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枪扫射、炮火轰炸、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把电玩、电子动画、电影、电视中的境况当真,因为,那只不过是给人们业余玩或是看的。然而,对于对于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来说,却难以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分开……
杀戮不是梦
“今天杀得真痛快!”小强一边往家走,一边回味着辉煌的战绩。
推开门,见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便蹑手蹑脚往屋里走。
“你给我站住!”妈妈说。小强站住了。“是不是又上网吧了?”“这不是放假吗?”小强低声争辩。
“一得空就往网吧跑,都10点了才回来。作业做完了吗?哪个学生像你,就惦着玩儿!”妈妈放下菜刀,回过身来问,“抽屉里的钱是不是你拿了?”小强嗫嚅着说:“我就拿20元……”
“以后不许再上网吧了,再去我打折你的腿!”妈妈气愤地说。小强也有点急了:“我都快升到50级了……”
“还跟我犟!我看你是欠揍。”妈妈说着,伸手抄起身边的擀面棍。
小强忙走进厨房,伸出双手阻拦:“别,别,现在是和平服务器,不能随意挑衅!”
“还敢说我挑衅?反了你了!”妈妈举起擀面棍。
“你要PK?我不怕。”小强大睁着眼睛,指着妈妈说。
“劈开?看我不劈了你!”妈妈说着向小强奔过来。
“那我也不客气了。”说着,他从身旁的刀架上抽出一把尖刀,大喊一声:“黑翼精灵来也”,猛然向前冲去。在这一瞬间,小强头脑里时空混淆了,虚拟和现实混淆了,他眼前呈现的是游戏《武林》中的场景,他看到的是肆意向他挑衅的敌人……
当妈妈在刀下沉重倒下去的时候,他才有些清醒,急忙蹭蹭手上的血,跑进屋打电话。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听大夫推门进来,趴在妈妈身上的小强,转过身捣蒜似的给大夫磕头,痛哭流涕地说:“求求你们了,快救救我妈妈吧!”
大夫蹲下身迅速把脉、试呼吸、听心音,最后扒开眼皮看了看,说:“她瞳孔都散了。”
“不,不,快给她加血!”“已经来不及了。”大夫摇摇头。
“给我妈加点血,她就活了,所有的游戏都是这样的。”
“孩子,生活不是游戏。”看着小强满脸血水混着泪水的惨相,大夫叹了口气,“你还是自己报警吧。”
痴迷不是孩子的错
对一般人而言,上面这个场景简直匪夷所思,但生活中却又真实地发生着。为什么会造成孩子沉迷虚拟世界呢?
首先,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把常常遭遇挫败的孩子逼上网络。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十分单一,那就是学习成绩。这就常常给孩子带来挫败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这种自卑感尤其强烈。相反,不断的通关、升级,获得金币、装备等虚拟奖励,虚拟财产,打败天下无敌手,影视中暴力英雄……现实世界很难实现的许多目标、理想,在虚拟空间都能得到满足,因而,成为孩子们能缓解紧张情绪,寻求解脱与满足并带来成就感的首选。
其次,越来越少的交际,把常常感到孤独的孩子留在网络。现代家庭,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现代居住方式又让没有失去了左邻右舍的玩伴。而且,许多双薪族家长或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平日忙于工作和应酬,孩子成为“留家孩子”。甚至一些年轻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至于没事干,买台电脑,买个掌上游戏机扔给孩子。孩子不来吵家长,就乐得耳根清静。
第三,越来越大的代沟,把常常无话可说的孩子拖在网络。时尚的服饰、时尚的语言、时尚的行为方式、时尚的偶像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可谓日新月异。孩子接受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两代人因年龄差异、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矛盾和冲突。孩子一方面在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不知所措,一方面又因不能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同而苦闷和彷徨。同时,由于命令式的训示,造成矛盾不断积累和自身成长的冲突中,甚至情绪难以控制。家庭里父母长辈、学校里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孩子只能选择网络。
第四,越来越大的偏差,把常常心理叛逆的孩子引向网络。部分家长自身对网络知之甚少,常常选择强行让孩子与电脑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尤其是个别家长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孩子有偏见。这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而增强了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
孩子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痴迷暴力游戏、影视,容易造成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混淆,以为虚拟世界是这样,真实世界也是这样,好像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和最好办法。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游戏或影视里解决问题的方法。严重者导致神志上虚实不分,把虚拟世界的杀戮情景运用到现实世界上。
清醒需要用心力
那么,如何把孩子从暴力游戏、影视的沉迷中拉出来,让他们分清虚拟与现实呢?
