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也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所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面对解决。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角度详细论述如何推进顺利高中历史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兴趣教学 实践活动 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17
高中历史一直是作为重点学科受到教师和教育部门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历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要具备以史为鉴的意识,能够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与事件,形成积极的历史观,把历史的学习与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引导作用。但是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中,学生难以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历史的学习也一直和被动、压抑等感觉联系起来。那么如何推进历史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学生的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可以有效减小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一方面,当前高中历史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局限,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导致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接受情况,上课无意中就以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为中心。一节课都在灌输知识,然后课下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时间,也没有思考的自由,历史的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功利性太强,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制,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
另一方面,教师上课只为提高学习效率,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围绕如何最快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课堂形式单一僵化,内容贫乏,到处都是背诵的内容,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这种没有其起伏和变化的教学方式感到厌倦,毫无兴趣可言。
鉴于以上的状况,我认为建立兴趣应该从三方面切入。第一,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过程,都要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自己只是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信,有了成就感学生会更愿意学习。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教师先不要让学生到课本上找答案,否则只会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而是通过五四运动过程的讲述让学生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大环境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开发,会很享受历史的思考过程,从而建立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历史的潜在教学资源。例如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对于课本知识以外的世界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者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历史资料,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为其开启一片广阔的历史天空,学生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就会更加积极地不断探索,可能由一个历史事件的查找又发现新的兴趣点。
第三,兴趣教学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对于网络和电脑很感兴趣,教师借助最新科学技术和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例如有历史专家的讲座播放、南京大屠杀图片的呈现、战争遗址的展示等,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兴趣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契机,因势利导,实现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培养其主体性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其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的重构和融合,在实践中锻炼历史思维的发展,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高中人数大量增加,为了方便教学,我们都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由于班级人数一般都较多,导致历史学习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多教师都觉得开展实践活动既浪费时间,又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往往会忽略这个环节。然而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其全面发展。因此怎么才能高效、顺利地展开实践活动呢?其实实践活动并不像有些教师认为的那样,就是领着学生出去参观历史遗迹等简单片面的实践,而是更为广阔、深入。
第一,可以定期举办历史辩论会,以历史上争论比较多的事件或人物展开辩论辩论,学生各抒己见,这需要学生课外合作准备充分的材料,在辩论中实现历史观的考查和知识的拓展。
第二,在一些节日或者庆祝活动的舞台上,鼓励学生表演历史故事。通过亲身的体验和表演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然后设置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进行有奖竞答环节,学生都会提前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和详细的故事情节等,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对于历史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含量,定期为学生举办历史讲座,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了解中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或者假期组织学生自愿到附近的省市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回忆历史事件与人物,并且在参观后写一篇感想,形成自己的反思。总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体验中建立历史观,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最后,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技巧可以给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一定的方向性,使学生快速掌握历史分析方法,而这也是当今高考注重的考查范围之一。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背诵,而忽视学生对于历史的分析能力的培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需求,因此技巧的掌握势在必行。
第一,历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联系的方法论指导,历史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因素处于联系当中,例如无论哪个时期的政治事件、文化变化都与当时的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
第二,辩证的思维是历史学习的一把钥匙,作为现代人,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也好、事件也好,都要发现其中的因果厉害,不可片面独断,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和束缚。例如有的历史题就是针对这个方面进行考察,看学生是否形成辩证思维,例如有的判断题说我国文革时期在经济上没有成就,这就是错误的。
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教材很明晰地把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经济、文化、政治等几个模块表现出来,但是历史是一个整体,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把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抽取,系统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总体特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技巧的学习包括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对于历史事件的形成发展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材料要找准关键词等等。总之,技巧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融合与内化。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论述,我们发现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随时变更其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反馈为中心,促进其不断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兴趣教学 实践活动 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17
高中历史一直是作为重点学科受到教师和教育部门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历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要具备以史为鉴的意识,能够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与事件,形成积极的历史观,把历史的学习与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引导作用。但是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中,学生难以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历史的学习也一直和被动、压抑等感觉联系起来。那么如何推进历史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学生的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可以有效减小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一方面,当前高中历史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局限,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导致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接受情况,上课无意中就以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为中心。一节课都在灌输知识,然后课下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时间,也没有思考的自由,历史的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功利性太强,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制,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
另一方面,教师上课只为提高学习效率,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围绕如何最快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课堂形式单一僵化,内容贫乏,到处都是背诵的内容,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这种没有其起伏和变化的教学方式感到厌倦,毫无兴趣可言。
鉴于以上的状况,我认为建立兴趣应该从三方面切入。第一,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过程,都要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自己只是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信,有了成就感学生会更愿意学习。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教师先不要让学生到课本上找答案,否则只会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而是通过五四运动过程的讲述让学生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大环境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开发,会很享受历史的思考过程,从而建立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历史的潜在教学资源。例如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对于课本知识以外的世界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者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历史资料,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为其开启一片广阔的历史天空,学生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就会更加积极地不断探索,可能由一个历史事件的查找又发现新的兴趣点。
第三,兴趣教学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对于网络和电脑很感兴趣,教师借助最新科学技术和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例如有历史专家的讲座播放、南京大屠杀图片的呈现、战争遗址的展示等,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兴趣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契机,因势利导,实现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培养其主体性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其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的重构和融合,在实践中锻炼历史思维的发展,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高中人数大量增加,为了方便教学,我们都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由于班级人数一般都较多,导致历史学习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多教师都觉得开展实践活动既浪费时间,又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往往会忽略这个环节。然而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其全面发展。因此怎么才能高效、顺利地展开实践活动呢?其实实践活动并不像有些教师认为的那样,就是领着学生出去参观历史遗迹等简单片面的实践,而是更为广阔、深入。
第一,可以定期举办历史辩论会,以历史上争论比较多的事件或人物展开辩论辩论,学生各抒己见,这需要学生课外合作准备充分的材料,在辩论中实现历史观的考查和知识的拓展。
第二,在一些节日或者庆祝活动的舞台上,鼓励学生表演历史故事。通过亲身的体验和表演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然后设置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进行有奖竞答环节,学生都会提前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和详细的故事情节等,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对于历史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含量,定期为学生举办历史讲座,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了解中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或者假期组织学生自愿到附近的省市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回忆历史事件与人物,并且在参观后写一篇感想,形成自己的反思。总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体验中建立历史观,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最后,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技巧可以给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一定的方向性,使学生快速掌握历史分析方法,而这也是当今高考注重的考查范围之一。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背诵,而忽视学生对于历史的分析能力的培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需求,因此技巧的掌握势在必行。
第一,历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联系的方法论指导,历史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因素处于联系当中,例如无论哪个时期的政治事件、文化变化都与当时的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
第二,辩证的思维是历史学习的一把钥匙,作为现代人,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也好、事件也好,都要发现其中的因果厉害,不可片面独断,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和束缚。例如有的历史题就是针对这个方面进行考察,看学生是否形成辩证思维,例如有的判断题说我国文革时期在经济上没有成就,这就是错误的。
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教材很明晰地把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经济、文化、政治等几个模块表现出来,但是历史是一个整体,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把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抽取,系统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总体特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技巧的学习包括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对于历史事件的形成发展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材料要找准关键词等等。总之,技巧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融合与内化。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论述,我们发现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随时变更其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反馈为中心,促进其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