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试卷的分析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该从课前充分准备、课堂认真组织、课后效果跟踪和巩固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好这三个方面,学生才能更加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真正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试卷讲评;试卷分析;答题技巧;教学效果
自2014年起,湛江市开始采用广东省统一命题中考试题,中考历史学科的试题显现出更为新颖灵活的特点,这种新的变化对我们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高试卷的分析质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犹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好中考的新方向,而且更应该注重以考促学、以考导学。通过对试题进行及时、科学、高效的的评讲,全面总结和科学的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夯实、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与技巧,从多角度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果。现我以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为例,结合我校初三学生的学情,谈谈我在历史试卷评讲课的一点体会,以便更好地开展初三教学工作。
一、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对2015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中的选择题分析,很容易发现出题者大量的运用史料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约占试题量的80%以上。从材料题上看,所选取的材料较往年更为新颖。史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史料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具体有以下五大类:古文史料、现代文史料、图表史料、图片史料、文学报刊类史料。而对这些史料的运用也呈多样化,具体有以下三大类:运用(古文、现代文或文学报刊类)史料创设情境,图片图表史料类比、归纳、分析,运用史料与时事相结合。
至此,我们可以窥视到未来历史试题的考查方向,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即从早期的背诵记忆到对史料解读,从照搬结论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重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思维。对于学生这些能力的考查,正是新课改下对教师、对学生的新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试题解答的情况分析来看,我校学生在对史料的解读主要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对史料的误读;二是无法解读史料。对史料的误读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如:2015年广东省中考题历史卷单项选择第四小题:“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此题是要读懂“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这一关键信息,但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理解能力较差,他们往往理解成“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还要多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无法找到正确的选项。而无法解读史料主要表现对新颖史料出无从下手,或者是遇到篇幅较长史料或者比较深奥难懂的古文史料,学生心理上就产生抗拒心理,无法认真细读史料。如:2015年中考省题历史卷中的综合材料分析题第26题的材料一出自宋代刘永的《望海潮》(古文史料);材料二出自《申报》中“就上海租界公园问题发表文章的统计表”(新颖材料,学生没见过,无法读懂材料,归纳材料);综合材料分析题第27题的材料二篇幅过长,学生无法从中找到关键信息等。
三、教师的应对策略
根据学生上述的情况,我在试卷评讲时会花大篇幅的时间对史料进行分析,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材料。第一,看材料的出处、时间或人物,从而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防止作答偏题;第二,教会学生分点阅读材料,明确每点的关键信息后,在进行归纳总结答题;第三,注意材料中的省略号、分号等关键性标点符号,这些符号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题的关键。当然,这些都这是答题的一些初步技巧。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断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同学在日常的考查中,注重史料的考查,让学生早接触、多接触,不断的积累对史料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解答题目。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堂评讲课能解决的问题,更是要老师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在中考做到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郑建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初中历史教学》 铜仁師范学院学报2004
[2] 矫丽娜《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3] 于友西《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建芳(1987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湛江,职务/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岭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岭南师院东方实验学校 524000)
关键词:试卷讲评;试卷分析;答题技巧;教学效果
自2014年起,湛江市开始采用广东省统一命题中考试题,中考历史学科的试题显现出更为新颖灵活的特点,这种新的变化对我们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高试卷的分析质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犹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好中考的新方向,而且更应该注重以考促学、以考导学。通过对试题进行及时、科学、高效的的评讲,全面总结和科学的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夯实、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与技巧,从多角度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果。现我以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为例,结合我校初三学生的学情,谈谈我在历史试卷评讲课的一点体会,以便更好地开展初三教学工作。
一、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对2015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中的选择题分析,很容易发现出题者大量的运用史料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约占试题量的80%以上。从材料题上看,所选取的材料较往年更为新颖。史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史料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具体有以下五大类:古文史料、现代文史料、图表史料、图片史料、文学报刊类史料。而对这些史料的运用也呈多样化,具体有以下三大类:运用(古文、现代文或文学报刊类)史料创设情境,图片图表史料类比、归纳、分析,运用史料与时事相结合。
至此,我们可以窥视到未来历史试题的考查方向,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即从早期的背诵记忆到对史料解读,从照搬结论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重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思维。对于学生这些能力的考查,正是新课改下对教师、对学生的新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试题解答的情况分析来看,我校学生在对史料的解读主要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对史料的误读;二是无法解读史料。对史料的误读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如:2015年广东省中考题历史卷单项选择第四小题:“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此题是要读懂“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这一关键信息,但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理解能力较差,他们往往理解成“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还要多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无法找到正确的选项。而无法解读史料主要表现对新颖史料出无从下手,或者是遇到篇幅较长史料或者比较深奥难懂的古文史料,学生心理上就产生抗拒心理,无法认真细读史料。如:2015年中考省题历史卷中的综合材料分析题第26题的材料一出自宋代刘永的《望海潮》(古文史料);材料二出自《申报》中“就上海租界公园问题发表文章的统计表”(新颖材料,学生没见过,无法读懂材料,归纳材料);综合材料分析题第27题的材料二篇幅过长,学生无法从中找到关键信息等。
三、教师的应对策略
根据学生上述的情况,我在试卷评讲时会花大篇幅的时间对史料进行分析,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材料。第一,看材料的出处、时间或人物,从而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防止作答偏题;第二,教会学生分点阅读材料,明确每点的关键信息后,在进行归纳总结答题;第三,注意材料中的省略号、分号等关键性标点符号,这些符号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题的关键。当然,这些都这是答题的一些初步技巧。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断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同学在日常的考查中,注重史料的考查,让学生早接触、多接触,不断的积累对史料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解答题目。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堂评讲课能解决的问题,更是要老师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在中考做到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郑建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初中历史教学》 铜仁師范学院学报2004
[2] 矫丽娜《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3] 于友西《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建芳(1987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湛江,职务/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岭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岭南师院东方实验学校 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