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概念、特征及创新经验探析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把握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特定的执政目标而选择和确立的指导思想及其核心价值,它规定着政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取向。从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具有统摄全局的战略性、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以人为本的先进性、实事求是的践履性、一脉相承的发展性等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辉煌卓著的发展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停顿的重要前提。大力推动中共执政理念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学术理论界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理念 创新经验 党的建设科学化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概况检视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成功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及其相关研究引起了国内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先后掀起了几轮研究热潮并取得了极其丰硕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问题的理性认识。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论文及各类文章,据笔者对中国知网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为题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总共有131篇(检索时间为2011年12月27日18时)。代表性论著主要包括:阮晓莺的《幸福本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逻辑必然》、翟霖森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下的政府转型研究》、梅逢博的《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崔健的《建党9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发展》、贺善侃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更新和领导价值取向的转换》、祝福恩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化、时代化》、黄明哲的《国外政党执政理念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轨迹的启示》、黄刚的《社会建设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张瑞敏的《执政新理念:从阶层和谐走向社会和谐》、谢嘉梁的《多维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探究》、曹德本等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现代价值简论》、尹浩的《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逻辑演变——以社会共同体为视角》、舒毅彪的《从“赶考”意识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彭宏杰等的《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价值核心》、路云辉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黄晓波的《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思想史意蕴》、姚红的《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及启示》,龙翔鹰的《从“求立”到“求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价值选择之路》,等等。
   其中,有些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全文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主要有:王炳林教授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刘林元教授的《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侯西安教授的《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曾建萍的《论新执政理念对邓小平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周加军的《党的和谐执政理念创新初探》、邓淑霞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执政理念》、徐晨光等的《试论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与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周尚文教授的《共产党执政理念论析》、郭建宁教授的《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和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方世南教授的《执政为民:从执政理念到科学的制度设计》、谢嘉梁等的《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综述》、周尚文教授的《列宁执政理念评析》。这些阶段性研究成果论及的范围比较广,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深度,为今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奠定了较为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另据笔者对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检索,一些硕士研究生还撰写了相关的毕业论文,如刘德欣著《网络时代党的执政理念研究》(方世南教授指导),温世红著《群体性事件与党的执政理念》(蔡霞教授指导),等等。覃正爱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理念》一书,是国内系统探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第一本专著,对科学构建中共执政理念理论体系作出了开创性探索与贡献。笔者在认真检视前期文献时还惊喜地发现,在从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的作者群中,也不乏一些知名的、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譬如奚洁人教授、温乐群教授、王炳林教授、祝福恩教授、张荣臣教授、贺善侃教授、黄明哲教授等,他们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和学术水平的高质量研究论著。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所谓“执政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哲学观点,是执政主体在执政实践、思维活动中为了完成其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所形成的执政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基本价值支撑,是一种具有延续性、指向性与相对稳定性的观念体系与行为准则[1]。“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实践的价值核心与价值导向,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观念。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把握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特定的执政目标而选择和确立的指导思想及其核心价值,它规定着政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取向。中共执政理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科学治国理政的价值理想和政治责任。从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具有统摄全局的战略性、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以人为本的先进性、实事求是的践履性、一脉相承的发展性等重要特征。从历史哲学视角审视,“真善美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想追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选择、确立与践行正确的执政理念,有助于明确党的执政责任、规范党的执政行为、落实党的执政功能、优化党的执政形象、降低党的执政成本与执政风险,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执政局面和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个立体复杂的系统和凝练抽象的提法,必然包括多个密不可分、有机关联的理念。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主要可以细分为以下七个重要方面,即执政的经济理念、执政的政治理念、执政的文化理念、执政的社会理念、执政的生态理念、执政的外交理念以及执政的根本理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理念”就是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理念”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理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创立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和谐特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持续解放和自觉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理念”就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序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外交理念”就是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决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推动建设相互信任、持久和平、共荣共享的和谐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生态理念”就是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构筑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共存,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和具备永续发展能力的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理念,是党永葆时代先进性和强大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充分体现和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鲜明的本质和特征。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成败也在人民。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基本经验探讨
   中国共产党辉煌卓著的发展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停顿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执政实践的始终,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持续互动中实现二者的动态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和把握政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和调适奋斗目标与核心价值以实现优化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治国理政历程中,积累、总结了十分丰富且弥足珍贵的执政经验。
