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2018年12月,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报告》,提出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场景整合分析的新方法——ASMI四步法,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对当前数字音乐版权行业发展遇到的难题,采用ASMI四步法进行分析,逐步论证区块链技术对解决数字音乐行业版权痛点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区块链;去中心化;数字音乐版权;ASMI四步法
一、引言
2018年12月,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报告》,基于区块链核心应用价值研究和应用案例综合分析,提出应用场景选择新方法——ASMI四步法①。该方法以业务痛点为出发点,以“分析识别(行业痛点识别)、综合归类(原因分析归纳),匹配映射(与区块链技术匹配映射)以及归纳总结(区块链适用度归纳总结)”的四步方法,逐步分析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具体业务问题之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ASMI四步法的整合分析,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分析识别:数字音乐版权行业痛点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互网络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用户付费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数字音乐产值飞速增长。《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580.6亿元,同比增长9.6%,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23亿人,用户渗透率为66.4%,仅次于网络视频。大量原创音乐作品的出现,给版权认证、交易方式和版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挑战,确权困难、用权困难、维权困难的“三难”问题制约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此外,数字音乐作品的版权归属和收益分配等也成为阻碍音乐产业现实发展的重要难题。
三、综合归纳:数字音乐版权行业痛点原因分析
(一)确权困难
1.版权认证周期较长
我国现行版权确权登记主要通过国家版权局和各省版权中心进行,通常情况下需经历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颁证、送达等阶段,至少约30个自然日。由于数字音乐作品流通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作品一经产生并上传网络,短期内即面临被广泛传播的风险,一段期间以后难以确认原始著作权人。
2.数字版权侵权現象严重,难以确认版权归属
在技术层面,随着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音乐作为短视频平台、自媒体等泛娱乐平台的构成元素之一,成为博取流量以及关注度的“重头戏”,大量网络用户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音乐版权的侵权力度;在现实层面,经济利益驱动使得盗版利益模式呈现产业化趋势,且该盈利模式极易被复制,大量产品经销商愿意借此平台付费发布广告,促进了盗版产业链的形成和巩固。
(二)维权困难
1.著作权人取证困难,举证难度大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作品一旦完成则自动取得保护,登记并非版权取得的必要程序。而在发生侵权案件时,根据我国举证责任规则,举证责任应由著作权人承担。由于网络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时空限制性②,侵权人难以存留有效证据,仅凭借截图等电子证据难以直接证明证据的真实性以及关联性,这要求著作权人提供其他辅佐证据或采用公证手段,维权成本高,影响侵权认定。
2.损失数额难以确定
影响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客观标准的确认,二是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观证明。③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以及法定赔偿为确认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要方法。客观裁判标准有所规定,但介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权利人实际损失以及违法所得难以明确计算。此外,由于立法并未强调须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经验法则等的约束,缺乏可操作性,所以我国现行立法赋予法官确定版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裁量权有失补充性和限制性。④法定赔偿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适用,法官自由裁量权实施过度⑤,不利于版权的法律保护。
(三)用权困难
1.版权交易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版权交易方式存在着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手续繁琐等弊端,对于强调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原创作者的数字版权保护十分不利。
2.公众版权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行业起步较晚,社会对版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较弱,加之知识产权成果的无形性,公众难以树立明确的版权保护意识,在版权保护尤其是音乐版权保护领域,对盗版音乐作品呈包容态度,接纳程度较高,“盗版非盗窃”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利于数字音乐版权的保护。
四、匹配映射:痛点原因类别与区块链技术匹配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概念及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加密链式区块结构和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对数字进行验证、存储、生成和更新工作,并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⑥其主要特征体现在:
第一,去中心化。通过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以及服务器的支撑,区块链技术实现各种活动的同步进行,排除第三方平台介入,成为完全去中心化⑦的点对点网络。
第二,安全性。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利用公钥和私钥进行信息加密、数字签名以及登录认证,确保了传递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此外,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分布式存储模式,对于区块链参与者“身份隐私性”和对于记录内容、合约逻辑等“数据的机密性”方面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时间戳。区块链自身呈现链式结构,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在链上依次排列,链与链之间存在去中心化分布的节点。时间戳是加盖于每个节点处的时间凭证,用于记录该区块数据的写入时间,可用来证明该数据的真实存在性,为公证、登记等对时间敏感度较高的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第四,灵活性与透明性。基于节点去中心化分布模式和可编程脚本系统,其容纳量可随工作量激励机制而继续拓展,根据不同需求来分叉出新版本,加强了区块链应用的灵活性,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该系统其他部分继续运转。同时,所有登记、交易记录均可被追踪和查询,有利于根据实务中的需要进行举证和维权。