首先,要发现孩子潜能,为子女打造理想世界。“通向地狱去的道路往往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西方谚语)。家长要想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就要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即天赋、能力、兴趣和愿望出发,将孩子从数不尽的辅导材料、做不完的模拟试题、断不了的家教中解救出来。家长不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子女的身上,才能帮助他们确立适合于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的理想,建立责任感和良好愿望,才能减少孩子因挫折而去寻求虚幻中的满足。
其次,莫将虚拟世界看成洪水猛兽,创造平等对话的环境。很多家长谈网色变。其实,某种意义上,虚拟世界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正常、适度网上行为,对孩子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家长要认识到,虚拟世界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取决于如何应用,孩子在接受教育虚拟世界无法回避。家长要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工具,进入孩子的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他们。这样才能平等对话,增强相互了解,变堵为导,避免孩子过度沉迷网络,出现网络成瘾、多重人格、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其次,用丰富的文体活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网络、影视之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的活动,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将生活的热情投入现实中,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
第二,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扩大孩子社交面。针对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孩子在家期间,要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沟通,且要具备极好的耐心,注意时机、角度、语气等,避免一谈上网就上火情形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帮孩子搭建人际平台,让孩子与同学、左邻右舍的同龄人及亲属朋友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渠道。
第三,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认知,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网络是虚幻的,容易让人放纵意志和欲望的特殊空间,但现实生活不允许随心所欲,更不允许放纵意志和欲望。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增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免疫能力。
第四,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影响,诱导孩子的行为。不少年轻家长,本身就十分喜爱网络游戏、暴力色情影视,对于这些家长来说,自身要注意处理好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孩子从虚拟世界走出来。※
(责编 吴雨香)
杀戮不是梦
“今天杀得真痛快!”小强一边往家走,一边回味着辉煌的战绩。
推开门,见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便蹑手蹑脚往屋里走。
“你给我站住!”妈妈说。小强站住了。“是不是又上网吧了?”“这不是放假吗?”小强低声争辩。
“一得空就往网吧跑,都10点了才回来。作业做完了吗?哪个学生像你,就惦着玩儿!”妈妈放下菜刀,回过身来问,“抽屉里的钱是不是你拿了?”小强嗫嚅着说:“我就拿20元……”
“以后不许再上网吧了,再去我打折你的腿!”妈妈气愤地说。小强也有点急了:“我都快升到50级了……”
“还跟我犟!我看你是欠揍。”妈妈说着,伸手抄起身边的擀面棍。
小强忙走进厨房,伸出双手阻拦:“别,别,现在是和平服务器,不能随意挑衅!”
“还敢说我挑衅?反了你了!”妈妈举起擀面棍。
“你要PK?我不怕。”小强大睁着眼睛,指着妈妈说。
“劈开?看我不劈了你!”妈妈说着向小强奔过来。
“那我也不客气了。”说着,他从身旁的刀架上抽出一把尖刀,大喊一声:“黑翼精灵来也”,猛然向前冲去。在这一瞬间,小强头脑里时空混淆了,虚拟和现实混淆了,他眼前呈现的是游戏《武林》中的场景,他看到的是肆意向他挑衅的敌人……
当妈妈在刀下沉重倒下去的时候,他才有些清醒,急忙蹭蹭手上的血,跑进屋打电话。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听大夫推门进来,趴在妈妈身上的小强,转过身捣蒜似的给大夫磕头,痛哭流涕地说:“求求你们了,快救救我妈妈吧!”
