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年学校搞“六一”联欢,有个表演独唱的小男孩在后台候场,这时,他妈妈跑上来,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问:“紧张吗?”
“还好。”孩子小声说。
“千万别紧张。”妈妈的声音有些急促,“底下那么多人,你就当没看见,该唱什么就唱什么,我在下面给你照相。我还看见电视台也来人了。”
那男孩探头往下看了看。
妈妈接着说:“注意出台时别忘了敬队礼,最重要的是表情,还有要听清伴奏……”
随着那位妈妈仔细地叮嘱,我看见那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眼神都有点发怔了。这时音乐老师走过来对那位妈妈说:“您别说了,您越说孩子越紧张,他都练了很长时间了,不会有问题的。”
那位母亲一愣,然后连忙说:“对,对。”虽然不说话了,但我看见那位母亲的双手紧紧握着孩子的肩头。
轮到这孩子上场,他头上已经出汗了。他僵硬地站在台上,前奏刚起,他忽然想起还没敬队礼,连忙补敬一个,底下的小观众都笑了,这一下,他更懵了,一张口,词儿又想不起来了。他妈妈举着相机在下面直跺脚。
还是音乐老师有经验,假借着调整麦克风,悄悄地把词告诉了他,就这样他才把歌唱完。他妈妈一边往后台走,一边自言自语:“不是告诉他别紧张吗。”
看着那孩子满眼泪水从台上下来,我心想:孩子真是无辜,如果不是大人制造紧张空气,他应该不会这样。
俗话说“物极必反”。有的时候,我们大人看重一件事,又急于想让孩子知道重要性,往往会制造紧张空气。恰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但如果太过分,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适得其反。
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就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作文,作文可难了,如果学不好,大学都考不上。”还有的说:“写作文虽然难,但你只要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写好。”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听了这番话,他们还能对作文有兴趣吗?在他们心里,作文都已成了洪水猛兽,一旦当他们真正开始面对作文时,有的就只是反感和惧怕了。所以,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第一条就是要“轻松上路”。
现在父母对子女期望值都很高,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大人们小心翼翼的呵护,可能正是这种小心翼翼,有时让大人孩子都变得紧张、敏感。
在和家长接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越是表现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越是紧张。
比如,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在班里是中队长,有一次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抡跳绳抽伤了同学的脸,这虽然是个意外,但这位家长总担心老师从此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其实,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绝不会局限于一两件小事,更不会因为一个意外而否定孩子的全部。
当你对孩子说“不要紧张”时,你是否正在紧张呢?你紧握孩子肩头的双手,你反复不停地叮咛和手忙脚乱的动作,是否都在传达着你心中的不安。
我们知道,这种种紧张,都是源于对孩子的关爱,可能是因为我们走过去了,体会到世事艰难,想给孩子们提个醒。但有时,该走的路再难也得自己走,要不,人怎么会成长呢?■
“还好。”孩子小声说。
“千万别紧张。”妈妈的声音有些急促,“底下那么多人,你就当没看见,该唱什么就唱什么,我在下面给你照相。我还看见电视台也来人了。”
那男孩探头往下看了看。
妈妈接着说:“注意出台时别忘了敬队礼,最重要的是表情,还有要听清伴奏……”
随着那位妈妈仔细地叮嘱,我看见那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眼神都有点发怔了。这时音乐老师走过来对那位妈妈说:“您别说了,您越说孩子越紧张,他都练了很长时间了,不会有问题的。”
那位母亲一愣,然后连忙说:“对,对。”虽然不说话了,但我看见那位母亲的双手紧紧握着孩子的肩头。
轮到这孩子上场,他头上已经出汗了。他僵硬地站在台上,前奏刚起,他忽然想起还没敬队礼,连忙补敬一个,底下的小观众都笑了,这一下,他更懵了,一张口,词儿又想不起来了。他妈妈举着相机在下面直跺脚。
还是音乐老师有经验,假借着调整麦克风,悄悄地把词告诉了他,就这样他才把歌唱完。他妈妈一边往后台走,一边自言自语:“不是告诉他别紧张吗。”
看着那孩子满眼泪水从台上下来,我心想:孩子真是无辜,如果不是大人制造紧张空气,他应该不会这样。
俗话说“物极必反”。有的时候,我们大人看重一件事,又急于想让孩子知道重要性,往往会制造紧张空气。恰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但如果太过分,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适得其反。
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就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作文,作文可难了,如果学不好,大学都考不上。”还有的说:“写作文虽然难,但你只要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写好。”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听了这番话,他们还能对作文有兴趣吗?在他们心里,作文都已成了洪水猛兽,一旦当他们真正开始面对作文时,有的就只是反感和惧怕了。所以,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第一条就是要“轻松上路”。
现在父母对子女期望值都很高,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大人们小心翼翼的呵护,可能正是这种小心翼翼,有时让大人孩子都变得紧张、敏感。
在和家长接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越是表现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越是紧张。
比如,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在班里是中队长,有一次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抡跳绳抽伤了同学的脸,这虽然是个意外,但这位家长总担心老师从此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其实,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绝不会局限于一两件小事,更不会因为一个意外而否定孩子的全部。
当你对孩子说“不要紧张”时,你是否正在紧张呢?你紧握孩子肩头的双手,你反复不停地叮咛和手忙脚乱的动作,是否都在传达着你心中的不安。
我们知道,这种种紧张,都是源于对孩子的关爱,可能是因为我们走过去了,体会到世事艰难,想给孩子们提个醒。但有时,该走的路再难也得自己走,要不,人怎么会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