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性研究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阶段拉开序幕。学术界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2013年作为基期,运用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自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來到201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还在增加,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收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虽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缩小,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还较高,因此只要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在未来会继续扩大。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居民收入;城乡差距;统筹发展
  一、研究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可以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称之为城镇化,反应城镇化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城镇化率,即某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常住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必然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当前全球城镇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世界城镇化率已超过50%。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人口数据显示,在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当年末的城镇化率为51.27%。截至2016年末,我国总人口138271万人中,常住城镇人口为79298万人,城镇化率高达57.35%。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我国还将长期处于高速城镇化阶段。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农村人口聚集到城市产生了明显的规模效应,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了三倍,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2013年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伪城镇化的。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2013年6月,国家计划制定新一轮城镇化规划,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阶段拉开序幕。新型城镇化与以往的城镇化相比,最大一个不同点就是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出现缩小,是检验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性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城镇化扩大城乡差距的文献
  张力、孙鹏(2013)把城乡差距和社会分层作为理解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关键变量,从双重差距的角度探索新型城镇化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只注重缩小城乡空间差距的“被城镇化”会进一步扩大社会分层,降解未来城镇化的“改革红利”。欧阳金琼、王雅鹏(2014)运用我国1982-2011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整体效应、地区效应、时间效应三个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年度差异与省级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并不会必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它与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关。从时间进程来说,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有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规律,对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力稀缺的地区来说,城镇化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齐红倩、席旭文(2015)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城镇化发展和城乡收入的动态影响特征以及不同时期影响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消费差距的影响均呈现出短期扩大、长期缩小的态势。张利、刘娜(2016)选取我国30个省2004-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两个角度定量分析新型城镇化、现代物流发展与农村居民增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减小。彭腾(2016)城镇化的数量扩张即人力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带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土地财产性收入增加; 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产收益流失以及农村财富向城镇转移,却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陈小丽、王磊(2016)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测算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镇化率,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同升同降的长期关系。
  (二)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的文献
  冯梦黎、王军(2018)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0—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镇化与城乡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主要体现在相对收入差距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可带动人力资本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二者的提升均有助于缩小相对城乡收入差距。刘心怡、梁祎(2018)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康珈瑜、梁留科(2017)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比总体差异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趋势,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姚志、谢云(2017)也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冲击成“象”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5.64%后出现拐点,即我国已步入提升城镇化水平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良性发展阶段。王悦、马树才(2017)利用2007—2012年我国省域空间面板数据,设定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就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关系,城镇化后期阶段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丁焕峰、刘心怡(2017)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推导得出城乡劳动力、资本投资、市民化缺口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随后采用静态及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具有一定效果。刘赛红、朱建(2017)基于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全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扩大了其差距。赫国胜、赵玉(2017)选取1996—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正处于倒U型顶部的转折期。丁焕峰、刘心怡(2017)采用空间误差回归模型(SEM)来估计区域间溢出效应,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发展、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建设均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三)文献综述结果
  关于城镇化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利于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与平等。虽然两种观点完全相反,但两种观点出现的时间范围并不重合。认为城镇化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观点出现在《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前,与此观点一致的文献都集中发表在2016年及以前的期刊上。认为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观点正好出现在《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后,与此观点一致的文献都集中发表在2017年及以后的期刊上。从文献综述结果来看,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观点,在当前阶段占据主流地位。本文将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两个角度,对这一当前主流观点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
  三、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一)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
  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可以从两个方面展看:一是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值,下文为了表述简便称之为城乡收入差;二是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下文为了表述简便称之为城乡收入比。图1展示了1979—2017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城乡收入差还是城乡收入比均呈现出长期上升趋势,但是在当前阶段城乡收入比出现了中短期下降趋势。197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34元,城乡居民收入差为21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3432元,城乡居民收入差为2296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倍。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率先对内改革,在农村地区推行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释放,农村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出现收缩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一下降趋势维持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开始持续拉到。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我国居民城乡收入比才开始缩小。在2014年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后,我国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但由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基数相差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逐年扩大。
  (二)时间维度的城镇化率与城乡差距
  从时间序列来看,我国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步上升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城乡收入比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镇化进程开始加快,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也开始快速上升。但到了2013年后,随着国家出台并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自建国以来长达6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城镇化率继续保持快速增加,但中短期内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明显出现了缩小趋势。
  虽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出现下降趋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比仍高达2.71倍,只有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2.71倍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才会出现缩小。要出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2.71倍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因此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只要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就会继续扩大。(如图3所示)
