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介绍了新工业革命为中小企业带来的巨大机遇,通过说明德国举全国之力推动工业4.0的原因,展望世界工厂的未来及工业4.0为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机遇来论述推动工业4.0进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工业4.0;网络互通信息;人工智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工业4.0”。工业4.0被认为是第4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网络互通信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生产、流通等环节都实现最高度自动化。德国、美国等欧美各国都在积极部署,意在引领新工业革命的潮流。
1 德国举全国之力推动工业4.0
德国工业4.0由政府主导推进。德国政府为了扶持这一重大项目,预计拨款2亿欧元(约15亿元人民币)。德国政府对预算拨款控制极为严格,但对该重大战略毫不犹豫。那么,德国政府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德国制造业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德国希望借助工业4.0战略,将智能工厂作为一个产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同时扶持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跟上制造业的范式转变。
首先,德国除了向周边欧盟各国,还包括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出售工业4.0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如果能将具备德国工业4.0技术的智能工厂卖给它们,工厂启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设备与系统的升级等都会给德国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德国正在以“工业4.0”为品牌,作为一项新的产业,谋求出口“智能工厂”。
其次,工业4.0的实质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大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本实力推进技术创新,通过自己的技术实力推进标准化。但中小企业却无法如此,它们一般没有多余的资本,也没有工业4.0所需的较大信息系统的投资,更没有推进标准化所需的经验和人员。因此,以大企业为中心,推进智能工厂的技术创新以及通信协议等标准化。大企业一般有能力从目前的3.0(第3次工业革命技术)升级到4.0(第4次工业革命技术)。而中小企业同样希望达到工业4.0的水平。未来大企业都达到工业4.0阶段之后,便实现了智能工厂,为了顺畅地将其接入价值链中,中小企业必须着手,尽可能地推进工厂的数字化。中小企业如果各自将3.0阶段的工厂技术提升到3.1或者3.2,那么对于德国整体而言,便打下了价值链的根基,可为未来的工业4.0做好准备。为此,为了使中小企业做好新工业革命的准备,德国政府提供了巨额预算作为保障。
2 “世界工厂”的未来
提及“老龄化国家”,恐怕大家首先会想到“日本”,或者是大力推动工业4.0战略的“德国”。但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突出的将是“中国”。
我国是全球第2经济大国,人口约为13亿,全世界最多。以往,由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控制出生率,因此国家正在以时史无前例的速度向老龄化发展。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2050年世界预测”中有一项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年龄已经从1980年的22岁到2010年上升为36岁。而就人口平均年龄而言,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2040年超过欧洲,以大量廉价劳动力为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时代恐将划上句号。
同时,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数据显示,工人工资在5年间上涨了2倍左右。受到人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一些工厂开始向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中国以外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分流。因此,从中国制造业而言,就必须要改变以低廉的人力成本作为制造业优势的思维。同时,中国制造业还要考虑的另一个重点,即以往成为“世界工厂”的代价是牺牲环境的问题。未来制造业应该如何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环境问题等条件的制约下,到了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可以解決这几项问题的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而言是雪中送炭,是一个很好的借鉴。2015年5月,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战略的制造业的10年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发布,旨在到2025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和水平。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有关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具体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强化与德国在工业4.0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德国也正在将中国视为重要的业务合作伙伴。对于德国产业界而言,中国需要高端的装备和技术,因此中国无疑是一个工业4.0大客户。我国也将德国作为合作伙伴,希望积极推动工业4.0的项目实施。
2014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时,与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首脑会谈。此后,缔结了工业4.0合作备忘录。同时,2015年6月,我国与德国开始启动了工业4.0标准联合制定工作,并设置了德国与中国的合作机构——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业4.0相关标准,表明两国在标准领域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 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从国际经验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因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得到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如上所述,德国推出的工业4.0战略也基于本国的产业结构。德国是一个以机械行业为支柱的制造业大国,且德国90%为员工不到500人的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微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2025》充分认识到了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第六项扶持政策和保障是“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从专项资金、发展基金、融资体系、征信体系、建设创业基地、科研资源共享和综合服务体系共七个方面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扶持。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实(试)验设施;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其主要用意在于采取措施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将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以释放。
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的最重要转变是“为购买产品的用户提供服务”。中小企业的新附加价值将主要来自服务型制造。大规模生产需要较大资本能力来进行设备投资,而这也是大企业擅长的。但如今消费者需求不断多样化。通常是小批量需求,但也要能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开发销售,才能获取收益。拥有数万员工的大企业不会涉足这一领域,而这恰好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我国制造业在面临空前绝后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中国制造2025》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如同工信部苗圩部长所说,《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实现高端的跨越发展,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希望应用互联网升级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新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同时发生,许多国家都想搭乘这趟高铁,挤进第一集团。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无疑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就企业而言,新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或许不会像以往那样沿袭先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化路线,而是借助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赶超。因此任何企业都有机会一跃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角——中国企业亦如此。
