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教师发展目标的几个原则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vv5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各类学校都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头等大事来抓。许多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不仅让教师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而且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努力让教师具备“长方体”素质(“长”指所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宽”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一些学校还特地为教师成长设计了“发动机”:读书沙龙、案例反思、随笔提升……但仔细审视这些计划时,明显有以全面量化代替传统定性考核的倾向。那么制订教师发展目标到底应该坚持和贯彻哪些原则呢?
  首先,发展目标的制订要讲究“民主性原则”。教师发展目标的制订出台必须走群众路线,要与被管理者主体进行细致的沟通,求得全体教师心理的认同,让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没有这些铺垫茫然拿出新举措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集中开会,提出改革A管理方案,然后组织讨论乃至个别沟通,让广大教师通过学习讨论取得共识,看清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上进的热情。一些学校管理者撇开教师,自行制订目标计划,常常导致教师的抵制甚至对立,计划无法付诸执行。
  第二,发展目标的制订要符合”可行性原则“和”现实性原则“。教师发展目标的制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符合当地的教育实情和学校教师实际。从不少学校制订的目标来看,明显与当地教育实情、教师现实素质情况不符,标准定得普遍过高。如一个乡制订的计划,要求全乡中小学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10万字以上,撰写、摘抄、剪贴教学札记每学期1万字以上” ;“承担乡级以上教研课题。”而它的教师现状是“全乡仅民师和工人出身的就占一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离开了教参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出不好练习题。”如此目标就连一般县级学校尚难以达到。对这些教师的培养首要是进行必要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观摩、指导、示范,让其早日过了课堂教学这一关。再如,一所学校竟然要求教师每周要写近10篇所谓的“稿”,什么教学随笔、课后反思、什么论坛发言稿、说课稿……
  第三,发展目标的制订要注意“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教师应该定性定量结合,定性为主,适当定量。但许多学校制订的是全面的量化考核细则,一级指标七八项,二级指标几十项,一些项目甚至还有三级指标。量化方案越细越难以操作。而且教师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都可量化的,例如与学生谈话交心,转化后进生等,如何量化?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创新,有多少能够去量化?有人说,量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石。殊不知,目标管理之量化原本是西方用于现代企业的。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产品”是活生生的“人”而绝不能用全盘量化的办法;这早已被认定是不合适的了。
  第四,发展目标制订要体现“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管理方案的精髓。既然是量化、细化,就应该反复斟酌,注意量化内容和分值标准的科学性,减少矛盾冲突和漏洞。比如一学校规定:“电教技能测查合格者给6分,不合格者给4分,未参加者此项不给分。”表面看似合理却经不起揣摩:未参加不表示不合格,不给分没有道理;确因不可回避的(诸如生病等)因素不能参加测试,而不给连不合格都可以得到的4分,岂不太缺少人情味,太不人性化了?不合格还能给4分,那么再差的人也愿意混着参加测查,反正能得到4分。再比如,有的学校在计算工作量时,将语、数、外、理、化一节算一节,将政、史、地、生1~2节算一节,音、体、美、劳1~5节算一节。科学性在哪里?凡此种种,不耐推敲。
  第五,发展目标的制订要突出“激励性原则”。科学地制订教师发展目标应该是脚踏实地地制订一般要求,让广大教师“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而不是好高骛远,教师“跳死了”也“摘不到桃子”。同时,提出倡导性目标,即注意制度的导向性,建立激励机制,对达到高一级标准的予以奖励。另外,还要对闷头行路,“不愿抬头摘桃子”,即达不到一般要求的人适度处罚。比如一所学校规定,“普通话:已获得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测试等级证者给2分,报考后虽成绩不合格但有进步者给1分,报考后成绩不合格且退步者给0.5分,未参加的此项不给分。”那么,超过国家规定等级的为什么没有给予加分,如果语文教师达到了“一级乙等”,难道和“二级甲等”的视为等同?实现目标的激励性,要通过对切实可行制度的有力执行,不断提升制度要求层次,循序渐进,慢慢地使制度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他文献
摘要:“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有位”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的时空内有所作为,力求达到作为的最大值。  关键词:找“位”;作“为”    副校长和校长虽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和意义却相差甚远。如果副校长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事与愿违的事情就会屡屡发生。现在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我补充一句就是有位才能有为。“有位”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的时空内有所作为,力求达到作为的最大值。  
期刊
在一所学校,由于内部管理的不断强化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带来教师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引起部分教师的不理解、不支持,与校长产生“对立”;由于校长与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够,也可能使教师对校长的决策和做法不认可、不赞同,产生“对立”;由于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或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不够,或在考核评价、升职晋级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慎重不够,也可能使教师与
期刊
谈“潜规则”文化里的管理,其实,核心就是在谈学校的管理得用上辩证法的思想去认识、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进一所学校健康发展。“潜规则”管理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对某些事项的事先约定。一个对“潜规则”文化有认识和研究的校长,他的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能瞻前顾后、左右逢源,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凝聚力,所做的事几乎成了广大教职工认可度最高的事,所说的话成了广大教
期刊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确认了人的七种智能的形式: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这七种智能可以是合作发挥作用的,也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一、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用多元智能理论武装教师头脑,树立新型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能否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为使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走入教师心里,我校除了组织学
期刊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随着校本课程在我国的出现,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它的存在,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1.主体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制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校本课程的编制要立足本学校实际,以学校为主体,必
期刊
砸玻璃    2006年4月10日星期一多云  我最近的一次砸玻璃经历,就在几天前,与一个小男孩儿有关。他叫昊昊,自小淘气而聪明,格外惹人喜爱。能够蹒跚学步之后,他就时不时给家人出一道难题,他独自满街去散步,家人亲友总动员满世界去寻找他。这份担惊受怕的荣幸,我也曾经分享过一次,不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直到他入我校就读之后,他似乎把跑路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上了。他的许多优秀表现让我刮目相看,譬如,他读的
期刊
山东省莒县棋山镇中心小学是一所镇办中心小学。近几年他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德育的路子,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他们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教学优势,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育,营造文明小气候,辐射社会大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育环境,健全了学生体魄,提高了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走出一条以学校教育促进全民文化教育,保
期刊
在闻名海内外的轩辕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有一颗璀璨的校园名珠——新郑市第一中学。她以美好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以及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前来求学。自建校以来,新郑一中向高等院校输送了13000多名合格新生,有160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并从该校先后走出了13位河南省和郑州市的高考状元。这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使新郑一中成为郑州市和河
期刊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必定会遵循一些独到的管理法则。笔者介绍几个管理法则,或许能对教育管理者们有所启示。    一、“热炉”法则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就像是一个“热炉”。“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教育管理中依法治校的适用原则:  1.热炉火红,碰到了是会灼伤的——警告性原则。学校要经常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受到惩处
期刊
学校工作是一项知识与智力的生产,学校管理工作则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统一,它充满着辩证关系。下面,本人就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整体与局部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任何系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分支系统,构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有机整体。以我市五所完中为例,设有一室(校长室)、四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两组(教研组、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