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的时候我41岁,当时我就在很认真地想接下来做什么。我当时在《南方周末》做经济记者。2012年我很幸运地拿到了全球新闻界最好的一个奖学金,同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个新闻人一起在哈佛学习,回来后没有立即回到报社,而是选修了很多当时在哈佛想上但没有时间上的课。这个学习的经历让我相信,如果现在这个时间段我要做什么事情,我必须要拥抱互聯网。
当时我对两个事情非常感兴趣,一个是用新媒体的方式做新闻,因为我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政经记者。另外很感兴趣的是用新媒体的方式做儿童教育,做儿童的人文教育。最后选择做教育,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她是当时在《南方周末》的同事赵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会和法治版的记者、编辑,也是一位妈妈,我们有共同的经历,所以我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2014年4月份,我们一起创办了博雅小学堂,中国第一家儿童人文移动电台,我们的口号是“把世界说给你听”。
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个电台?为什么我们要用听的方式去做教育?因为5到12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可听的呀。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听故事,一旦进入小学,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的时候,对世界万物非常好奇的时候,他们接触的东西却非常非常少。而且,听对孩子们特别的重要,12岁前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要强。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因为认字量的问题可能读不了书,但听完全没有问题。听也可以培养想象力,保护视力;听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是一种毫无压力的学习,而且非常方便、随时随地。
为什么要做人文教育?在座的都是教育专家,我不是一个教育专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是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在想,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我想要给他一个一生都有用的东西。我反思我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我回想起来,其实我觉得对我最重要的,而且我到现在,人到中年还一直在努力地学习的,其实就是人文教育。我觉得人文教育给人趣味、好奇心、价值观,也教人思考、抉择和行动。人文教育能帮助我们找到自我、活出自我,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财富和价值观越来越分化的世界里,宽容、理解、共存、共赢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时代的难题,这些品质和能力的获得,大部分依然来自于人文教育,所以如果我选择做教育,我就想要给孩子有用的东西。
既然选择听,既然选择了人文教育,那我们请谁来讲呢?作为妈妈我知道,他们的理解能力其实很深,他们可以理解很深很深的东西,前提是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对话者。所以我们就邀请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记者、老师,我们邀请这样的人来给孩子们讲新闻、讲历史、讲地理、讲科学、讲足球、讲艺术、讲音乐,甚至讲量子力学、人工智能和引力波。去年也给孩子们开设了很多在线课程,这些课程基本是公立学校不教或者和公立学校教的不一样的阅读课、写作课和编程课。
我们比较早的一档新闻节目,是潘采夫给孩子们讲新闻,非常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潘采夫是非常资深的新闻人,他以前就是一位名人,但是他说他自从当了我们的主播之后,他觉得自己火了。他因为工作的关系,到很多地方去参加各种聚会,现场经常会来很多博雅小学堂的小朋友,因为大家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我们和现在应该算是中国最好的美丽财新合作,财新的国际记者,给我们的小朋友们专门讲国际新闻,给小学生们讲美国大选、讲英国脱欧、讲欧洲移民、讲土耳其的惊魂之夜等等,每周一次。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比如还请《南方周末》的国际记者给孩子们讲人文地理,因为他去过的国家非常非常多。我们也给孩子们讲文学。我们请央广的主播为孩子们讲童年三部曲、精灵鼠小弟。也和新生代的一些童话作家合作,请他们读自己的作品。我们也给孩子们讲历史,我们跟台湾小鲁文化合作,买了他们的版权。我们还有一套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每一套都有60集,孩子们非常喜欢,包括我的女儿在内,很多孩子们都通过这两套音频节目完成了历史的启蒙,非常吸引人。我们也请了美国的一个大学的历史教授,他来给孩子们讲。他的儿子四五岁,他给孩子讲他在大学里教的这些东西,其实讲的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用孩子的口吻、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重新讲一遍。
我们从一开始就有节气。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在城市,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回归到传统中,然后理解万物,这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第二年是节气与诗。第三年是和环保组织合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给孩子们开设一些在线课程。我们的在线课程都是非常著名的老师在讲,周世斌讲音乐;哈佛大学张湛博士讲文明史,不仅孩子们喜欢,父母也特别喜欢,之后正在开设国外的部分,大家希望他把整个古代的历史都讲完。李淼教授是暗能量最好的专家之一,他给孩子们讲量子力学,当时我们要求的孩子是9岁以上,其实也有7岁的孩子。我们发现7岁孩子特别棒,能问特别好的问题。我们发现,有那么多孩子对量子力学感兴趣。
我们刚开设的阅读课,因为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所以我非常想知道学校的教学是怎样的。我觉得像阅读写作之类的都是人一生非常有用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请了王明老师,做我们的主导,然后邀请很多人建立这个团队来上阅读课,其中也包括台湾的老师,这些老师很多都是名师。
我们阅读课就是每个月精读一本书。学习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在培养一种人和人交流的很重要的能力。我们邀请了一位作家,他在加拿大,他的孩子也是小学生,他给孩子们开设了北美思维课。
我们在给孩子们整合这些内容的时候,其实除了看是不是适合孩子、是不是孩子喜欢,我们非常看中的是是否具有现代的价值观,是不是代表现在人类社会对这个世界的最新的理解,因为凭借我们上学时候的经验知道,长大后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再来,所以我们希望从小就让孩子与全世界对话。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把世界说给他们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很多妈妈在听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我,活出了自我,这经常让我们觉得特别感动。我想教育最后都是要回归人生,你要做什么样的人,你要过怎样的一生,你要怎样活出自我,你独特的自我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个事情,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帮孩子们找到自我、找到他们的使命。
