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毛泽东的精神品质与《周易》的渊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易》被视为是“大道之源”,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至深。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所以毛泽东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周易》的影响。文章从毛泽东的著作、谈话中直接或间接提到的与《周易》有关的材料进行梳理,对周易和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系列思想的共通精神核心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周易;毛泽东;思想;渊源;领导;启示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的个人思想,与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指导的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毋庸置疑。而《周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世人公认的。毛泽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作为主张对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毛泽东,不可能不受被视为大道之源的《周易》的影响,这也正是马列主义中国化中的一个体现方面。对此,文章从多角度对此进行了浅探,并尝试挖掘其共同的精神内核。
  一、《周易》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影响的表现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国学素养,这使得他的著作与谈话中有着浓郁的中国因素。以下笔者从两方面管窥《周易》对毛泽东的影响:
  在毛泽东的谈话,以及《毛泽东选集》中,多次提到过《周易》。《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一书中记载,毛泽东早在1920年时,他就与蔡和森畅谈《周易》之道;1937,他又在一篇学文章中批注:完全否定,乾坤或几乎息。[1],这里的“乾坤”就是《周易》中的《乾》卦和《坤》卦;一九五九年春季,毛泽东又让何其芳选编一本《不怕鬼的故事》。到一九六一年一月四日毛泽东在与何其芳的谈话中又指示说:“《易经》上有这样的话:‘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物极必反,现在就是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而且,毛泽东也自己承认自己熟读或背过《周易》。他曾经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2]经书,当然要包括《周易》在内;毛泽东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的一次谈话中这样说: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
  从以上可知,《周易》对毛泽东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周易》与毛泽东的思想的具体共同之处
  以下,就周易中精神与毛泽东的思想中的共同之处列出,以求方家指正:
  1.预见性思维
  预见性思维,是《周易》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如《易 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说文解字》:履,足所依也。脚踏在白霜上,那么就能预见到冬天将会出现坚冰。所以说,见微知著,进行预见性思维,这是易经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核心。
  在致其老师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认为“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3]这表明毛泽东所推崇的“圣人”,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他自己也经常对事物进行预见,如1916年7月25日预见中日之间20年内必有一战;1919年7月21日预见20年后,法国人将有一番大大的头痛;1919年7月28日预见日本与德国将会危祸世界。[4]这种预见性思维,在《毛泽东选集》中的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针对一些人时局的悲观,他预见到“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认为抗日的持久战将经历三阶段,后来八年抗战的历史发展轨迹,证明他的论断不愧为科学的预见;而在抗战结束后,他又预见到内战不可避免,都是这种预见性思维的具体体现。而对事物有所预见,早做准备,是毛泽东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2.对立统一思维
  太极图,很好地阐释了周易精神,也很好地阐释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的思想,在毛泽东的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
  毛泽东说:“治乱迭乘,平和与战伐相寻者,自然之例也。伊古以来,一治即有一乱,吾人恒厌乱而望治,殊不知乱亦历史生活之一过程,自亦有实际生活之价值。”[5]毛泽东的这种“治乱”观,具有很强的“对立统一”思想的痕迹;同时,毛泽东还认为对立面会相互转化,他说:“观念即实在,实在即观念,有限即无限,时间感官者即超绝即生,现在即过去及未来,过去及未来即现在,小即大,阳即阴,上即下,秽即清,男即女,厚即薄,质而言之,万即一,变即常。”[6]毛泽东还明确地用引用《周易》中的话来阐明他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他说:“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7],“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讲的阴阳变化规律。
  而《矛盾论》作为从毛泽东的最重要的哲学论著,当他论述矛盾的二重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内外因素等关系时,论得非常精辟,我们不难看出其矛盾学说与周易中阴阳互变的理论有着相通之处。
  2.自强不息精神
  《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命题是《周易》的精神实质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的重要思想来源。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贯穿了毛泽东一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非常推崇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品质。他在《讲堂录》中记下了“激厉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的陆象山的语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他还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毛泽东认为,历史创造、历史功绩、历史成就,无不建立在与“大抵抗”激烈斗争的基础上,所谓历史,就是无穷的“竞争抵抗之波澜”“不平等、不自由、大战争亦当与天地终古,永不能绝”[8],也正基于这种认识,他把“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根据美国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和萧瑜的《和毛泽东一起行乞》记载,为了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他不辞劳苦,发扬自强不息精神,曾数次在长沙至韶山之间步行,调查历史人物遗迹、了解百姓的疾苦,还与萧三、蔡和森等利在假期结伴徒步游历,风餐露宿,了解民风、民情;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他特别重视锻炼身体,并把锻炼身体与磨练强大的意志结合起来。   而不管在此后的战争岁月还是国内建设时期,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不论顺境或逆境,毛泽东所提倡的的“小米加步枪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无不打下了《周易》的“自强不息”精神的烙印。
  3.“穷则思变”的变易观
  孔子在论述《周易》的《系辞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杂卦》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些话,体现了周易推崇“变易”的精神内核。而强烈的“变易”意识和行动,在毛泽东一生中都有体现。
  毛泽东在早年的《(伦理学原理)批注》中,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无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他认为:“人生不死,长住于此老之世界,无论无时代之变易则无历史之生活,其内容非吾人所能想象,即日能之,永远经验一种之生活,有何意味乎!”[9];面对中国的落后的现状,他认为要从从根本上对国家和民族进行变易和改造,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国家如此,民族亦然,人类亦然。各世纪中,各民族起各种之大革命,时时涤旧,染而新之,皆生死成毁之大变化也。宇宙之毁也亦然。宇宙之毁决不终毁也,其毁于此者必成于彼无疑也。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10];毛泽东一生喜动不喜静,喜欢变化,也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变易”极其推崇,并把中国古老《周易》中的“穷则变”的思想,融入到其思想当中,成为马克思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来源。
  4.强烈的忧患意识
  《易经·系辞传》说:“《易》之兴也,其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在《周易》的很多卦辞中也都有反映。如《否》卦九五爻辞曰:休否, 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劝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常怀戒惧之心,,常恐否运之将来,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其人及国家的命运像系在坚韧的桑树根上一样安固,无有倾覆之危险。