  (三)空间维度的城镇化率与城乡差距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城镇化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在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发展逐渐落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图4显示了我国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关系,横轴为城镇化率,纵轴为城乡收入比。图中每一个三角符号代表2010年我国的一个省份,在2010年我国31个省的城镇化率均值为49%,城乡收入比的均值为3.02倍。图中每一个圆点符号代表2017年我国的一个省份,在2017年我国31个省的城镇化率均值为58%,城乡收入比的均值为2.58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2010年还是在2017年,我国居民城乡收入比都与城镇化率负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比越低。从2010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显著降低,线性回归曲线明显向右下方移动。
  在图5中显示了我国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的关系,横轴为城镇化率,纵轴为城乡收入差。图中每一个三角符号代表2010年我国的一个省份,在2010年我国31个省的城镇化率均值为49%,城乡收入差的均值为11741元。图中每一个圆点符号代表2017年我国的一个省份,在2017年我国31个省的城镇化率均值为58%,城乡收入比的均值为20976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2010年还是在2017年,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都与城镇化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也越大。从2010—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差也显著提高,线性回归曲线明显向右上方移动。
  四、研究方法与模型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经济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经济问题的总体情况知之甚少,既不知道总体的均值μ,也不知道总体的方差σ^2。因此无法采用Z检验统计量:
  Z=(X ?-μ)/(σ?√n)
  来确定拒绝域。但是我们知道样本的方差S^2,因此可用S来代替σ,采用t檢验统计量:
  t=(X ?-μ)/(S?√n)
  来确定拒绝域。又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同一个样本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涉及到成对数据的检验,因此本文采用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1.配对的两个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3.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即自身配对);4.同一对象的两个部位给予不同的处理。本文将我国每个省级区域作为受试对象,对新城城镇化前后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五、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
  新型城镇化规划从2013年开始酝酿,到2014年3月正式发布。因此选择2013年作为基期,对比分析了自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来到201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省际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均值为2527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均值为9811元,城乡居民收入差的均值为1546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均值为2.67倍。2017年我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均值为3497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均值为14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的均值为2097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均值为2.58倍。可见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的均值仍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均值在减小。
  六、研究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2017年初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更是达到了57.35%。可以说农村人口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增加,造成了我国社会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城乡人口的不平等问题。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國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阶段拉开序幕。新型城镇化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对历史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发现,学术界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分为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两个指标,并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历史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拉大,但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城乡收入比开始出现了收敛;我国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却高于落后地区。以2013年作为基期对照,运用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自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来到201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还在增加,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收敛,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推进城市化发展水平,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还较高,因此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只要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会继续扩大。
  参考文献:
  [1]张力,孙鹏.城乡差距、社会分层与农民工流动问题[J].财贸研究,2013,24(06):36-45.
  [2]欧阳金琼,王雅鹏.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4(06):94-100.
  [3]齐红倩,席旭文.中国城镇化为何背离缩小城乡差距目标——基于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04):7-14.
  [4]张利,刘娜.新型城镇化、现代物流发展与农村居民增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72-74.
  [5]彭腾.农业大省的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以湖南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03):44-51.
  [6]陈小丽,王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9):126-129.
  [7]冯梦黎,王军.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01):26-33.
  [8]刘心怡,梁祎玲.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效果——基于倾向值匹配倍差法的检验[J].企业经济,2018(01):185-192.
  [9]康珈瑜,梁留科,张忠良,等.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2000-2015年)[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2):67-75.
  [10]姚志,谢云.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5):33-41.
  [11]王悦,马树才.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空间滞后面板模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4):143-148.
  [12]丁焕峰,刘心怡.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7,39(02):11-20+124.
  [13]刘赛红,朱建.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J].经济地理,2017,37(08):46-52.
  [14]赫国胜,赵玉.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0):115-119.
  [15]丁焕峰,刘心怡.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17,37(04):32-41.
  责任编辑:萧敏娜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
期刊
摘 要: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多数反对延迟退休,但是延迟退休挤占了劳动人口福利吗?秉着回答这一科学问题,采用动态优化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后发现:相比不延迟退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不仅没有挤占当前和未来的劳动人口福利,相反改善了劳动人口福利,并且这个结果对于参数和养老制度的改变是稳健的,而其中的机制是,延迟退休通过提高未来的人均产出和降低单个劳动人口的抚养和赡养负担,进而提高劳动人口福利水平。文章的
期刊
摘 要:基于1993-2017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矩统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和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就业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省际就业格局演进具有两极化、空间依赖和空间分层特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驱动因素都是工业偏离、人户偏离和经济差距,工业、农业、出口和城镇化等虽说会影响格局,但不会导致失衡。为实现省际经济充分平衡发展,关键要实施户籍匹配工业布局、加快
期刊
摘 要: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其破产概率,但是,基于动态性检验可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滞后的正效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治级别越高的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相对于非上市
期刊
摘 要:基于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分析方法,以2013年以来安徽合肥创建和实施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政策绩效为研究对象,实证测算2013—2017年科技政策的评价绩效得分。从创新载体建设、人才计划、科技项目、财税金融、科技成果产出、技术转移与产业化等方面对政策实施效果及其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就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科技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
期刊
摘 要: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
期刊
摘 要: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探索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的调节效应。以281家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的技术型新创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能力对新创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这一水平,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开始下降;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对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有助于强化技
期刊
摘要: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税负粘性现象,即营业收入减少时企业税负的减少量小于营业收入等额增加时企业税负的增加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企业税负粘性受到到税务机关税收稽查的影响,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显著影响企业税负粘性,地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我们还发现企业税负粘性程度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显著不同,同
期刊
摘 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方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参与PPP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其税负的减轻?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框架实证研究了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PPP提高了其避税程度,降低了税负水平。分行业看,建筑业效应在统计上最为显著,而电力、热力等市政建设类项目企业参与PPP后
期刊
摘 要: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