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微时代下的传播呈现出流动化、迷你化、瞬时性和扁平化的特征。高校教学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部门,微时代背景下,对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微时代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教学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发展
微时代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强调知识的实践。微时代下,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需要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现存问题
(一)高校计算机课程教材和设备具有滞后性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有各种系统软件的更新换代。但高校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版本较旧,其中内容落后于主流系统软件,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同时,高校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其中安装的系统和软件版本较旧,不利于学生紧跟时代。高校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和设备所具有的滞后性,极大的制约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这样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也不能够应对时代的变化[1]。
(二)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
微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当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随之改变。但当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高等计算机语言等编程知识为主,这些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相當难度。一些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由于学习难度大,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挫折,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个僵硬的死循环,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实用度不高[2]。
(三)高校计算机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
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包括C语言、C++语言、JAVA语言、CSS语言等,然而高校计算机课程安排课时较少,过多的教学内容和过少的课时安排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同时,过多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无从下手,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四)高校计算机课程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微时代背景下,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只有懂得数据分析和具有大数据理念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应当转变传统以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纸面考试的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转而使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关键。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创新发展建议
(一)更新高校计算机课程教材和设备
高校应当对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同时,对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电脑中安装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更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能够在课后利用教程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使用最新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人才。
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还可以使用微课程等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贴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采用先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二)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同时,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微概念”,帮助学生树立大数据分析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微时代计算机的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化计算机人才。
(三)完善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高校必须根据微时代的特征,提高对微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能够体现微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块。高校应当对当前市场所需求的计算机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时代发展需要制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扩展计算机教学领域,增强学生对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理论、技术和软件都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四)创新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
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能够对学生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微时代下,高校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课程考评中,应当采用日常表现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的掌握。
在成绩考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笔试成绩作为考评依据的传统做法,在重视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学生计算机知识的使用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考核与学生本身的专业需求相结合,提高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的实用性。
三、总结
微时代发展下,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高校应当将微时代下“数据分析”、“大数据”等理念融入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对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教材和设备具有滞后性,课程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不合理,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应当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发展,提高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冬燕,1979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海江.微时代计算机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4):210-211.
[2]朱琳.微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电子测试,2016,(09):78-79.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发展
微时代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强调知识的实践。微时代下,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需要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现存问题
(一)高校计算机课程教材和设备具有滞后性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有各种系统软件的更新换代。但高校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版本较旧,其中内容落后于主流系统软件,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同时,高校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其中安装的系统和软件版本较旧,不利于学生紧跟时代。高校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和设备所具有的滞后性,极大的制约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这样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也不能够应对时代的变化[1]。
(二)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
微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当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随之改变。但当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高等计算机语言等编程知识为主,这些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相當难度。一些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由于学习难度大,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挫折,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个僵硬的死循环,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实用度不高[2]。
(三)高校计算机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
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包括C语言、C++语言、JAVA语言、CSS语言等,然而高校计算机课程安排课时较少,过多的教学内容和过少的课时安排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同时,过多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无从下手,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四)高校计算机课程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微时代背景下,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只有懂得数据分析和具有大数据理念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应当转变传统以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纸面考试的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转而使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关键。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创新发展建议
(一)更新高校计算机课程教材和设备
高校应当对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同时,对计算机课程所使用的电脑中安装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更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能够在课后利用教程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使用最新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人才。
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还可以使用微课程等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贴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采用先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二)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同时,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微概念”,帮助学生树立大数据分析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微时代计算机的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化计算机人才。
(三)完善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高校必须根据微时代的特征,提高对微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能够体现微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块。高校应当对当前市场所需求的计算机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时代发展需要制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扩展计算机教学领域,增强学生对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理论、技术和软件都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四)创新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
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能够对学生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微时代下,高校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课程考评中,应当采用日常表现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的掌握。
在成绩考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笔试成绩作为考评依据的传统做法,在重视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学生计算机知识的使用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考核与学生本身的专业需求相结合,提高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的实用性。
三、总结
微时代发展下,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高校应当将微时代下“数据分析”、“大数据”等理念融入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对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教材和设备具有滞后性,课程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不合理,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应当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发展,提高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冬燕,1979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海江.微时代计算机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4):210-211.
[2]朱琳.微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电子测试,2016,(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