关键词:工业4.0;网络互通信息;人工智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工业4.0”。工业4.0被认为是第4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网络互通信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生产、流通等环节都实现最高度自动化。德国、美国等欧美各国都在积极部署,意在引领新工业革命的潮流。
1 德国举全国之力推动工业4.0
德国工业4.0由政府主导推进。德国政府为了扶持这一重大项目,预计拨款2亿欧元(约15亿元人民币)。德国政府对预算拨款控制极为严格,但对该重大战略毫不犹豫。那么,德国政府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德国制造业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德国希望借助工业4.0战略,将智能工厂作为一个产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同时扶持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跟上制造业的范式转变。
首先,德国除了向周边欧盟各国,还包括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出售工业4.0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如果能将具备德国工业4.0技术的智能工厂卖给它们,工厂启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设备与系统的升级等都会给德国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德国正在以“工业4.0”为品牌,作为一项新的产业,谋求出口“智能工厂”。
其次,工业4.0的实质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大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本实力推进技术创新,通过自己的技术实力推进标准化。但中小企业却无法如此,它们一般没有多余的资本,也没有工业4.0所需的较大信息系统的投资,更没有推进标准化所需的经验和人员。因此,以大企业为中心,推进智能工厂的技术创新以及通信协议等标准化。大企业一般有能力从目前的3.0(第3次工业革命技术)升级到4.0(第4次工业革命技术)。而中小企业同样希望达到工业4.0的水平。未来大企业都达到工业4.0阶段之后,便实现了智能工厂,为了顺畅地将其接入价值链中,中小企业必须着手,尽可能地推进工厂的数字化。中小企业如果各自将3.0阶段的工厂技术提升到3.1或者3.2,那么对于德国整体而言,便打下了价值链的根基,可为未来的工业4.0做好准备。为此,为了使中小企业做好新工业革命的准备,德国政府提供了巨额预算作为保障。
2 “世界工厂”的未来
提及“老龄化国家”,恐怕大家首先会想到“日本”,或者是大力推动工业4.0战略的“德国”。但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突出的将是“中国”。
我国是全球第2经济大国,人口约为13亿,全世界最多。以往,由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控制出生率,因此国家正在以时史无前例的速度向老龄化发展。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2050年世界预测”中有一项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年龄已经从1980年的22岁到2010年上升为36岁。而就人口平均年龄而言,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2040年超过欧洲,以大量廉价劳动力为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时代恐将划上句号。
同时,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数据显示,工人工资在5年间上涨了2倍左右。受到人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一些工厂开始向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中国以外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分流。因此,从中国制造业而言,就必须要改变以低廉的人力成本作为制造业优势的思维。同时,中国制造业还要考虑的另一个重点,即以往成为“世界工厂”的代价是牺牲环境的问题。未来制造业应该如何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环境问题等条件的制约下,到了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可以解決这几项问题的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而言是雪中送炭,是一个很好的借鉴。2015年5月,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战略的制造业的10年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发布,旨在到2025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和水平。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有关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具体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强化与德国在工业4.0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德国也正在将中国视为重要的业务合作伙伴。对于德国产业界而言,中国需要高端的装备和技术,因此中国无疑是一个工业4.0大客户。我国也将德国作为合作伙伴,希望积极推动工业4.0的项目实施。
2014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时,与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首脑会谈。此后,缔结了工业4.0合作备忘录。同时,2015年6月,我国与德国开始启动了工业4.0标准联合制定工作,并设置了德国与中国的合作机构——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业4.0相关标准,表明两国在标准领域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 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从国际经验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因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得到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如上所述,德国推出的工业4.0战略也基于本国的产业结构。德国是一个以机械行业为支柱的制造业大国,且德国90%为员工不到500人的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微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2025》充分认识到了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第六项扶持政策和保障是“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从专项资金、发展基金、融资体系、征信体系、建设创业基地、科研资源共享和综合服务体系共七个方面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扶持。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实(试)验设施;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其主要用意在于采取措施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将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以释放。
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的最重要转变是“为购买产品的用户提供服务”。中小企业的新附加价值将主要来自服务型制造。大规模生产需要较大资本能力来进行设备投资,而这也是大企业擅长的。但如今消费者需求不断多样化。通常是小批量需求,但也要能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开发销售,才能获取收益。拥有数万员工的大企业不会涉足这一领域,而这恰好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我国制造业在面临空前绝后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中国制造2025》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如同工信部苗圩部长所说,《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实现高端的跨越发展,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希望应用互联网升级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新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同时发生,许多国家都想搭乘这趟高铁,挤进第一集团。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无疑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就企业而言,新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或许不会像以往那样沿袭先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化路线,而是借助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赶超。因此任何企业都有机会一跃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角——中国企业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