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的作业呢?
一、童趣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 绘画式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绘画式作业,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如在学完“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做成版面展览. 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因此,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游戏式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 游戏式作业,把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 观察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联想?
2. 调查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 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 实验作业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三、生活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1. 家长合作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
2. 学生互动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 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四、层次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 “套餐”型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2. “多味”型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五、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应用的创新者.
1. 调查式作业
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
2. 操作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实现“减负增效”,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一、童趣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 绘画式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绘画式作业,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如在学完“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做成版面展览. 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因此,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游戏式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 游戏式作业,把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 观察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联想?
2. 调查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 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 实验作业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三、生活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1. 家长合作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
2. 学生互动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 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四、层次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 “套餐”型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2. “多味”型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五、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应用的创新者.
1. 调查式作业
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
2. 操作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实现“减负增效”,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