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之镜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7x8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永远是一个值得思索的命题,早前我们只能通过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对未来进行假设,但随着时间流逝,许多从前不敢相信的高科技都逐一成为了现实。那么,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是否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展现呢?事实上,创作媒介的演进一直伴随着艺术的观念发生变化,比如摄影、录像、3D视觉等技术的发展都为当代艺术带来了许多不同的视角,而多媒体艺术作品与传统绘画所不同的具象创作思维,无疑也更能吸引眼球。
  本次在位于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chi艺术空间举办的“真实、美、自由和金钱——社群媒体兴起后的艺术”多媒体群展,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26位艺术家参展,旨在展现来自技术、科学和美学的艺术创造在当下社会进程中对现实的映照与融合。chi艺术空间拥有3000平方米的场地,如此巨大的空间极易造成观者心理上的疏离感,但本次展出的多媒体作品因其在声音、光线、立体造型等多方面的特点,反而能够与观者形成一种有趣的互动。
  一进入展览现场,首先便看到徐文恺的作品《三维无限》,这件由金属片拼接而成的变动装置每隔几秒就会更改形态,不禁引发思考:人的出现究竟是否会促成机械装置的一些变化?这就需要人静下心来驻足观看每次变化的细微差别了。而刘真辰的《万花筒》则是另一件耐人寻味的作品,同时这也是本次展览中面积最大的一件作品——虚拟的万花筒被投影在巨大的白色幕布上,假如站得稍近一些,人的影子也会同时被投影上去,成为不停变化的图案的一部分,且毫无违和感。这种由作品所表现出的“兼容性”,是多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观者的参与直接影响感知层面,也会令作品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除此之外,香港导演杜琪峰也带来了电影《文雀》中从未公映过的7分钟片段,影像似乎经过减速处理,一帧帧极具风格化的图像将剧中三个主要角色在雨中的一次复杂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这件作品让你感觉到有那么一点儿紧张,来自爱尔兰的新锐艺术家大卫·奥锐利(David O’Reilly)的3D动画影片《深湖》(Black Lake)则会为你开启另一次奇妙而静谧的湖底冒险。伴随着日本音乐家World’s EndGirlfriend的美妙配乐,一群小鸭子在妈妈的带领下游向湖心深处,幽暗而深邃的画面渐次展开,如梦般使人沉醉。
  有时我们愿意相信科技将令生活更美好,但若想结果如此,人类首先必须克服虚荣心和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因此,本次展览策展人李振华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艺术为技术提供了什么,技术为艺术提供了什么?”同时他也给出了回答:“艺术品上出现的技术应该是节制的,不然就没有必要。”就让我们在科技所创造的无限想象空间中尽情遨游吧,当中许多美景很可能转瞬即逝。
其他文献
记得主题“圆梦”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微博上招募普通人,挑选其中一部分人,打算为他们在杂志大片里实现一把。最后我们搁置了这个计划,因为大多数人写出的梦想哪里是梦想,全是成功学的现实翻版。提到最多的,他们大多希望成为红毯明星、传奇名媛,又或者是游手好闲的富二代。哪里的聚光灯最闪亮,他们就希望自己是貌美如花的焦点。这个结果让我们措手不及,结结实实被打了一个大耳光。这哪里是梦想,活脱脱的是白日梦。  那我们
期刊
牦牛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以对抗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气候环境为代价,装点着那片物种稀少的雪域高原。现在,从它们身上梳下来的绒毛也能够用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并且它别致、古朴、清新墨口同雅,再加上异乎寻常的柔软光滑的质感,牦牛绒也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Shokay”品牌是这个浪潮的推进者,它致力于牦牛绒原料采集、加工技术培训以及纺织品的开发已经有六年时间了,
