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问题·新任务——管窥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命题趋势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要“针对不同主体的教育特点,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由此可见,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命题素材将会更多地选择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新材料,将更加追求通过变换不同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充分体现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其他文献
在老舍的作品《四世同堂》中,常二爷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活生动.他身上体现出了当时中国普通大众的思想和性格,尤其是他善于自我欺骗的软弱特质更是令人痛心疾首.此外,对常二爷的描写还体现出了传统古典小说的创作技巧,全方位地突显了常二爷的个性特征,使得整部小说的情节走向更加写实,直击痛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之所以大热,成为网络知名诗句,原因大概是人终究都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句诗,对于在现实中摸爬滚打受尽孤独折磨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剂舒心的良药.rn叶嘉莹教授虽年事已高,但依然不辞劳苦,辗转于世界各地教书、讲学,支持她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她说:“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有人曾经问叶嘉莹,学习古典诗歌
期刊
《小石潭记》和《湖心亭看雪》都是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写景叙事中渗透着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可从三个角度分析两条心迹的异同,即事中识“独”、景中寓“独”、情中悟“独”.
虚构是文学塑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创作的方式,它不等于虚假,而是艺术的真实.“虚构”的教学设计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和质量.文本解读,是日常行为,普通读者的日常阅读总伴随着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又是专业性阅读,语文老师和评论家都把文本当作资源和载体,进行专业性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发现.语文老师、学生,以及评论家,对文本解读的本质差异何在?文本是作家的“孩子”,作家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吗?语文老师、评论家和作家对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究竟以谁的解读为准绳?单篇文本的解读和单元主题发生冲撞,该如何平衡?同一篇文本,教师解读差异很大,教学目标各有不同,母语教学的科学
期刊
要充分用好统编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可从单元提示、预习、插图和旁批、阅读提示中探寻教学支架,利用好助学系统.教师须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深入领会统编教材单元体系安排意图,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空间,适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追求真正从“学的活动”中有所收获,以此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这本小说主要描绘的是一个东北小镇,也就是呼兰河的民俗风情.它不仅描述了地方的民俗风情,还刻画了女作者萧红的不羁性格和独特的艺术特性.小说提到的民俗风情,其特有的审美价值,使其与之前以情节为中心的小说模式截然不同,且于故事情节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科学理性的元素席卷而来之时,对于民俗和一些陋习更应该持有科学宽容的态度.
时事演讲不仅要求学生的见解和观点有深度,还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旁征博引,既要确保演讲丰富、生动、精彩,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与议论文写作有相似之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将时事演讲的形式引入议论文写作中,将其作为训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期刊
文章从《反对党八股》的作者仿制出来的“八股文章的笔法”之“毒”的“神似”特征及具体表现入手,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了深入透辟的分析,条理清晰地指出了党八股的内在逻辑混乱之“毒”.
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而要做到教学有深度,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与整合教学内容的路径有四种:多重聚焦,提高教学内容的精准度;点面结合,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比较归纳,强化教学内容的关联度;精准定位,提升教学内容的有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