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法律思想评述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有狭义、广义之分,孔子之礼应从广义上去理解,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孔子之礼继承了周礼,但绝不是对周礼的完全恢复。作为具有国家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礼”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护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的统治秩序。礼仁、孝道、德政、人治是孔子法律思想的四项基本内容,其中礼是孝治、德政、人治的基础,后三者要以礼中心,符合礼的要求。孔子之礼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在君权专制的宗法等级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等级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融。
  关键词:孔子;法律思想;礼
  孔子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法律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为礼仁、孝道、德政及人治。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重点评述孔子法律思想当中的“礼”:第一,孔子之“礼”的含义;第二,孔子之“礼”的渊源;第三,孔子之“礼”作为具有国家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的作用;第四,孔子之“礼”与其法律思想体系中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五,孔子之“礼”的终极目标。
  一、孔子之“礼”的含义
  礼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礼与祭祀有关,这就得从礼的起源说起。中国古代早期法制文明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法律制度以源于原始习惯和传统习俗的习惯法为主,法律渊源主要包括礼与刑两大部分组成。礼基本上是由史前社会的信仰崇拜和宗教禁忌等祭祀礼仪规则及伦理道德、习俗改造而成,简言之,礼源于祭祀。因此狭义的礼仅指与祭祀有关的礼节仪式以及由此演变而来典章制度。广义上的礼内容十分广泛,《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由此可以看出,举凡国家政治、军事、司法、行政、道德教化、丧葬嫁娶、宗教祭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在广义的礼中,当然也包括狭义上的礼。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论语》中讲“礼”75次,包括“礼乐”并言的,这当中有与祭祀有关的,如“祭之以禮”(《论语·为政》),而大部分与祭祀无关:“麻冕,礼也”(《论语·子罕》),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之礼,“拜下,礼也”(《论语·子罕》)是说臣下觐见之礼,“然则管仲知礼乎”(《论语·八佾》)句中的“礼”是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因此孔子所提倡的“礼”显然应从广义上去理解。
  孔子之礼应当具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国家颁布的成文的或认可的不成文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如“邦君树塞门”(《论语·八佾》)是说国君殿堂之礼;“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论语·八佾》)是说国君相交之礼;再如“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是说士人丧葬祭祀之礼。这些“礼”都与贵族有关,它们的主要适用于统治阶层。第二,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各种礼节、习俗,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同姓不婚等即此礼也。这里的“礼”适用于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外的一般民众。第三,人们在行为和道德上所应恪守的总原则,如“事君尽礼”(《论语·八佾》)、“立于礼”(《论语·泰伯》)等皆此礼也,当然这里的“礼”也是有等差的,即士人有士人立身处世之原则,庶民亦有庶民安身立命之原则。
  二、孔子之“礼”的渊源
  孔子在论及礼时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即礼是不断地被传承着并且被修正着的。相传周公为维护周的统治秩序曾制礼作乐,而在周公之前“礼”已经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规范、礼仪习俗而广泛存在着,那么周公肯定是在已有之礼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补充而使礼成为符合周的统治要求的“周礼”的。孔子十分向往西周早期的统治,他曾不无感慨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孔子之礼继承了周礼,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孔子之礼绝不是对周礼的完全恢复,一者由于年代久远与文献失载的关系,周礼的许多内容已不得而知,根本无法恢复,再者孔子很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人心思变的时代,周礼不一定全部符合其所处时代的要求。孔子对周礼也是有“所损益”的,比如“夏的历法是以立春之月为一年的第一月,周的历法以冬至之月为一年第一月。夏历便于农业生产,周历不便于农业生产”,所以孔子主张“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按照杨伯峻先生的说法,这“便是对周礼的改变”;再比如“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因为俭省的原因而用黑丝代替麻,这显然也是孔子对旧礼有“所损益”的地方。
  三、“礼”作为具有国家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之作用
  孔子继承了周公的“礼治”思想,主张用“礼”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一举一动,所谓“齐之以礼”(《论语·为政》),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在国家的治理上,统治者也要“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具体的要求乃“亲亲”与“尊尊”,“亲亲”重家,“尊尊”重国。“亲亲”就要“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要做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尊尊”就要“以正君臣”,做到“君仁、臣忠”,“大臣法、小臣廉”。但是“在西周,因实行宗法分封制,家即是国,国即是家,家国一体”,因此无论是“亲亲”还是“尊尊”,其主要作用都是维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的统治秩序。
  四、“礼”与孔子法律思想体系中其他内容的关系
  孔子法律思想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为国以礼,礼仁结合;第二,以孝为本,孝治天下;第三,为政以德,德主刑辅;第四,为政在人,圣王政治。总的来说,“礼”是孝治、德政、人治的基础或者说是指导原则,后三者在实际操作中要以礼为中心,符合“礼”的要求,以下分别论述。   (一)孝与“礼”
  孝道要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认为要做到“孝”就要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明确表示孝不能与“礼”的原则相背离。前文已经说过,“礼”的最主要作用是维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的统治秩序,而无论是“亲亲”还是“尊尊”,都含有
  “孝”的成分在其中。孝乃“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以孝治天下体现在司法上即是“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孔子从维护宗法伦理和家庭稳定的角度出发公开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二)“德政”与“礼治”
  孔子提倡统治者要重“德”,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是“为国以礼”的要求,换言之,可以说“德政”是达到“礼治”的手段。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用政令和刑罚这种强制手段来治民,只能使人民暂时免于犯罪,却不能使人民感到可耻;只有以礼德为治,才能使人民有羞耻之心,而从内心归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否认“刑”的作用,但他强调更多的是“刑”的不足,因此孔子注重道德教化,德主刑辅,先教后杀,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论语·尧曰》)。
  (三)“人治”与“礼治”
  “礼治”是“人治”的基础,而“礼治”又要靠“人治”来实现。所谓“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里的人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并且具有超凡智慧的圣贤之士。在孔子的心目中,尧、舜、禹、汤、文、武正是这样的圣贤之士,只要有他们来统治天下,再有皋陶、伊尹这样的贤臣辅佐之,那么就能够出现孔子理想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的美好社会局面。孔子曾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阳货》)。显然,在孔子眼里,平民百姓是无知“小人”,只能供统治者役使,根本没有资格“为政”。在这个问题上,也许朱熹的话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朱熹说“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稟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期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五、孔子之“禮”的终极目标