   概括起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第一,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基本精神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基本前提;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思想保证[2];第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执政活动,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实践基础;第四,善于反思与科学总结国内外主流政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重要方法;第五,注重改善与发展民生,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诉求,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价值旨归;第六,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内在要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艰难的低潮时期。同时,世界上许多曾经长期单独连续执政且创造政治稳定奇迹与经济发展辉煌的大党、老党,譬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尼西亚专业集团党、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日本自由民主党、苏联共产党等都不约而同地先后丧失执政地位。透视上述一連串无独有偶、纷乱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事件,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这些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把握规律性、缺乏创造性。历史经验反复启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党深刻把握、主动顺应执政规律,选择、确立并坚持了先进、科学的执政理念,我们党的事业就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重大成就,整个社会就和谐稳定、欣欣向荣,广大人民群众就能够知所趋赴、安居乐业;相反,什么时候我们党选择并固守了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与政党执政规律,我们党的事业就可能要遭遇各种形式的困难和挫折,整个社会就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广大人民群众也必将因此而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甚或灾难[3]。
   四、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后续学理研究的重要思路
   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的基本理论丰富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广大理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中共执政理念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相对稳定的专业研究队伍尚未形成。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是一个渐次深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后续研究仍存较大的理论拓展空间。为此,学界仍需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与思路,丰富研究手段与方法,整合研究成果与力量,推动研究对话与争鸣,突出研究重点与特色,提升研究质量与水平,以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向立体纵深方向发展。在认真检视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学理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比较性研究、实证性研究、连贯性研究、专题性研究、综合性研究、纵深性研究、开拓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具体来讲,笔者提出以下八条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的重要思路,供学界同仁参考和借鉴:第一,厘清中共执政理念与执政意识、执政目标的关系,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点的研究;第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总结、提炼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中国化的方法与路径;第三,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评价标准问题,构建科学合理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的内在机理与阻滞因素,为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第五,充分认识开展中共执政理念研究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落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具体路径与保障机制,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目的性、实证性、应用性;第六,认真研究别国主流政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共产党确立治国理政的执政新理念提供思想素材与经验借鉴;第七,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即局部执政时期的执政理念,清晰、完整、深刻地展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演进历程与脉络;第八,创新致思路径,深入探索开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深度推进中共执政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趋势。
   最后,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努力推动中共执政理念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的必由之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资料分析与理性思辨相结合等方法。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相信随着中共十八大召开日期的临近,学术理论界对中共执政理念的探究必将进一步升温并日趋精细化、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谢嘉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论纲[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28.
   [2]徐中,徐琛.6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建设的成就与经验[J].政治学研究,2009,(5):31-41.
   [3]谢嘉梁.多维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3):1-5.
   [4]孟凡强.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月刊),2011,(8):38-39.
   [5]罗建清,杜辉.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执政理念探析[J].求实(月刊),2011,(7):45-47.
   [6]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1).
   [7]章越松,梁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谢嘉梁,廖芳玲.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综述[J].体制改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06,(11):1-7.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北京:人民日报,2011-10-26.
   [10]胡祖凤.建党90年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1,(11):35-36.
  责任编辑 潘 瑀
其他文献
[摘 要] 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伟大榜样。方志敏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杰出代表,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方志敏精神 创先争优 社会主义核
期刊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3月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对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来访表示欢迎,积极评价吴伯雄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   胡锦涛强调,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应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创新局,为台海地
期刊
2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到社会转型、西方社会思潮、网络文化等因素负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引领功能,可以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因此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角、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并提出一些预防和应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突发事件 预防 应急     大学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紧急的危及到在校大学师生的身心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影响到大学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
期刊
[摘 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保持的优良作风,也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利益格局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样化以及社会舆论信息化等多方面带来的挑战。本文从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打牢密切联系群众的利益基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民群众对党的思想认同,加强舆论引导沟通、确保密切党群关系的环境和谐四个方面进
期刊
题记:长征中,党和红军不仅敢于与百万追兵斗智斗勇,敢于用肉体磨砺险象环生的千山万水,敢于用智慧和坚韧与错误路线拍案叫板,还敢于同自身的错误作斗争,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彻底抛弃错误,与过去的自己决裂!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角色悉数登场,鲁迅、梁漱溟、郁达夫、胡适、林语堂等等,现在被我们称为大师的人物,活跃在那时的中国,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一次繁荣。站在历史的角
期刊
[摘 要] 《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创作于苏区时期的诗词作品之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词是在毛泽东被剥夺了党权、军权时写下的。毛泽东何以会在“郁闷”的心境下赋就此词?本文谨据史料史实,剖析毛泽东在政治生涯处于低谷期的情感取向:身处逆境的毛泽东虽然对残酷的现实有些失望,但更明显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建立新世界的渴望。   [关键词] 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
期刊
[摘 要] 毛泽东“一边倒”战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适时的、必要的、正确的,意义重大。过渡时期理论的提出与“一边倒”战略没有内在联系;20世纪50—70年代初,中国几乎处于“闭关”状态的提法有些夸大;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说成是“一边倒”战略造成的与事实不符;放弃新民主主义理论而提过渡时期理论的主要原因是迫于苏联压力,更为不妥。   [关键词] 毛泽东 一边倒战略 历史背景 重大意义 社会影响 
期刊
1961年10月7日,毛泽东会见了日中友协代表团,他对日本友人说:尽管斗争是曲折的,但是日本人民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革命经过无数次的曲折,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最后的胜利属于人民。  循着这条思路,毛泽东起身亲笔书写了鲁迅当年赠日本友人的一首诗作《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诗作写毕,毛泽东还说:“这首诗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译一下。”  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