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小表妹成为工艺美术系的一位学生后,我的工作室就成了她当解说员的课堂,今天给你讲西方美术史,明天又给你讲中国上古的土陶文化,你只得跟着她在时间的空间腾挪,云里雾里追得晕头转向。得知我要做一个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她一听来了精神,第二天就带一位她的美女学姐柯莹来,要给我突击土家织锦的知识。我以最大的热情欢迎了她们。
初见从柯莹的穿衣打扮上根本看不出,她是来自于哪个民族,简单随意的长裙衬托着她本人的淡然气质,等她开了口,你才能觉出,她与你的不同。
柯莹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人,她说土家织锦,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棉线,毛线为纬的手工制品,从有传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往回追溯从秦汉至唐、宋、元、明各朝代,史籍都曾有记载。《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西兰卡普的前身。古书上说武陵之地,有善织绩木皮,染以草实,着五色衣,衣裳斑斓的习俗。土家织锦历来曾以寅布、斑布、溪布、峒布、贡锦等相称。柯莹笑着说,她们土家族人至今,不论男女仍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
和其他民族的织锦相比起来,土家织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纹样构成的题材内容及色彩运用的形式法则上。土家族织锦技艺比较复杂。在织造上,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十二道工序组成。纺捻线,是利用纺车纺轮将脱籽棉花纺成棉纱,再将棉纱两或三根并捻成棉线。棉线,是用于经俗称站线,和加固用的暗纬俗称棱罗线,而不捻的棉纱染色后,做花纬线;染色,是将棉线经碱水或石灰水煮沸脱脂,清洗晾干后染色。土红和黄草根染红色,苋菜染玫瑰红,狗屎苞染紫色,黄栀子或椿树皮染黄色,马桑树叶或板栗球壳染黑色等。染色时添加碱性的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固色,其浓度以手试感觉到打滑即可,染色后的纱线需露天放置二三天。
倒线,是利用纺车将棉线倒在竹筒上,便于牵线;牵线,是用三根以上的光滑竹,木杆插入地下,将倒在竹筒上的经线固定排列,竹筒不少于十六个,然后反复牵线;装筘,是依牵线时经线的顺序分组,依次将经线用挑子穿入筘眼;滚线,是将已装筘的经线进行梳理,卷上滚棒。该工序要求梳线及卷棒时张力均匀;捡综,是将综杆一端分开,用长约八厘米的竹条撑开综杆。将一棉线用近八字形的套结,循环缠住综杆和经线。该工序要求按穿筘时经线顺序进行,一根也不能错位;翻篙,是将综杆和花岔岔互换位置。
捡花,是将经线分为三层,把准备挑花的一层清理出来;捆杆上机,是指经线用分经杆分组,用繩索捆扎联动机构,调整综杆与杠杆及踏杆的位置。经线头端打结上滚棒,调试撑子力度;织布边:试织一段平纹布头,以固定织锦面;挑织:是挑织时先将束腰的绊带,一般多用宽布带或牛皮绊带套腰后,拉紧经线,凭心所记或参照现成的纹样,选各色花纬线,用挑子挑起成束的经线,喂进花纬线,用布刀俗称梭罗打紧花纬线含暗纬。织造时身体微微后靠,脚踏分经杆,一手提综,另一手插布刀,再挑花织纬,如此循环织造。除这十二道工序外,另以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织造时,要眼看背面,手织正面,这就要求织锦人必须对纹样及色彩有娴熟的记忆和表现能力。
除了工艺独特,织造精细,土家织锦还以色彩的绚丽而著称,在颜色的选择上以视觉冲击力强而见长。土家族人配色有一首三字歌诀:“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土家人尚红、黑色,所以西兰卡普多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柯莹笑着说在温和传统的人看来,这色彩简直是有点张扬了。
柯莹说土家族的姑娘,从小跟随家中的母亲姐姐学习挑织技艺,结婚出嫁时,必须要亲手编织西兰卡普做陪嫁品,以及婚后小孩摇篮里的被面、盖裙、背袋等物都得自己亲手编织。织锦与她们一同成长起来,像是影子的陪伴一样有安全感。土家织锦图案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有以天象地舆及日常生活用具为题材的;也有寓意吉利喜庆的花草鸟兽、凤穿牡丹、野鹿衔花等图案。在构图中多以菱形、横式长方条形、斜式交叉等表现手法,组成几何形图案。
历来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姑娘结婚嫁妆的主要部分,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物用品,还体现着一个家庭在礼俗中的审美和家庭的富裕程度。新人的婚礼上如果宾客们对新娘的嫁妆赞不绝口,父母就会很有颜面地感到自豪,这表示他们教女有方,是个崇尚文化的礼仪之家。现在土家织锦已经不单单是土家族人独有民族特色的代表,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品,被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们所喜爱。