  “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要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而社会关系总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为中心的关系无外乎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孔子之礼是人们在行为和道德上所要恪守的总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不能越礼悖制,要通过礼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以使人际关系达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各安其位、各守其分,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是自然和谐的,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上,孔子主张人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如他主张“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即是要求统治者要重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规律,合理安排役使百姓的时间。再如孔子“慎终追远”(《论语·学而》)的思想,作者认为对祖先的崇敬除了孝道的要求外,更多的体现着古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崇拜,而从根本上讲这又与古人不发达的、经验主义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此不赘述。总之,孔子是想以礼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实现与宗法等级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共融共存、共同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孔子之礼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在君权专制的宗法等级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等级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融。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王存河.治道变革与法精神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刘新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礼记》
  [9]《孝经》
  作者简介:
  张雷(1988~ ),男,甘肃天水人,四川民族学院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流程监控是检察机关案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发挥着提升办案活动规范程度的重要作用。基层检察院流程监控工作存在监管力量薄弱、制约手段单一、沟通交流不畅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提高。本文以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做法为视角,为提升流程监控工作质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基层;流程监控;监督管理  一、流程监控概述  流程监控,是指对人民检察院正在受理或者办理的案件(包括对控告、举报、申诉
期刊
检察院是人民的检察院,检察工作是治国理政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必须把“人民”永远摆在最高位置,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检察工作的全过程。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检察视角  以人民为中心,为检察机关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评价检察工作提供了一个“金”标准。  (一)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检察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准确把握司法新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期刊
摘 要:有借条的民间借贷和以借条为名的诈骗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非常相似之处,二者都有借条,但有借条的借贷究竟是属于民间借贷纠纷还是构成以借条为名的诈骗罪,关键看借款人借钱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构成诈骗罪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没有,则可排除诈骗罪的可能性。而认定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的用途、面对出借人催还的态度、借款时是否采用了否虚构事实和隐
期刊
摘 要:“枫桥经验”至今仍然是全国政法系统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代,社会正发生着深刻转型,从“枫桥经验”是社会综合治理的成功和成熟经验、检察机关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两方面考虑,将“枫桥经验”结合到当前的检察工作中去,将是检察机关的势在必行。通过宽严相济打击刑事犯罪、全面加强刑事检察监督、全面深化民行检察监督的实践和发挥控申职能优势加强信访接待工作、把握侦监公诉职能强化刑事和解办理、探索检察
期刊
摘 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2018年12月,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报告》,提出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场景整合分析的新方法——ASMI四步法,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对当前数字音乐版权行业发展遇到的难题,采用ASMI四步法进行分析,逐步论证区块链技术对解决数字音乐行业版权痛点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区块链;去中心化;数字音乐版权;ASMI四
期刊
摘 要:我国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不同的理论,都无法完全解决我国公司自治中产生的纠纷,特别是不同规模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问题。而自治说、契约说、以及折衷说和新折衷说,能够解决一部分的纠纷问题,但是经济发展和公司的不断诞生,带来的经济纠纷不断的增加,对公司法立法,司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公司法的理论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其达到平衡。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法律性质  公司章程,作为公司
期刊
摘 要:微信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交工具,具有网上聊天、支付、购物等多种功能。伴随着微信使用的普及,微信证据也逐渐进入司法视野。微信证据除了具有一般电子证据的特征,还有其所独有的转化的物化性、使用的开放性的特点。正是基于此,使得微信证据的认定工作陷入尴尬的境地。微信证据认证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一是“点对点”式的封闭沟通,篡改操作容易,难以认定真实性。二是微信证据的种类多样,难以认定关联性。  关键词:电
期刊
摘 要:充分发挥公证特有的职能作用,加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形成约束机制,协助做好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日常工作依法依规进行,迫切需要公证机构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关键词: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公证法律服务  一、深圳市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管理立法背景及现状  《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于1994年4月29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9月4日深圳市
期刊
摘 要:新形式下,如何加强侦诉合力,提高刑事指控能力,形成侦诉协同大控方新格局,是检侦机关共同面对的问题。大控方格局的构建,首要任务是将新的证据要求,通过检察中间环节向侦查机关进行传导,提高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侦查、监督侦查的能力。建设驻公安派出所检察室,不仅使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活动,将法律监督工作的触角前移,也是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侦诉协同;大
期刊
摘 要:宪法意识,是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理论和心理的统称。宪法意识的高低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储备力量,加强对其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的培育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我校大学生的宪法意识现状和薄弱表现入手,分析我校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提升我校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宪法意识;问题;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