  而毛泽东终其一生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毛泽东少年时,对他影响很深的一本书,是《盛世危言》。他曾说:“我读到这些史实时,觉得祖国的将来,非常可忧,我开始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个人的天职。”这种忧患意识,在建国后,依然经常体现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如“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11]从以上不难看出,《周易》中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是处处渗透到毛泽东的思想和行动中。
  5.与时偕行的“趋时”意识
  在《易经·系辞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明显地表明了“与时偕行”的“趋时”精神。而毛泽东一生都有这种意识,这种“趋时”意识在他青年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
  毛泽东的“趋时”意识,还表现在他极其关心时事上。据周世钊回忆说:毛泽东“到班上教历史,常常结合时事,对比古今,引导学生注意认识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努力的方向。”[12];《传统下的毛泽东》一书中提到:毛泽东入学时,按常规命题作文,写了一篇《言志》。其文很明显地结合了中国的时势,校长李元甫十分欣赏他思维敏捷、见识深刻,宣称“今天我们取了一个建国才”,稍后,他又写过《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前者是关注时代主题,后者则嘲笑了宋襄公,认为其不能顺应时势变化是可笑行为;而且,毛泽东还在此批驳康有为不能与时俱进、忽视时代潮流、维护孔子的尊严是不恰当的。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思想与周易有着深刻的渊源,研究毛泽东思想与《周易》这个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承载之一的文化经典的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1988年.123页.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99页.
  [3]《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第2版).87页.
  [4] 吴江雄主编 《毛泽东预言(上)》.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年.14-23页
  [5]《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第2版).185-186页.
  [6]《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第2版).185-186页.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21页.
  [8]《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第2版).184页.
  [9]《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第2版).195页.
  [10]《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第2版).195页.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438页.
  [12]《新民学会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419页.
  (作者简介:方尧尧(1984-),男,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点2011级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测试听力理解部分全真试题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视角, 以格赖斯(Grice,1967;Cole&Mogan 1975)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研究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合作原则捕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间的关联性,在听懂语言的表层结构的基础上推断话语的真正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用水平。  关键词:合作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文章针对我校大学英语低效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策略,将大大丰富有效教学的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我校的师资质量。  关键词:职业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教学  一、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有效教学强调了教学符合教学规
期刊
摘要: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为了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啦,但上课的效率没有提高。对于历史来说最基本的还是史实的掌握,任何能力提高或者感情的升华都来自对最基本的对史实的了解。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情;师范生教育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入课堂。在师范生接受的大学师范教育模式中,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主导。通过真实课堂的实践,笔者发现了多媒体教学并
期刊
摘要:对话教学思想源于对话主义哲学,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当代对话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的对话教学是在新教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然而在民族特性鲜明的、基础薄弱的民族高校课堂,有必要借鉴基础教学阶段的对话教学模式,来达到改善课堂、调动师生交流的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特性;民族高校课堂;师生对话  一、对话教学的源起与特点  “对话”是新世纪追求的一种新状
期刊
摘要:当今我国教育事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公平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地域、学校、阶层等不同会造成教育差异,影响义务教育公平的因素相当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等,要完全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则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参与。文章主要分析基础教育中教育公平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贯穿到教育的整个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和学生实际,作了一些粗浅的探析。在此抛砖引玉,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字:班主任;心得  一、言传身教,以心换心赢得学生之心  1.强化责任心。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前提。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此,我坚持做到平时只要有空就到教室走走,找同学谈心了解情况,关心全班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深入学习课堂、实验场所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教学
期刊
摘要:农村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体,应当重视农村教育,认识和研究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途径,从而避免类似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取暖致死的悲剧发生。  关键词:农村教育;发展;贵州毕节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直接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意识薄弱、教育资源缺乏等原因使农村教育发展缓慢,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在垃圾箱取暖致死的背后正是反映了农村基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几十年发展以来坚定不移的目标和道路,将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撒播到社会各界,引起了以企业、教育为主的领域大范围改革。高校作为培养中高知识分子的重要场所和环境,其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机制都密切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素质。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通过剖析以人为本口号的管理含义来突出高校管理机制的不足之处。为了真正意义上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我们要不断
期刊
摘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独立;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寒暑假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和情感的力量,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文章通过案例就此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细节;情感  案例一:2011年9月10日晚上,正在上选修课的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老师,课间您能出来一下吗?我在教室外等您。我走出教室时发现她在外面已经等了很久,手里拿着一个小沙漏,腼腆的递到我手里说:“老师,节日快乐,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