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合作教育学”的教育思想、理论进行了探讨,寻求一种易于操作、适应性强、具有实效的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以“学”为中心,以独立学习为前提,以合作过程促进共同提高的思想指导下,在职高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浅显尝试。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深化职高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职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合作教育學 合作探究
职高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职高数学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运用“合作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理论,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建立的以“教”为主导、“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优化教学模式。合作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在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同时,必须强调教学的社会化和民主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良好人际关系对学生动机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还要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发挥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重要作用,反过来充分发挥学生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的促进作用。
1 建构职高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教育思想、观念依据:终身教育思想及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观。
⑴终身教育思想: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极其迅速,使社会对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教育的职能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 共同生活,终身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摆在社会的中心位置。
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
“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人也生产社会”,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全面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要符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性、创造性,这是承认和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他们在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合作,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这就是人格本位的教育观。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2、心理学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驱力学说。
⑴行为是内驱力的产物。所谓内驱力是指:本人的需要满足时而产生的内部刺激。
⑵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
马斯洛认为:重要感是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要求,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需要”是归属(或友谊)和尊重(影响别人)的需要。当学生发觉自己在教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时,尊重的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学习的内驱力减弱,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认为最需要友谊和尊重的占95.1%,在学习上希望取得最大成功的占80.3%。职高的学生不是不需要尊重和成功,而是我们的教学未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无法满足职高学生的健康的心理需要。
3、基本原则:合作原则。
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相处,密切配合,使教学双方各自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教师和学生虽然在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异,但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世界。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老师作为与学生直接交往的人,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解决学习任务的兴趣和努力是一致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学生,如何对待教师自身的“权威”。所以,师生合作是学校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前途,从学生潜能的角度组织教学工作。
⑵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密切合作。
⑶任何教学过程都伴随着情感过程,民主和谐的课堂人际氛围,是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
4、教学模式依据:现代教学模式论。
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并以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完整性:反映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⑵针对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特有的性能,特定的使用目标、条件和适用范围,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⑶操作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有便于操作形式、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
⑷优效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特有的效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在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获得较好解决。
1、对课堂教学时间应控制在教师占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为好,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较费时间,如何合理控制好教学时间,并作好科学的分配和调整,这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解决。
2、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讲授要求更高,具有更强的启发性和系统性,并且对要点的分析要透彻。针对新课、习题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如何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待进一步探讨和把握。
3、对少数学习动机极弱、学习基础极差的学生,更要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真正体现出教学的全过程是育人的功能,这种观点和实践,还有待于深化和强化。
4、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要严谨活泼,良好的纪律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讨论,但在纪律上要严格要求,不能影响学习气氛。若有不守纪律的现象,教师要加以教育和引导。如何做到教学形式的活跃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的辨证统一,这对矛盾的分寸又如何掌握,实在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发现中下成绩的学生进步较快,但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进步幅度相对较小,但通过合作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成绩提高的空间相对较小是一个原因,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为“学优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晶. 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东西南北, 2019, No.548(24):171-171.
[2]曾亮, ZENGLiang.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9(1):90-94.
[3]贠书杰, 耿磊, 秦体恒. 数学课程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8(001):90-9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合作教育學 合作探究
职高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职高数学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运用“合作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理论,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建立的以“教”为主导、“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优化教学模式。合作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在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同时,必须强调教学的社会化和民主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良好人际关系对学生动机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还要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发挥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重要作用,反过来充分发挥学生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的促进作用。
1 建构职高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教育思想、观念依据:终身教育思想及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观。
⑴终身教育思想: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极其迅速,使社会对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教育的职能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 共同生活,终身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摆在社会的中心位置。
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
“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人也生产社会”,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全面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要符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性、创造性,这是承认和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他们在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合作,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这就是人格本位的教育观。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2、心理学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驱力学说。
⑴行为是内驱力的产物。所谓内驱力是指:本人的需要满足时而产生的内部刺激。
⑵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
马斯洛认为:重要感是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要求,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需要”是归属(或友谊)和尊重(影响别人)的需要。当学生发觉自己在教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时,尊重的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学习的内驱力减弱,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认为最需要友谊和尊重的占95.1%,在学习上希望取得最大成功的占80.3%。职高的学生不是不需要尊重和成功,而是我们的教学未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无法满足职高学生的健康的心理需要。
3、基本原则:合作原则。
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相处,密切配合,使教学双方各自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教师和学生虽然在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异,但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世界。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老师作为与学生直接交往的人,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解决学习任务的兴趣和努力是一致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学生,如何对待教师自身的“权威”。所以,师生合作是学校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前途,从学生潜能的角度组织教学工作。
⑵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密切合作。
⑶任何教学过程都伴随着情感过程,民主和谐的课堂人际氛围,是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
4、教学模式依据:现代教学模式论。
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并以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完整性:反映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⑵针对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特有的性能,特定的使用目标、条件和适用范围,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⑶操作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有便于操作形式、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
⑷优效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特有的效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在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获得较好解决。
1、对课堂教学时间应控制在教师占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为好,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较费时间,如何合理控制好教学时间,并作好科学的分配和调整,这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解决。
2、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讲授要求更高,具有更强的启发性和系统性,并且对要点的分析要透彻。针对新课、习题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如何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待进一步探讨和把握。
3、对少数学习动机极弱、学习基础极差的学生,更要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真正体现出教学的全过程是育人的功能,这种观点和实践,还有待于深化和强化。
4、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要严谨活泼,良好的纪律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讨论,但在纪律上要严格要求,不能影响学习气氛。若有不守纪律的现象,教师要加以教育和引导。如何做到教学形式的活跃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的辨证统一,这对矛盾的分寸又如何掌握,实在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发现中下成绩的学生进步较快,但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进步幅度相对较小,但通过合作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成绩提高的空间相对较小是一个原因,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为“学优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晶. 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东西南北, 2019, No.548(24):171-171.
[2]曾亮, ZENGLiang.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9(1):90-94.
[3]贠书杰, 耿磊, 秦体恒. 数学课程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8(00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