大夫蹲下身迅速把脉、试呼吸、听心音,最后扒开眼皮看了看,说:“她瞳孔都散了。”
“不,不,快给她加血!”“已经来不及了。”大夫摇摇头。
“给我妈加点血,她就活了,所有的游戏都是这样的。”
“孩子,生活不是游戏。”看着小强满脸血水混着泪水的惨相,大夫叹了口气,“你还是自己报警吧。”
痴迷不是孩子的错
对一般人而言,上面这个场景简直匪夷所思,但生活中却又真实地发生着。为什么会造成孩子沉迷虚拟世界呢?
首先,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把常常遭遇挫败的孩子逼上网络。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十分单一,那就是学习成绩。这就常常给孩子带来挫败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这种自卑感尤其强烈。相反,不断的通关、升级,获得金币、装备等虚拟奖励,虚拟财产,打败天下无敌手,影视中暴力英雄……现实世界很难实现的许多目标、理想,在虚拟空间都能得到满足,因而,成为孩子们能缓解紧张情绪,寻求解脱与满足并带来成就感的首选。
其次,越来越少的交际,把常常感到孤独的孩子留在网络。现代家庭,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现代居住方式又让没有失去了左邻右舍的玩伴。而且,许多双薪族家长或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平日忙于工作和应酬,孩子成为“留家孩子”。甚至一些年轻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至于没事干,买台电脑,买个掌上游戏机扔给孩子。孩子不来吵家长,就乐得耳根清静。
第三,越来越大的代沟,把常常无话可说的孩子拖在网络。时尚的服饰、时尚的语言、时尚的行为方式、时尚的偶像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可谓日新月异。孩子接受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两代人因年龄差异、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矛盾和冲突。孩子一方面在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不知所措,一方面又因不能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同而苦闷和彷徨。同时,由于命令式的训示,造成矛盾不断积累和自身成长的冲突中,甚至情绪难以控制。家庭里父母长辈、学校里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孩子只能选择网络。
第四,越来越大的偏差,把常常心理叛逆的孩子引向网络。部分家长自身对网络知之甚少,常常选择强行让孩子与电脑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尤其是个别家长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孩子有偏见。这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而增强了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
孩子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痴迷暴力游戏、影视,容易造成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混淆,以为虚拟世界是这样,真实世界也是这样,好像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和最好办法。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游戏或影视里解决问题的方法。严重者导致神志上虚实不分,把虚拟世界的杀戮情景运用到现实世界上。
清醒需要用心力
那么,如何把孩子从暴力游戏、影视的沉迷中拉出来,让他们分清虚拟与现实呢?
首先,要发现孩子潜能,为子女打造理想世界。“通向地狱去的道路往往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西方谚语)。家长要想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就要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即天赋、能力、兴趣和愿望出发,将孩子从数不尽的辅导材料、做不完的模拟试题、断不了的家教中解救出来。家长不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子女的身上,才能帮助他们确立适合于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的理想,建立责任感和良好愿望,才能减少孩子因挫折而去寻求虚幻中的满足。
其次,莫将虚拟世界看成洪水猛兽,创造平等对话的环境。很多家长谈网色变。其实,某种意义上,虚拟世界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正常、适度网上行为,对孩子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家长要认识到,虚拟世界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取决于如何应用,孩子在接受教育虚拟世界无法回避。家长要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工具,进入孩子的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他们。这样才能平等对话,增强相互了解,变堵为导,避免孩子过度沉迷网络,出现网络成瘾、多重人格、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其次,用丰富的文体活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网络、影视之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的活动,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将生活的热情投入现实中,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
第二,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扩大孩子社交面。针对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孩子在家期间,要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沟通,且要具备极好的耐心,注意时机、角度、语气等,避免一谈上网就上火情形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帮孩子搭建人际平台,让孩子与同学、左邻右舍的同龄人及亲属朋友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渠道。
第三,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认知,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网络是虚幻的,容易让人放纵意志和欲望的特殊空间,但现实生活不允许随心所欲,更不允许放纵意志和欲望。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增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免疫能力。
第四,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影响,诱导孩子的行为。不少年轻家长,本身就十分喜爱网络游戏、暴力色情影视,对于这些家长来说,自身要注意处理好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孩子从虚拟世界走出来。※
(责编 吴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