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轻轻地从书架上抽出这本《昆虫记》,吹去封面上的灰尘,打开书页,我立刻感受到了来自田野的风。那混杂着稻谷与鲜花芳香的风,吹拂在脸上,我从中嗅出了一丝昆虫的气息,如此质朴,如此自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法布尔拿着放大镜蹲在地上的身影,因为我不仅痴迷于探寻奇妙的昆虫世界,还醉心于探寻那些鲜为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轻轻地从书架上抽出这本《昆虫记》,吹去封面上的灰尘,打开书页,我立刻感受到了来自田野的风。那混杂着稻谷与鲜花芳香的风,吹拂在脸上,我从中嗅出了一丝昆虫的气息,如此质朴,如此自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法布尔拿着放大镜蹲在地上的身影,因为我不仅痴迷于探寻奇妙的昆虫世界,还醉心于探寻那些鲜为人
其他文献
整本书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整本书阅读"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也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在目前学生普遍存在"浅阅读"的现状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阶梯式训练,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说,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是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一、知识清单1.作者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由于贫穷,法布尔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法国一种独特的学位,即高中学业结束的学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任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
奇妙的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有五彩缤纷的蝴蝶,有团结一致的蚂蚁,有不停鸣叫的金蝉,还有成群结队的蜜蜂……有一位科学家,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欢小昆虫,他就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生活简单,粗茶淡饭就可以了,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研究昆虫,并撰写出了科学巨著《昆虫记》!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朴素、优美,他把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写成了
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是什么?答案或许是昆虫。昆虫可以吃,对喜欢的人来说它们是罕见的美味;昆虫可以入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昆虫还可以玩儿,斗蛐蛐、爬树捉蝉其乐无穷;昆虫仿生设计更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等各个领域;甚至你喜欢的电影角色蜘蛛侠、蚁人、黄蜂女、螳螂女,都是从昆虫身上获得灵感而来。当然昆虫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麻烦。如果你生活在山多虫多、气候湿润的南方,晾在阳台的潮湿衣物可能会成为
相对以前的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有许多创新之处,尤其是对阅读课型的调整。统编教材课文设贤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增添了"课外阅读",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课型结构。"教读"重在教师运用一定教学策略带着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自读"重在学生用获得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而"课外阅读"则是进一步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自读"承载了学生由"教读"过渡到"课外
19世纪末,作为最有文学造诣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出了"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昆虫记》。《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是以动物界的昆虫为主角的自然科学类著作。与一般科普类作品不同的是,文中的科学表述非常严谨。书中的词句并非转述自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文章本身就是法布尔的学
在最新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名著导读课愈发受到重视。其实,名著导读课关键在于"导"和"读"。"导"是引导和指导,实际指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设计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是朗读和阅读,实际指以学生为主体,读出作家的情感以及思想。本文将会根据教学现状,并以《昆虫记》为例浅谈名著导读课的设计策略。
千万别看到这名字就跑,回来!你,还有你,坐好!慢慢看。告诉我,最近除了蟑螂、苍蝇、蚊子,你还看过什么昆虫?除了蚕宝宝,你还养过什么昆虫?如果你要花上一分钟来想这个问题,那就来看看这本书――变成小时候拿天牛吓唬女同桌的那个你,变成捉蚂蚱穿成一串串、收集知了壳的那个你,变成关心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的那个你――把自己收缩得像一颗心那样大小,敬畏地看这个世界。
"你们是刨开虫子的肚子,我却是活着研究他们;你们倾心关注的是死亡,而我悉心关注的是生命。"——法布尔。这位昆虫界的"疯子",用他自己最独特、大胆的方式,五十年来每天与昆虫朝夕相处,与他们结为挚友,深入昆虫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与其他生物学家为伍,他的内心真正好奇、真正想要研究了解的,不是昆虫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