特征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5,(1).
[22]徐勤,吴颖.经贸外宣资料的翻译探索[J].中国翻译,2003,(3).
[23]徐玉苏.论我国商贸汉英翻译及其理论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06,(11).
[24]杨全红&李茜.简论我国品牌翻译及品牌译名评析之阙失[J].上海科技翻译,2003.
[25]于志芳.know-how,know-what等词的内涵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
[26]张向京.经贸英语的特点及其省译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2,(4).
[27]张志.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