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上海对11个社区空间进行微更新计划,其中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即改造后的金和平广场,作为试点之一,改造之后为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空间。文章对金和平广场改造前的场地情况、更新需求、前期调研、建成环境景观要素、使用现状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类似的街角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微更新;金和平广场;街角空间
一、引言
街道以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场所。[1]城市街角空间通常指城市各街道所形成的夹角空间。它是城市流动性最明显和最强的公共空间之一,对空间的公共性、可达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是人们认识和体验城市的重要媒介。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街角空间被闲置,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而上海开展的城市微更新计划,把原本消极的街角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改建后的街角空间为社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加强了人们对环境的认同及对城市的感知,为城市街角空间的改造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对于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更新一直持续进行,2017年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获“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的支持,被列入上海2017年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成为全市11个试点之一。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实践案例展,将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的改造设计作为北新泾街道多个实践案例的主要案例之一。根据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活动工作内容,以及北新泾街道塑造精品老公房小区外围空间环境的目标,结合金钟路环境整治,来提升此处街角广场的空间品质。本文通过对金和平广场改造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街角空间的改造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二、上海金和平广场改造设计分析
(一)项目改造前概况
北新泾街道历史文化深厚,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新泾镇古镇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具有便捷的交通,一直以来不停地发展,在民间拥有“小十六铺”之称。在平塘路以西的小区沿金钟路有着展现古镇历史的艺术围墙(图1),是北新泾街道最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道路。因此,街道计划将金钟路打造成北新泾街道的文化名片。
金和平广场(图2)包含街角A和街角B。交叉口西北角是街角A,用地面积约720平方米;交叉口东南角为街角B,用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周围建筑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沿街还有医院、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养老机构、商铺等,金钟路北侧坐落着上海市西延安中学(初中),南侧坐落着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中)。
(二)项目更新需求
街角A的后退建筑是北新泾街道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建筑外墙形式单一,后退空间以停车和人行为主(图3)。街道希望对后退建筑的外墙进行美化设计,同时对目前的停车空间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一处舒适的驻留场所。街角B的后退建筑是迪亚天天超市,地面铺装杂乱,后退空间以人行和停车为主,停车秩序混乱,功能单一(图4)。街道希望改变现有空间消极的状况,美化此处的地面铺装,使之与金钟路未来的文化氛围相呼应。[2]
(三)項目前期调研
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街角空间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赛的方式以优胜方案来确定,最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的设计团队,以“留得住脚步,留得下记忆”为主题设计的“金和平”方案在竞赛中获胜。金和平广场的名称源于金钟路、平塘路的首字,希望通过社区共治,使这里成为文明友善的“金和平”。[3]
设计团队针对项目街角人行空间被停车占据、人们没有驻留休息的空间、金钟路两侧学校上下学时的人车争道等现状问题,结合项目更新需求,对北新泾整体城市空间的变迁、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信息、项目街角沿街的建筑功能、项目街角人们的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尤其注重项目街角的车流和人流的情况,比如:人们一般何时来这个街角,来的目的是什么;是独自来,还是结伴过来;以什么交通方式来;非机动车停在哪里;来迪亚天天超市一般停留多久;超市门口的台阶是否便于活动等。同时对项目街角附近的使用人群,针对空间现状的意见和改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此外,设计团队和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中)及上海市西延安中学(初中)4位同学,合作开展了“放学路上的美好记忆”的调查研究课题,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行为规律和空间需求。[3]在上述调研内容的基础上,以调研所得的数据和使用人群反馈的结果为设计提供指导。
(四)街角A的改造设计
改造后的街角A主要包含人行空间和休憩空间(图5、6)。以红色盲道为空间边界,用相同样式和材质、不同颜色的铺装区分两个功能空间,引导和规范了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利于街角人流的通行。地面铺装呈现的视觉效果整洁舒适,在地面铺装上嵌有设计团队从社区自南宋以来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中提取的象征符号——正六边形做的历史年表地砖(图7),艺术围墙也以正六边形为元素,重新设计了墙面图案(图8)。休息座椅到车行道的距离平均约7米,休息座椅到花坛的距离平均约1.5米,根据此街角的人流量,不会形成人流拥挤的情况,尺度适宜,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在靠近车行道一侧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通过现场的调研了解到,在此停车的现象极少,而且就此街角的空间尺度而言,可以不留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将空间还给行人。
