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我国教育事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公平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地域、学校、阶层等不同会造成教育差异,影响义务教育公平的因素相当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等,要完全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则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参与。文章主要分析基础教育中教育公平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基础教育是否公平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能否良性运转,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导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缩小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平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根本上保障人权。
一、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基础教育不公平
经济是影响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差距。首先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学生的辍学率要明显高于城镇,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孩子入学率和辍学率普遍高于城镇。同时,由于户籍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孩子在城市中上学不能享受相同的待遇,而且国家每年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城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当今还要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多媒体教师,学生甚至在危房里上课。
其次,由于东西部经济实力悬殊大,导致西部地区不能拿出太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中,甚至都不能满足一些学校的最低教育经费需求;同时,受家庭收入低的限制,很多孩子因无力支付受教育费用而被迫辍学。另外,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差距也很大,比如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的教师学历达标要远远高于贵州、内蒙古等地区。
2.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育存在不公平
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无论是在教育投资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重点学校享受着特殊的政策,在生源选择、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具有优先权,这样学校之间就失去了公平性,重点学校能凭借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物资条件;教师也失去了公平性,重点学校的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益方面都比普通学校的要高,这样就使得优秀的教师都流入重点学校中;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公平现象,重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这样就对普通学校的学生很不公平,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
1.创新制度,完善教育体制,从制度和体制上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制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国家必须根据教育公平的现状,更新理念和制度,不断调节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比如将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重点放在山区、牧区和偏远地区,各种法律和政策为基础教育实现公平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还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责任,合理配置各学校的教师流动、经费投入等,多关注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教育问题,减轻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压力,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提供各种补助,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性,从而充分体现出政府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2.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和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间的公平性
建立完善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引导教师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一些薄弱学校流动,促使教师资源能够合理配置。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必须取缔一些重点学校的特殊权利,政府应一视同仁,取缔对重点学校重点拨款、配备师资和招生优先等优惠政策,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校,进一步淡化或消除基础教育学校的等级分类标准,对一些薄弱地区的学校进行重点支持,解决其办学条件,促使其尽快达到标准,缩小与其它学校之间的差距,每个学校都拥有大体平等的师资力量和物资条件,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3.建立评价监督体制,推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还要加强对教育结果的监督,首先要保证学生升入高中和就业的平等性,另外,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有限,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考入大学,只能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择优录取,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不断扩招,就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继续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教育智联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微观教育的公平性。为了保证基础教育公平开展的顺利落实,要加强对其考核监督,可以把实施的具体效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依据。
三、结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更加趋向于公平,但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政策制定的不完善等原因,基础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顺利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担负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形象,制定各种政策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关注,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张恩俭. 浅议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2]石明兰. “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思想探析[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4).
[3]祁芳.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公平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作者简介:李寅寅,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鹏程,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基础教育是否公平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能否良性运转,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导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缩小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平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根本上保障人权。
一、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基础教育不公平
经济是影响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差距。首先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学生的辍学率要明显高于城镇,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孩子入学率和辍学率普遍高于城镇。同时,由于户籍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孩子在城市中上学不能享受相同的待遇,而且国家每年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城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当今还要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多媒体教师,学生甚至在危房里上课。
其次,由于东西部经济实力悬殊大,导致西部地区不能拿出太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中,甚至都不能满足一些学校的最低教育经费需求;同时,受家庭收入低的限制,很多孩子因无力支付受教育费用而被迫辍学。另外,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差距也很大,比如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的教师学历达标要远远高于贵州、内蒙古等地区。
2.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育存在不公平
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无论是在教育投资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重点学校享受着特殊的政策,在生源选择、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具有优先权,这样学校之间就失去了公平性,重点学校能凭借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物资条件;教师也失去了公平性,重点学校的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益方面都比普通学校的要高,这样就使得优秀的教师都流入重点学校中;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公平现象,重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这样就对普通学校的学生很不公平,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
1.创新制度,完善教育体制,从制度和体制上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制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国家必须根据教育公平的现状,更新理念和制度,不断调节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比如将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重点放在山区、牧区和偏远地区,各种法律和政策为基础教育实现公平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还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责任,合理配置各学校的教师流动、经费投入等,多关注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教育问题,减轻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压力,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提供各种补助,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性,从而充分体现出政府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2.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和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间的公平性
建立完善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引导教师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一些薄弱学校流动,促使教师资源能够合理配置。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必须取缔一些重点学校的特殊权利,政府应一视同仁,取缔对重点学校重点拨款、配备师资和招生优先等优惠政策,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校,进一步淡化或消除基础教育学校的等级分类标准,对一些薄弱地区的学校进行重点支持,解决其办学条件,促使其尽快达到标准,缩小与其它学校之间的差距,每个学校都拥有大体平等的师资力量和物资条件,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3.建立评价监督体制,推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还要加强对教育结果的监督,首先要保证学生升入高中和就业的平等性,另外,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有限,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考入大学,只能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择优录取,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不断扩招,就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继续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教育智联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微观教育的公平性。为了保证基础教育公平开展的顺利落实,要加强对其考核监督,可以把实施的具体效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依据。
三、结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更加趋向于公平,但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政策制定的不完善等原因,基础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顺利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担负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形象,制定各种政策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关注,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张恩俭. 浅议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2]石明兰. “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思想探析[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4).
[3]祁芳.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公平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作者简介:李寅寅,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鹏程,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