关键词:区块链;去中心化;数字音乐版权;ASMI四步法
一、引言
2018年12月,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报告》,基于区块链核心应用价值研究和应用案例综合分析,提出应用场景选择新方法——ASMI四步法①。该方法以业务痛点为出发点,以“分析识别(行业痛点识别)、综合归类(原因分析归纳),匹配映射(与区块链技术匹配映射)以及归纳总结(区块链适用度归纳总结)”的四步方法,逐步分析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具体业务问题之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ASMI四步法的整合分析,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分析识别:数字音乐版权行业痛点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互网络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用户付费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数字音乐产值飞速增长。《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580.6亿元,同比增长9.6%,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23亿人,用户渗透率为66.4%,仅次于网络视频。大量原创音乐作品的出现,给版权认证、交易方式和版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挑战,确权困难、用权困难、维权困难的“三难”问题制约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此外,数字音乐作品的版权归属和收益分配等也成为阻碍音乐产业现实发展的重要难题。
三、综合归纳:数字音乐版权行业痛点原因分析
(一)确权困难
1.版权认证周期较长
我国现行版权确权登记主要通过国家版权局和各省版权中心进行,通常情况下需经历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颁证、送达等阶段,至少约30个自然日。由于数字音乐作品流通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作品一经产生并上传网络,短期内即面临被广泛传播的风险,一段期间以后难以确认原始著作权人。
2.数字版权侵权現象严重,难以确认版权归属
在技术层面,随着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音乐作为短视频平台、自媒体等泛娱乐平台的构成元素之一,成为博取流量以及关注度的“重头戏”,大量网络用户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音乐版权的侵权力度;在现实层面,经济利益驱动使得盗版利益模式呈现产业化趋势,且该盈利模式极易被复制,大量产品经销商愿意借此平台付费发布广告,促进了盗版产业链的形成和巩固。
(二)维权困难
1.著作权人取证困难,举证难度大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作品一旦完成则自动取得保护,登记并非版权取得的必要程序。而在发生侵权案件时,根据我国举证责任规则,举证责任应由著作权人承担。由于网络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时空限制性②,侵权人难以存留有效证据,仅凭借截图等电子证据难以直接证明证据的真实性以及关联性,这要求著作权人提供其他辅佐证据或采用公证手段,维权成本高,影响侵权认定。
2.损失数额难以确定
影响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客观标准的确认,二是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观证明。③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以及法定赔偿为确认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要方法。客观裁判标准有所规定,但介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权利人实际损失以及违法所得难以明确计算。此外,由于立法并未强调须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经验法则等的约束,缺乏可操作性,所以我国现行立法赋予法官确定版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裁量权有失补充性和限制性。④法定赔偿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适用,法官自由裁量权实施过度⑤,不利于版权的法律保护。
(三)用权困难
1.版权交易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版权交易方式存在着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手续繁琐等弊端,对于强调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原创作者的数字版权保护十分不利。
2.公众版权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行业起步较晚,社会对版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较弱,加之知识产权成果的无形性,公众难以树立明确的版权保护意识,在版权保护尤其是音乐版权保护领域,对盗版音乐作品呈包容态度,接纳程度较高,“盗版非盗窃”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利于数字音乐版权的保护。
四、匹配映射:痛点原因类别与区块链技术匹配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概念及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加密链式区块结构和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对数字进行验证、存储、生成和更新工作,并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⑥其主要特征体现在:
第一,去中心化。通过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以及服务器的支撑,区块链技术实现各种活动的同步进行,排除第三方平台介入,成为完全去中心化⑦的点对点网络。
第二,安全性。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利用公钥和私钥进行信息加密、数字签名以及登录认证,确保了传递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此外,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分布式存储模式,对于区块链参与者“身份隐私性”和对于记录内容、合约逻辑等“数据的机密性”方面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时间戳。区块链自身呈现链式结构,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在链上依次排列,链与链之间存在去中心化分布的节点。时间戳是加盖于每个节点处的时间凭证,用于记录该区块数据的写入时间,可用来证明该数据的真实存在性,为公证、登记等对时间敏感度较高的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第四,灵活性与透明性。基于节点去中心化分布模式和可编程脚本系统,其容纳量可随工作量激励机制而继续拓展,根据不同需求来分叉出新版本,加强了区块链应用的灵活性,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该系统其他部分继续运转。同时,所有登记、交易记录均可被追踪和查询,有利于根据实务中的需要进行举证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