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导朗读中增强语感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简单说,语感就是一种能迅速对语言文字作出情感判断的感受能力。语感的突出特征是快速感受,将复杂的心理感悟浓缩于一瞬间,颇类似于高集成电路,从表面看已消失了条分缕析的中间步骤。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进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立足点定位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将朗读训练与培养语感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感呢?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教师范读,促生领悟
  小學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善用范读,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语声旋律美,激发学生积极地仿读和创造性朗读。这也是朗读训练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方法。
  二、引领细读,强化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是伴随读、写、听、说、思的运作而产生、形成的。在教学中,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助朗读去领悟,去表达,在读中逐步训练语感,培养读书能力。
  如《窗前的气球》一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因得传染病不能外出,没有了朋友的陪伴,感到孤单,无奈,感到这样的生活真没意思。我首先让孩子进入情境,假如你得了传染病,没有了朋友的陪伴玩耍,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感受后,我又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来朗读,如"静静的躺在床上-----静静;呆呆的望着窗户----呆呆地"抓住这些重点字词朗读,孩子们读得那么的伤心,孤单,无奈,有几个孩子还哭了。此时,他们不知不觉自觉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了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挖掘重点字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体会到文中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通过多机会、足时间的细读课文,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这样也就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三、表演朗读,积淀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朗读片段,借助表演课本剧,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语感。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知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披文而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实现语感训练目标,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思维。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在朗读中习得的语感,更多的运用于语言实践中,从而使获得语感不断强化。
其他文献
【摘 要】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张熊飞教授智慧的结晶。张教授多次来我校辅导,讲授诱思探究教学法。利用该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
期刊
【摘 要】新闻主持人经常是频频出镜、采访,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事件本身,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并接受了解新闻,满足电视受众更高级别的信息需求和捕捉。而在众多的采访方式中,新闻的连线报道以一种新颖、现场感强烈、直播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这种方式也是更广泛的被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所运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连线;技巧  一、新闻连线  新闻连线是一种运用先进的视音频对接技术,让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草船借箭》一课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意在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看;谈;品;得  叶圣陶曾说过:“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通过几本薄薄的教材就让学生掌握
期刊
“二郎山”、“二郎沟”、“二郎店”、“二郎川”、“二郎神”、“二郎庙”———类似这样带有“二郎”的地名在中国比比皆是,但凡这样的地名多多少少都和“二郎神”崇拜有关。在中国多神崇拜的宗教体系中,“二郎神”具有响当当的名头;在民间信仰中,“二郎神”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敬奉“二郎神”的庙宇在全国各地更是屡见不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对“二郎神”有专篇的描述,《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二郎神”都是颇
期刊
【摘 要】大卫·刘易斯在反事实条件句一书中有很多见解独到的论述,充分展现了其天才的思考能力。本文作者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小节来写,来叙述其基本的思想。  【关键词】大卫·刘易斯;反事实条件句  刘易斯把“会”反事实条件句作为可变的严格条件句来解说,同时给出用“会”反事实条件句定义“可能的”反事实条件句,并推导出如下的“可能的”反事實条件句的真值条件。
期刊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风情美、形式美、山水美、意境美,使读者更好地获得文学艺术美的享受。  一、《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  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把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是沈从文一贯以之的审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天国。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
期刊
縱观这几年的高考数列问题,重点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同时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同时又强调追本溯源.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八旬老人,还是一两岁的孩童,几乎人手一机。手机的普及程度相當的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问题,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骚扰和痛苦。不少的朋友在公众场合大声的讲着电话,就如同到了无人之境,好像在场的人都要是透明的,还振振有词的说:在我这里没有秘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秘密公众并不想了解,也不想你的
期刊
阅读是人们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诱发思维的活动。阅读能升华人格情操,是最有效的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而言,除了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学材料以外,视觉的、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活动都可以称为阅读。为拓展孩子阅读的内容,加深孩子阅读的深度,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我们把孩子的早期阅读有意识的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两者水乳相融,相辅相成。我们把幼儿的阅读活动融入到他们的主题活动中
期刊
【提 纲】一.简介盛唐时中阿贸易概况。二.分析盛唐中阿贸易之历史背景。三.唐代时期中阿贸易间的商道及贸易方式。四.唐代中阿贸易影响。  【关键词】唐代;中阿贸易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祠建波斯。  远人尽有如归感,知是汉家全胜时。  唐代诗人王国维的这首诗咏吟了汉唐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诗中我们体会到了唐朝时期中阿交流的繁荣景象,而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