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的估算方法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缺乏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情况下的剂量估算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估算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的方法。它是在考虑到防护条件修正后用归一化工作量进行剂量估算的,称之为归一化工作量剂量估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的数学模式以及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同时还探讨了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主要器官剂量的估算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主要观察38名健康男性成年受试者,其外周血经γ线离体照射后T、B淋巴细胞的改变。使用的照射剂量分别为2及4Gy。研究结果指出,γ线离体照射后12小时(37℃保温情况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B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明显下降。此外,还就照射后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改变的不同报道作了初步讨论。
期刊
对500例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眼晶状体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调查了337例非接触X线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结果放射组检出6例白内障,晶状体改变主要在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出现空泡,并有点状、丝网状、环状或面包圈样混浊。对照组未检出类似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参阅文献,对6例患者进行了讨论,临床诊断为X线所致的放射性白内障。
我们在全国14个省市,对500多台医用诊断X线机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了测量,并测定了一些防护设备的屏蔽效果。测量结果表明,大容量一般防护X线机工作场所中,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胸部表面位置处的平均照射量率为3.03mR/h;防护差的X线机场所相应位置的平均照射量率最大,约为80.1mR/h。本文也报道其它类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同类工作场所的测量值也有差异,但都服从有限对数正态分布。有铅椅比没有铅椅
本文报道我国19个省、市部分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2,484例和非接触射线医务工作者1,718例内科检查结果。结果表明,放射组神经衰弱、食欲减退、牙龈出血、性欲减退、脱发及易感冒等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五官慢性炎症,前者也高于后者。血压、脉搏、束臂试验及既往病史两组无差异。上述症状主要与累积剂量有关。对其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除射线作用外,还应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或其它因素与射线的复合作用。
调查了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医院放射科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相应医院的普外科或内科或五官科医务人员1978~1980年的人口资料,应用编制简略寿命表的方法计算了两组人员的平均期望寿命和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平均期望寿命为75.75岁,男75.37岁,女80.33岁,对照医务人员为75.66岁,男75.59岁,女79.02岁。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人口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78.5
调查分析了我国1950~1980年期间20岁以上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死亡情况。共调查26,872人,其中死亡250例,并以普外科或内科或五官科医务人员为对照。两组人员各类死因的标准化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别,所列位次基本一致,恶性肿瘤死亡均占第一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白血病死亡26例,而预期值为3.99例,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分析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中恶性肿瘤死亡例及白血病死亡例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
本文报道了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1950~1980年间的生育情况、子女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对照组为被调查人员同一医院的内科、普外科或五官科医务工作者。放射组共分析了13,056例,32,348孕次;对照组分析了16,925例,41,120孕次。结果表明,两组人员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构成基本一致。生育力、不育率、活产婴儿性比均无明显差异。但放射组的自然流产率、多胎
本文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生殖腺和甲状腺三大轴系中选择了9项指标,观察了14个省、市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1,613例,对照医务人员1,245例。本文结果表明,所观察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接受的职业性X线照射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容许标准,在所观察的9项指标中未见损伤性效应,只是血浆睾丸酮和hFSH含量在年龄大于50岁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中随年龄的生理性变化减弱。
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867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1,152名对照者的外周血细胞检查结果表明,放射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血小板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单核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的相对值则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变化与累积剂量、年剂量及放射工龄有相关关系。放射组异常血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X线工作者血细胞的辐射效应大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