期刊
苦难跟贫穷也不一定時時都那么沉重。在任何一种命运与状态下都会有悲跟喜,人各有命。设计师yang yang的整个毕业系列在设计里用了很多T装跟男装的元素,偏向于用吊儿郎当率性邋遢宽大且层层叠叠厚重的布遮掩女性的柔美。  把设计灵感定位来自于劳动人民,工人阶级以及苦难中的人,发掘这些底层人民的着装特色是一件大胆和激进的创意。设计师yang yang一直特别喜欢老照片,尤其19世纪那些。以前人的衣服都是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电子播放器听歌,早已渐渐疏远了CD、专辑、唱盘,而唱片里的歌声质感,才是值得人们留恋的。为了纪念那段岁月,25togodesigr设计了这款City SKylinen城市CD架,把它当做设计师的怀念之品。  设计师的创作以城市的天际线、霓虹灯看板为灵感,将城市街道、工厂、大楼的意象转化成摆置CD的矮架,借由不同样式的工业市区模型,相互组合成一整片带有水泥冷调质感的城市街区
期刊
生活如果太表露无遗,那就没意思了,设计也是如此,偶尔来点儿善变的调调,如同手上翻转的魔方,亲手找寻其中的乐趣,是幸福的。来自台湾台南的木质家具手作组合icology与许多设计者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将作品的所有优点都让人一眼看穿,而是重在隐藏,收藏起多种功能,让你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场合,变化出对应的造型和用途。他们把这种设计理念称为“隐趣味”。  “小善变”木桌就是这么一款典型的“隐趣味”作品,在使
期刊
小时候的动画片《哆啦A梦》里,神奇的机器猫圆了大熊的梦想,也丰富了电视机前孩子们的童年。故事里,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只要用它的相机拍下,浇上神奇的水就能变成实物,或者将喜欢的东西画出来放在机器里就能成为实实在在的物件。这大概是每个孩子都想拥有的神奇机器,有了它就再也不用担心爸爸妈妈不允许买玩具了。也许你会说,动画片都是骗人的,但是在新兴技术的发展下,只要你想到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时种是英国皇
期刊
“浮游”本意指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也可以指当下年轻人一种看似无根无负重的、中间游离的生活状态。生活在科技日益发达、人们之间的关系却日渐疏离的今天,我们似乎对这种不确定开始有越来越明确的感知。此次在北京荔空间举办的“无差别Ⅱ——浮游”当代艺术展,展出的即是多位青年女性艺术家通过她们的作品来呈现人类社会当下的某种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并从中表现“浮游”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继2012年“无差别”当代
期刊
“不想成为意大利面的椅子不是好雕塑。”——艺术家巴勃罗·雷诺索(PabloReinoso)模糊了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功能性的椅子雕塑作品。4月25日至7月14日,巴勃罗带着他造型独特的椅子第一次来到中国展出,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轻松诙谐的“椅子曲”。  对于椅子的独到见解是巴勃罗所有艺术作品的灵魂,这也是它独一无二的原因——就像伊夫·克莱因对蓝色颜料的钟情以及蒙德里安对于几何元素的运用
期刊
我们常常用“人生像一张白纸”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过于单纯和平淡,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就像是在白纸上书写的过程。艺术家郭剑同样也认为“纸如人生”,“每当走过一段时间路程,记录在身心或者脸上的痕迹慢慢越来越明显,直到明白每道折痕的艰辛。伴随着经历的丰富,一张‘沧桑’的白纸皱了,也许不再锋利,但这种经历比最初的白纸要更加有力!也更能够感动着我”。因此,在艾米李画廊举办的借问——郭剑个展,就是郭剑用折纸的手
期刊
在老子与庄子的文字中,常提到无有,认为道的存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知何时始,不知何时终,无缘亦无故,“无有”即为“无限”。  “无和有是最常见的两种状态,失去和拥有,存在或不存在。它是最基础的,写在一起似乎又不基础,好像有哲理,但实际上又是最常见的。就像某种感觉,言语表达不清楚,又真实存在。”这是设计师李洋(绿金刚)关于自己的设计品牌“无有”的注解。多年追随的亦客亦友的人们都爱亲切又随便地称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