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2013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7000美元,我国已由低等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这个过程中,如何发展好经济,解决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聚集的冲突,从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现阶段我们要思考的。
中图分类号:F036.1
2012年,世界银行给出的中国基尼系数为0.48, 以超越了国际规定的0.4禁戒线。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现阶段我国主要问题,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等媒体做的关于最可能诱发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素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的占44%。贫富差距不仅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陷阱”,而且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中国要想顺利渡过“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就要重视贫富差距问题。因为城市内部贫富分化矛盾显著突出,城乡贫富差距研究学者甚多,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又不是很明显,所以城市贫富差距问题成为本文研究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收入随着GDP的不断增长而提高,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城市中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在相同的CPI指数下却承担着不同的生活压力有着不一样的恩格尔系数,而这些社会现实却没有在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当然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统计中是不可能划分那么细小的,但这并不代表城市中的贫富分化问题不值一提。
官二代、富二代的出现,草根文化、仇富心理盛行,都体现着在一个城市内,生活在金字塔底端的人群对每天都能亲身体会到的贫富差距的无奈与愤恨,理想的社会结构因该是橄榄形社会,而不是金字塔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在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迈进的阶段中,城市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房价过高,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只能住在城中村,出租房里,过着蚁族的生活。而高收入人群却住着奢华的别墅开着进口跑车。消费差异明显:富人吃着几万元一顿的菜饭喝着高档白酒而穷人却只能为一天十几元的花销精打细算,富人买的是国际顶级名牌而穷人却对装潢得高贵典雅的橱窗望而却步。医疗卫生方面:富人住的是高等病房看得专家门诊穷人确是“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系统中高收入者有三险一金,可以买商业保险,穷人却因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鲜少有这些保障措施。在这样一个精英循环的时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分化的加剧,富人更加重视教育挣更多的钱,而穷人由于缺乏资金或是资源放弃高等教育而变得越来越穷。户籍制度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外来人口进城居住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因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相应的城市优惠政策和城市公民的权力,而要承担起城市发展的动力来源责任和一切对他们不利的规章制度。
城市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个:1.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政策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按小平同志的设计要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三十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却造成了市场垄断,寡头经济,大部分的资金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滞后性使得政府部门不能以行政手段很好的控制贫富分化的产生。产业转型也是造成这一現象的原因。我国在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发展之初经济确实得到了高速快捷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09655.2亿元到2010年的401202.0亿元,十年间的发展是显著的,但是我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而没有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中国消费了大量的国内不可再生资源,调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换来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企业家和工厂工人之间的差距也由此出现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2.社会因素:工业的发展工厂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不同又产生了社会分层。处于一个社会阶层中的人一般很难自由向上流动,所以其获得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著名的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地位获得是由其教育水平决定的,而社会网络资源的利用也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低收入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往往不重视教育投资,因而也使贫困人群陷入一个循环:贫困—不重教育—没有社会资本的积累—贫困。而处于社会上层的精英们则通过对其原始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运用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从而产生贫富差距。3.制度因素:我国社会转型期时期体制上的漏洞导致的腐败与垄断使得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却发展相对缓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适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政策缺陷等体制上漏洞导致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官员凭借手中权力获得财富,商人利用贿赂腐蚀官员获得高利润项目的经营权。这些现象,造成大量的隐性收入,使财富不公正地累积到个别群体当中,使得某一群体的显性和隐性收入之和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产生了群体间的贫富差距。
城市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分析: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代中国经济的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我国9亿农民的人口资源为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远不是一种简单、补充性的机制,一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低收入群体也能在再分配中获益,但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城市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更多人要求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制度改革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多方面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级分化,在不影响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积极性的前提下,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另外,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既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也可调节收入差距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还可以在维持财政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2. 教育资源分配优化:①城市教育经费分配的合理化。城市中重点扶持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育拨款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但也要相对公平,不能让普通院校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而失去好老师,好的学习环境。②城市学校中教育设施建设的公平化。一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不能只对城市中上层阶级的孩子学习的学校建设做完善,也要兼顾公平的想到城市底层的孩子上学的学习环境如何。③师资力量的分配优化。一个学校老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收好的人才到各学校任教。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教育这个基础上缩小贫富差距。
3. 城市医疗保障改革。 城市医疗保障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发展城市医疗服务,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加强医疗行业监管。此外,还要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监管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缩小城市中的贫富差距。
4. 住房保障制度。 ①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性、义务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相结合的住房基金,是推进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作为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主体,开辟了除原有的国家、企业投资之外的一条长期、稳定地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资金来源渠道。②经济适用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③廉租房制度。廉租房制度是指政府或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保障的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即对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保证其住房达到社会最低生活标准。
5.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市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形成科学有序的转户常态机制;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自愿转户进城的,严格实行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确保转户居民同等享有市民待遇。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能够转换农民身份,快速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中等收入阶段的快速形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生动力”。
总结:我们应当将加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尽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扭转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克服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着力化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对于“城市化陷阱”,我们既要防止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控制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又要纠正目前中国的“浅度城市化”,为农民工提供均一和平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真正“市民化”。 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中国特有的各种风险挑战和陷阱诱因,但是,“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无疑是中国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并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准备来应对挑战。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1
2.人民论坛编委.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J].人民论坛.2010.17
3.王志浩.大国经济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0.
