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份以来,从中国南北车的合并开始,“国企合并热”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随着南车北车、中电投和国核技合并重组的推进,国企合并重组又一次引发社会热议。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来看,两者业务高度重合,且已经是世界第一与第二大高铁制造商,在国际竞争中的自相残杀是领导层不希望看到的。而纵向的产业链整合能减少外部交易、降低企业中间成本,增强企业的实力。可以说,国企合并将分散的资源集中整合在一起,减少了国企之间的内部损耗,增强了国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南北车的合并,意味着承载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航母企业正式启航。根据2014年报告,中国南、北车全年营收双双突破千亿大关,合并后新公司收入将超过庞巴迪、阿尔斯通和西门子等世界巨头,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设备公司。
“南北车的合并,实际上也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国资委专家曾表示,国资委希望培养更多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去竞争,而我国高铁是具备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面对国外巨大的市场,培育出一家“巨无霸”公司显得非常重要,南车北车合并,在减少因压价而缩减营业收入的同时,更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在南北车合并放到国企改革、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成为“强强联合”的典型样本。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十八大之后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意见》制定了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要求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须在法治环境下进行
我国的国企改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进程不断前行的。从承包制、股份制开始,国企改革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企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融合,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企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合拍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国企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将近两年时间里,根据全会的部署,各方面的改革正在次第展开,社会经济正呈现出新的面貌。相对来说,在这两年时间里,与其他领域相比较,国企改革的步子似乎迈得不大,只是在部分央企作出了混合所有制的试点,并且进展缓慢。但国企改革并不是裹足不前,而是由它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更多的改革举措是由底层民众的探索所推进的,难免会出现对当时法律、政策的突破。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改革必须在法治的环境之下进行,因此需要在完成“顶层设计”后再逐步推进。
《意见》共分8章30条,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面部署了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包括改革的总体要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等内容。《意见》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意见》规划了国企改革的时间表,提出:到2020年,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是国企改革倒计时的决胜期。
为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意见》提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
从管企业转为管资本
针对国企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意见》提到,要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从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将加快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
强化监督 严查渎职
《意见》的一大重点是强化对国企经营活动及管理人员的监督,多管齐下织就监督网络,堪称是为国企监督史上最严的“紧箍咒”。
为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意见》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提高监督效能;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针对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意见》提出,完善治理结构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承担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
国资委主任张毅强调,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案双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企巡视工作,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首提“人才资本”概念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国企改革的原则、目标、举措等一揽子方案。北京多位国企改革问题专家表示,《意见》内容全面、目标明确、边界清晰、可操作性强,尤其明确了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这一点是整个改革方案的关键。此外,《意见》还首次提出了“人才资本”的概念,这说明国家对于人才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意见》首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这平息了长期以来各界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这是《意见》的第一个亮点。此外,《意见》对于以往多次提及的分类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分类。”周放生说,改革就是要对企业进行定位,再剥离出与其定位属性不符的资产,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合并同类项。周放生强调,这一改革工作量巨大,而且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能否顺利推进分类改革将成为整个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则认为《意见》开宗明义指出“国企属于全民”,这也是整个改革的一大亮点。只有明确了国企的这一属性,夯实了公有经济基础,才能把握好国企改革的最根本方向。
《意见》还首次对“员工持股”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人才资本”的概念。周放生表示,以往我们只说人力资源,从未有过人才资本的说法,这一提法就意味着人才本身就具备资本的性质,这说明在对人才的认知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
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周放生认为,《意见》对于相应的制度性建设有很大进步,提出多项举措防止国资流失,这也是一大亮点。
“南北车的合并,实际上也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国资委专家曾表示,国资委希望培养更多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去竞争,而我国高铁是具备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面对国外巨大的市场,培育出一家“巨无霸”公司显得非常重要,南车北车合并,在减少因压价而缩减营业收入的同时,更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在南北车合并放到国企改革、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成为“强强联合”的典型样本。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十八大之后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意见》制定了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要求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须在法治环境下进行
我国的国企改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进程不断前行的。从承包制、股份制开始,国企改革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企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融合,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企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合拍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国企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将近两年时间里,根据全会的部署,各方面的改革正在次第展开,社会经济正呈现出新的面貌。相对来说,在这两年时间里,与其他领域相比较,国企改革的步子似乎迈得不大,只是在部分央企作出了混合所有制的试点,并且进展缓慢。但国企改革并不是裹足不前,而是由它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更多的改革举措是由底层民众的探索所推进的,难免会出现对当时法律、政策的突破。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改革必须在法治的环境之下进行,因此需要在完成“顶层设计”后再逐步推进。
《意见》共分8章30条,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面部署了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包括改革的总体要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等内容。《意见》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意见》规划了国企改革的时间表,提出:到2020年,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是国企改革倒计时的决胜期。
为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意见》提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
从管企业转为管资本
针对国企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意见》提到,要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从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将加快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
强化监督 严查渎职
《意见》的一大重点是强化对国企经营活动及管理人员的监督,多管齐下织就监督网络,堪称是为国企监督史上最严的“紧箍咒”。
为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意见》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提高监督效能;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针对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意见》提出,完善治理结构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承担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
国资委主任张毅强调,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案双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企巡视工作,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首提“人才资本”概念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国企改革的原则、目标、举措等一揽子方案。北京多位国企改革问题专家表示,《意见》内容全面、目标明确、边界清晰、可操作性强,尤其明确了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这一点是整个改革方案的关键。此外,《意见》还首次提出了“人才资本”的概念,这说明国家对于人才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意见》首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这平息了长期以来各界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这是《意见》的第一个亮点。此外,《意见》对于以往多次提及的分类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分类。”周放生说,改革就是要对企业进行定位,再剥离出与其定位属性不符的资产,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合并同类项。周放生强调,这一改革工作量巨大,而且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能否顺利推进分类改革将成为整个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则认为《意见》开宗明义指出“国企属于全民”,这也是整个改革的一大亮点。只有明确了国企的这一属性,夯实了公有经济基础,才能把握好国企改革的最根本方向。
《意见》还首次对“员工持股”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人才资本”的概念。周放生表示,以往我们只说人力资源,从未有过人才资本的说法,这一提法就意味着人才本身就具备资本的性质,这说明在对人才的认知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
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周放生认为,《意见》对于相应的制度性建设有很大进步,提出多项举措防止国资流失,这也是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