(作者单位:博雅小学堂移动电台。根据会议发言整理)
当时我对两个事情非常感兴趣,一个是用新媒体的方式做新闻,因为我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政经记者。另外很感兴趣的是用新媒体的方式做儿童教育,做儿童的人文教育。最后选择做教育,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她是当时在《南方周末》的同事赵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会和法治版的记者、编辑,也是一位妈妈,我们有共同的经历,所以我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2014年4月份,我们一起创办了博雅小学堂,中国第一家儿童人文移动电台,我们的口号是“把世界说给你听”。
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个电台?为什么我们要用听的方式去做教育?因为5到12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可听的呀。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听故事,一旦进入小学,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的时候,对世界万物非常好奇的时候,他们接触的东西却非常非常少。而且,听对孩子们特别的重要,12岁前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要强。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因为认字量的问题可能读不了书,但听完全没有问题。听也可以培养想象力,保护视力;听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是一种毫无压力的学习,而且非常方便、随时随地。
为什么要做人文教育?在座的都是教育专家,我不是一个教育专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是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在想,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我想要给他一个一生都有用的东西。我反思我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我回想起来,其实我觉得对我最重要的,而且我到现在,人到中年还一直在努力地学习的,其实就是人文教育。我觉得人文教育给人趣味、好奇心、价值观,也教人思考、抉择和行动。人文教育能帮助我们找到自我、活出自我,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财富和价值观越来越分化的世界里,宽容、理解、共存、共赢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时代的难题,这些品质和能力的获得,大部分依然来自于人文教育,所以如果我选择做教育,我就想要给孩子有用的东西。
既然选择听,既然选择了人文教育,那我们请谁来讲呢?作为妈妈我知道,他们的理解能力其实很深,他们可以理解很深很深的东西,前提是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对话者。所以我们就邀请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记者、老师,我们邀请这样的人来给孩子们讲新闻、讲历史、讲地理、讲科学、讲足球、讲艺术、讲音乐,甚至讲量子力学、人工智能和引力波。去年也给孩子们开设了很多在线课程,这些课程基本是公立学校不教或者和公立学校教的不一样的阅读课、写作课和编程课。
我们比较早的一档新闻节目,是潘采夫给孩子们讲新闻,非常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潘采夫是非常资深的新闻人,他以前就是一位名人,但是他说他自从当了我们的主播之后,他觉得自己火了。他因为工作的关系,到很多地方去参加各种聚会,现场经常会来很多博雅小学堂的小朋友,因为大家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我们和现在应该算是中国最好的美丽财新合作,财新的国际记者,给我们的小朋友们专门讲国际新闻,给小学生们讲美国大选、讲英国脱欧、讲欧洲移民、讲土耳其的惊魂之夜等等,每周一次。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比如还请《南方周末》的国际记者给孩子们讲人文地理,因为他去过的国家非常非常多。我们也给孩子们讲文学。我们请央广的主播为孩子们讲童年三部曲、精灵鼠小弟。也和新生代的一些童话作家合作,请他们读自己的作品。我们也给孩子们讲历史,我们跟台湾小鲁文化合作,买了他们的版权。我们还有一套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每一套都有60集,孩子们非常喜欢,包括我的女儿在内,很多孩子们都通过这两套音频节目完成了历史的启蒙,非常吸引人。我们也请了美国的一个大学的历史教授,他来给孩子们讲。他的儿子四五岁,他给孩子讲他在大学里教的这些东西,其实讲的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用孩子的口吻、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重新讲一遍。
我们从一开始就有节气。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在城市,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回归到传统中,然后理解万物,这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第二年是节气与诗。第三年是和环保组织合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给孩子们开设一些在线课程。我们的在线课程都是非常著名的老师在讲,周世斌讲音乐;哈佛大学张湛博士讲文明史,不仅孩子们喜欢,父母也特别喜欢,之后正在开设国外的部分,大家希望他把整个古代的历史都讲完。李淼教授是暗能量最好的专家之一,他给孩子们讲量子力学,当时我们要求的孩子是9岁以上,其实也有7岁的孩子。我们发现7岁孩子特别棒,能问特别好的问题。我们发现,有那么多孩子对量子力学感兴趣。
我们刚开设的阅读课,因为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所以我非常想知道学校的教学是怎样的。我觉得像阅读写作之类的都是人一生非常有用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请了王明老师,做我们的主导,然后邀请很多人建立这个团队来上阅读课,其中也包括台湾的老师,这些老师很多都是名师。
我们阅读课就是每个月精读一本书。学习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在培养一种人和人交流的很重要的能力。我们邀请了一位作家,他在加拿大,他的孩子也是小学生,他给孩子们开设了北美思维课。
我们在给孩子们整合这些内容的时候,其实除了看是不是适合孩子、是不是孩子喜欢,我们非常看中的是是否具有现代的价值观,是不是代表现在人类社会对这个世界的最新的理解,因为凭借我们上学时候的经验知道,长大后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再来,所以我们希望从小就让孩子与全世界对话。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把世界说给他们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很多妈妈在听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我,活出了自我,这经常让我们觉得特别感动。我想教育最后都是要回归人生,你要做什么样的人,你要过怎样的一生,你要怎样活出自我,你独特的自我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个事情,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帮孩子们找到自我、找到他们的使命。
(作者单位:博雅小学堂移动电台。根据会议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