4.高杰,何平,张锐.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J]. 经济学动态. 2012.03
5.成思危.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J]. 拉丁美洲研究. 2011.03
6.人民论坛编委.“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突破口[J]. 人民论坛. 2011.04
中图分类号:F036.1
2012年,世界银行给出的中国基尼系数为0.48, 以超越了国际规定的0.4禁戒线。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现阶段我国主要问题,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等媒体做的关于最可能诱发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素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的占44%。贫富差距不仅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陷阱”,而且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中国要想顺利渡过“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就要重视贫富差距问题。因为城市内部贫富分化矛盾显著突出,城乡贫富差距研究学者甚多,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又不是很明显,所以城市贫富差距问题成为本文研究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收入随着GDP的不断增长而提高,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城市中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在相同的CPI指数下却承担着不同的生活压力有着不一样的恩格尔系数,而这些社会现实却没有在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当然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统计中是不可能划分那么细小的,但这并不代表城市中的贫富分化问题不值一提。
官二代、富二代的出现,草根文化、仇富心理盛行,都体现着在一个城市内,生活在金字塔底端的人群对每天都能亲身体会到的贫富差距的无奈与愤恨,理想的社会结构因该是橄榄形社会,而不是金字塔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在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迈进的阶段中,城市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房价过高,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只能住在城中村,出租房里,过着蚁族的生活。而高收入人群却住着奢华的别墅开着进口跑车。消费差异明显:富人吃着几万元一顿的菜饭喝着高档白酒而穷人却只能为一天十几元的花销精打细算,富人买的是国际顶级名牌而穷人却对装潢得高贵典雅的橱窗望而却步。医疗卫生方面:富人住的是高等病房看得专家门诊穷人确是“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系统中高收入者有三险一金,可以买商业保险,穷人却因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鲜少有这些保障措施。在这样一个精英循环的时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分化的加剧,富人更加重视教育挣更多的钱,而穷人由于缺乏资金或是资源放弃高等教育而变得越来越穷。户籍制度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外来人口进城居住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因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相应的城市优惠政策和城市公民的权力,而要承担起城市发展的动力来源责任和一切对他们不利的规章制度。
城市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个:1.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政策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按小平同志的设计要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三十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却造成了市场垄断,寡头经济,大部分的资金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滞后性使得政府部门不能以行政手段很好的控制贫富分化的产生。产业转型也是造成这一現象的原因。我国在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发展之初经济确实得到了高速快捷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09655.2亿元到2010年的401202.0亿元,十年间的发展是显著的,但是我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而没有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中国消费了大量的国内不可再生资源,调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换来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企业家和工厂工人之间的差距也由此出现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2.社会因素:工业的发展工厂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不同又产生了社会分层。处于一个社会阶层中的人一般很难自由向上流动,所以其获得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著名的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地位获得是由其教育水平决定的,而社会网络资源的利用也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低收入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往往不重视教育投资,因而也使贫困人群陷入一个循环:贫困—不重教育—没有社会资本的积累—贫困。而处于社会上层的精英们则通过对其原始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运用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从而产生贫富差距。3.制度因素:我国社会转型期时期体制上的漏洞导致的腐败与垄断使得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却发展相对缓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适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政策缺陷等体制上漏洞导致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官员凭借手中权力获得财富,商人利用贿赂腐蚀官员获得高利润项目的经营权。这些现象,造成大量的隐性收入,使财富不公正地累积到个别群体当中,使得某一群体的显性和隐性收入之和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产生了群体间的贫富差距。
城市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分析: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代中国经济的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我国9亿农民的人口资源为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远不是一种简单、补充性的机制,一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低收入群体也能在再分配中获益,但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城市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更多人要求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制度改革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多方面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级分化,在不影响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积极性的前提下,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另外,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既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也可调节收入差距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还可以在维持财政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2. 教育资源分配优化:①城市教育经费分配的合理化。城市中重点扶持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育拨款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但也要相对公平,不能让普通院校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而失去好老师,好的学习环境。②城市学校中教育设施建设的公平化。一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不能只对城市中上层阶级的孩子学习的学校建设做完善,也要兼顾公平的想到城市底层的孩子上学的学习环境如何。③师资力量的分配优化。一个学校老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收好的人才到各学校任教。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教育这个基础上缩小贫富差距。
3. 城市医疗保障改革。 城市医疗保障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发展城市医疗服务,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加强医疗行业监管。此外,还要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监管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缩小城市中的贫富差距。
4. 住房保障制度。 ①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性、义务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相结合的住房基金,是推进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作为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主体,开辟了除原有的国家、企业投资之外的一条长期、稳定地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资金来源渠道。②经济适用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③廉租房制度。廉租房制度是指政府或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保障的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即对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保证其住房达到社会最低生活标准。
5.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市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形成科学有序的转户常态机制;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自愿转户进城的,严格实行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确保转户居民同等享有市民待遇。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能够转换农民身份,快速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中等收入阶段的快速形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生动力”。
总结:我们应当将加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尽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扭转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克服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着力化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对于“城市化陷阱”,我们既要防止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控制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又要纠正目前中国的“浅度城市化”,为农民工提供均一和平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真正“市民化”。 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中国特有的各种风险挑战和陷阱诱因,但是,“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无疑是中国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并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准备来应对挑战。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1
2.人民论坛编委.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J].人民论坛.2010.17
3.王志浩.大国经济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0.
4.高杰,何平,张锐.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J]. 经济学动态. 2012.03
5.成思危.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J]. 拉丁美洲研究. 2011.03
6.人民论坛编委.“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突破口[J]. 人民论坛.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