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恶性浆细胞病,病灶通常局限于骨髓内,在初诊或疾病进展过程中往往发生髓外浸润。MM髓外浸润一旦发生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MM髓外浸润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MM细胞归巢受阻、MM细胞侵袭力增强、新生血管形成增强、不依赖于骨髓基质的生长及增殖相关。黏附分子、趋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可为MM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笔者拟就上述4个方面对MM
【机 构】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恶性浆细胞病,病灶通常局限于骨髓内,在初诊或疾病进展过程中往往发生髓外浸润。MM髓外浸润一旦发生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MM髓外浸润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MM细胞归巢受阻、MM细胞侵袭力增强、新生血管形成增强、不依赖于骨髓基质的生长及增殖相关。黏附分子、趋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可为MM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笔者拟就上述4个方面对MM髓外浸润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MLL5蛋白作为三空腔结构蛋白质组(TrxG)蛋白家族的一员,在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LL5蛋白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部分血液系统肿瘤中均表现出MLL5基因表达下降。笔者拟就MLL5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微小RNA(miRNA)广泛参与生物体的发育、代谢及肿瘤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其中,miRNA-155与免疫调控的关系最为密切。miRNA-155的表达水平不仅影响T细胞分化方向,还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影响机体自身免疫、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等重要免疫过程。笔者就T细胞亚群分化、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及抗感染免疫等方面,对miRNA-155在各类免疫过程中对T细胞应答的调节作用进行总结。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又称为正向调节结构域锌指蛋白(Prdm)1,最初因其调控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而得名。近年,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Blimp-1在机体内同时发挥着肿瘤抑制因子、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与自我稳态的作用,并参与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等细胞的分化与免疫功能。本文就转录因子Blimp-1在各类免疫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
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间比例的协调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Treg与Th17均由初始CD4+ 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这意味着初始CD4+ T淋巴细胞的分化方向影响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Treg/Th17失衡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病理过程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与此同时,纠正失衡的Treg/Th17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向治疗策略及临床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抗CMV药物主要包括更昔洛韦及磷甲酸钠等,但抗CMV药物治疗容易导致病毒耐药及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致使HSCT后晚期的CMV感染比例增加。因此,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HSCT后CMV感染预防与治疗的新方法,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均证实细胞免疫治疗对于HSCT后CMV感染疗效良好,且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群体,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及调控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且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与急性白血病的病程进展、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现就Treg的分类,Tre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常用化疗药物对Treg的影响进行综述。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起源于骨髓。随着对EPC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其起源、类型及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EPC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PC在移植与恶性血液病、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及实体瘤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CL)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行HSCT的TCL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移植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为4例;发病中位年龄为35.0岁(19~67岁);接受自体HSCT(auto-HSCT)治疗为14例,异基因HSCT(allo-HSCT)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表现和转归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根据患者的预后分级情况,同时结合其年龄、体能状况、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对于MDS的诊治尤为重要。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的总有效率为40%~60%。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伴不良染色体核型时,可选择去甲基化治疗。血小板计数≥100×109/L与白细胞计数<3.0×109/L是预测去甲基化治疗MDS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浆细胞恶性肿瘤,以溶骨性破坏、免疫缺陷、肾脏损害为特点。近年来,MM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抑制剂硼替佐米的应用为MM患者带来希望,但部分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硼替佐米耐药。笔者拟就MM概述、UPS的组成与蛋白酶体的结构、硼替佐米用于MM的疗效等方面,对MM硼替佐米的耐药机制,如核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途径、蛋白酶体β5亚基(PSM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