分别时,柯莹送给我一块她亲手制的土家织锦挂毯做礼物,我开心地收下了这珍贵的心意。我将织锦高高举起,就着院中银杏树叶缝隙的阳光里欣赏它,这块织锦上的每一根丝线,每一块色彩仿佛都在说,我要红红活活张扬地活着,这是生命该有的奋进样子。
初见从柯莹的穿衣打扮上根本看不出,她是来自于哪个民族,简单随意的长裙衬托着她本人的淡然气质,等她开了口,你才能觉出,她与你的不同。
柯莹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人,她说土家织锦,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棉线,毛线为纬的手工制品,从有传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往回追溯从秦汉至唐、宋、元、明各朝代,史籍都曾有记载。《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西兰卡普的前身。古书上说武陵之地,有善织绩木皮,染以草实,着五色衣,衣裳斑斓的习俗。土家织锦历来曾以寅布、斑布、溪布、峒布、贡锦等相称。柯莹笑着说,她们土家族人至今,不论男女仍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
和其他民族的织锦相比起来,土家织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纹样构成的题材内容及色彩运用的形式法则上。土家族织锦技艺比较复杂。在织造上,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十二道工序组成。纺捻线,是利用纺车纺轮将脱籽棉花纺成棉纱,再将棉纱两或三根并捻成棉线。棉线,是用于经俗称站线,和加固用的暗纬俗称棱罗线,而不捻的棉纱染色后,做花纬线;染色,是将棉线经碱水或石灰水煮沸脱脂,清洗晾干后染色。土红和黄草根染红色,苋菜染玫瑰红,狗屎苞染紫色,黄栀子或椿树皮染黄色,马桑树叶或板栗球壳染黑色等。染色时添加碱性的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固色,其浓度以手试感觉到打滑即可,染色后的纱线需露天放置二三天。
倒线,是利用纺车将棉线倒在竹筒上,便于牵线;牵线,是用三根以上的光滑竹,木杆插入地下,将倒在竹筒上的经线固定排列,竹筒不少于十六个,然后反复牵线;装筘,是依牵线时经线的顺序分组,依次将经线用挑子穿入筘眼;滚线,是将已装筘的经线进行梳理,卷上滚棒。该工序要求梳线及卷棒时张力均匀;捡综,是将综杆一端分开,用长约八厘米的竹条撑开综杆。将一棉线用近八字形的套结,循环缠住综杆和经线。该工序要求按穿筘时经线顺序进行,一根也不能错位;翻篙,是将综杆和花岔岔互换位置。
捡花,是将经线分为三层,把准备挑花的一层清理出来;捆杆上机,是指经线用分经杆分组,用繩索捆扎联动机构,调整综杆与杠杆及踏杆的位置。经线头端打结上滚棒,调试撑子力度;织布边:试织一段平纹布头,以固定织锦面;挑织:是挑织时先将束腰的绊带,一般多用宽布带或牛皮绊带套腰后,拉紧经线,凭心所记或参照现成的纹样,选各色花纬线,用挑子挑起成束的经线,喂进花纬线,用布刀俗称梭罗打紧花纬线含暗纬。织造时身体微微后靠,脚踏分经杆,一手提综,另一手插布刀,再挑花织纬,如此循环织造。除这十二道工序外,另以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织造时,要眼看背面,手织正面,这就要求织锦人必须对纹样及色彩有娴熟的记忆和表现能力。
除了工艺独特,织造精细,土家织锦还以色彩的绚丽而著称,在颜色的选择上以视觉冲击力强而见长。土家族人配色有一首三字歌诀:“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土家人尚红、黑色,所以西兰卡普多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柯莹笑着说在温和传统的人看来,这色彩简直是有点张扬了。
柯莹说土家族的姑娘,从小跟随家中的母亲姐姐学习挑织技艺,结婚出嫁时,必须要亲手编织西兰卡普做陪嫁品,以及婚后小孩摇篮里的被面、盖裙、背袋等物都得自己亲手编织。织锦与她们一同成长起来,像是影子的陪伴一样有安全感。土家织锦图案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有以天象地舆及日常生活用具为题材的;也有寓意吉利喜庆的花草鸟兽、凤穿牡丹、野鹿衔花等图案。在构图中多以菱形、横式长方条形、斜式交叉等表现手法,组成几何形图案。
历来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姑娘结婚嫁妆的主要部分,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物用品,还体现着一个家庭在礼俗中的审美和家庭的富裕程度。新人的婚礼上如果宾客们对新娘的嫁妆赞不绝口,父母就会很有颜面地感到自豪,这表示他们教女有方,是个崇尚文化的礼仪之家。现在土家织锦已经不单单是土家族人独有民族特色的代表,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品,被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们所喜爱。
分别时,柯莹送给我一块她亲手制的土家织锦挂毯做礼物,我开心地收下了这珍贵的心意。我将织锦高高举起,就着院中银杏树叶缝隙的阳光里欣赏它,这块织锦上的每一根丝线,每一块色彩仿佛都在说,我要红红活活张扬地活着,这是生命该有的奋进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