由“金和平”的英语翻译“Golden Peace”字母构成的彩色“栏杆”,为街角空间与行车道间设置了安全屏障,强化了此街角的空间和形象。L型黄色金属镂空的信息栏,在颜色和造型上与字母栏杆相协调,提高了街角空间的可识别性和艺术审美,同时L型的信息栏界定了街角空间与隔壁店铺的边界,明确空间边界。后退建筑立面新刷成灰色,一定程度上让字母栏杆和信息栏在视觉上更为突出,并和周围建筑外墙的颜色不同,但灰色沉闷了些,像未完成的状态,审美上打了折扣,建议墙面用纯度和明度较低的色彩,也可以做一些线条和图案的简单变化,使建筑立面为街角空间加分。在建筑外墙设计了花坛,现场调研时种植的都是绿色灌木,养护情况较差,应当加强后期的维护,植物在品种和颜色上可以做些变化。在阳光强烈的时候,休息座椅都暴露在光线之下,夏季时候很炎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种两三棵落叶乔木,为休息的人提供阴凉。此街角没有设计灯光,晚上有不少市民来此处散步、休息、聊天,但光线较暗,调研时被访使用者也希望此处增加一些灯光。适当增加光效,比如在字母栏杆下埋设亮度适宜的地灯,在信息栏的边框上加入灯带等,也可提升此处的夜景品质。 (五)街角B的改造设计
前期调研中,使用者反映了原有台阶不方便出行,而且附近居民区前往超市购物的老人和孩童较多,所以要确保老人和孩童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便于轮椅的通行。设计将原来超市主入口的六级台阶进行“分解”和缩小,设计了整体抬升三十厘米的小广场,从小广场上四个台阶进入超市(图9)。在超市主入口东侧设置了超市货运坡道和消防货运通道(图10),西侧设置的无障碍通道和斜坡花壇相结合(图11、12、13)。此外,无障碍通道的入口由使用者投票决定。
从人行道上两个台阶,即是能够休息的小广场(图14)。在两级台阶处设计了顺应人流动线方向的休息座椅(图15),以高差和休息座椅来区分小广场空间和人行道空间,引导了人流方向,也规避了乱停车行为。小广场中分散设计了几组正六边形的座椅,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与车行道的边界以正六边形设计了造型花钵,与街角A的历史年表地砖及艺术围墙的图案相呼应,增强了整个交叉路口的联系,不过造型花钵的颜色可以选择有色相的色彩,提高此街角空间色彩的丰富度。此外,小广场还设置了阶梯式的休息空间,部分阶梯处覆盖木质表层,供人坐歇,孩童可以在这里玩耍。小广场的设计为接送学生的家长、学生、购物者、社区老人、孩童等提供了休憩空间。
人行道空间和小广场空间也是通过铺装颜色的不同来强化,小广场铺装表面顺应两级台阶处座椅的朝向等距涂了白色线条,增加了铺装表面的变化。休息座椅的墙体表面使用的材料和花坛墙体表面材料一致,与街角A花坛墙体表面材料也相同。后退建筑立面根据超市原有标识颜色又添加了黄色,与街角A在颜色运用上取了近似色,在铺装材质、色彩上增强了街角A和街角B彼此的联系。在无障碍通道处的建筑外墙,设置了带有和平鸽图案的金属板,遮挡了超市的设备外机,使此街角空间的沿街立面简洁又有变化。调研时发现,现场的卫生情况不是很理想,小广场上没有垃圾箱,可见不少垃圾,这里人群密度较大,应该添加一个垃圾箱。门口的斜坡花坛没有养护,这里可种植花卉,在色彩和组成图案上做些变化,来提升空间品质。此街角也没有设计灯光,超市营业到晚上9点半,天黑后台阶处看不清楚,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增加一些灯光。在当初方案设计时应该考虑在台阶处设置光源,比如地灯或灯带,或是在座椅边缘增加光源,斜坡花坛处的“金和平”字母栏杆可加射灯,如此的灯光设计也利于街角空间整体氛围的营造。
结合现场的调研情况来看,金和平广场的改造设计较好地实现了更新的需求,基本解决改造前存在的问题,为使用人群提供了舒适、安全、便捷的街角空间,但后期的维护还需加强。
三、结语
城市街角空间与人、城市的关系最为密切,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改造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项目现状,发现切实问题,挖掘潜在价值;注重梳理和分析使用人群的行为,并强调公众的参与,为改造设计提供指导。设计方案落实建成之后,应当完善后期的维护机制,同时应对建成的街角空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设计预期与现实使用间存在的差别与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更好地设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5.
[2]李媛媛.城市“微更新”,想听你“心声”[EB/OL].(2017-01-25)[2019-10-28].http://www.sohu.com/a/125134705_391447.
[3]庄关通.为民着想的“微更新”[EB/OL].(2017-10-26)[2019-10-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a221c80102xoyh.html.
关键词:上海;微更新;金和平广场;街角空间
一、引言
街道以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场所。[1]城市街角空间通常指城市各街道所形成的夹角空间。它是城市流动性最明显和最强的公共空间之一,对空间的公共性、可达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是人们认识和体验城市的重要媒介。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街角空间被闲置,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而上海开展的城市微更新计划,把原本消极的街角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改建后的街角空间为社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加强了人们对环境的认同及对城市的感知,为城市街角空间的改造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对于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更新一直持续进行,2017年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获“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的支持,被列入上海2017年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成为全市11个试点之一。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实践案例展,将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的改造设计作为北新泾街道多个实践案例的主要案例之一。根据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活动工作内容,以及北新泾街道塑造精品老公房小区外围空间环境的目标,结合金钟路环境整治,来提升此处街角广场的空间品质。本文通过对金和平广场改造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街角空间的改造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二、上海金和平广场改造设计分析
(一)项目改造前概况
北新泾街道历史文化深厚,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新泾镇古镇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具有便捷的交通,一直以来不停地发展,在民间拥有“小十六铺”之称。在平塘路以西的小区沿金钟路有着展现古镇历史的艺术围墙(图1),是北新泾街道最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道路。因此,街道计划将金钟路打造成北新泾街道的文化名片。
金和平广场(图2)包含街角A和街角B。交叉口西北角是街角A,用地面积约720平方米;交叉口东南角为街角B,用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周围建筑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沿街还有医院、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养老机构、商铺等,金钟路北侧坐落着上海市西延安中学(初中),南侧坐落着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中)。
(二)项目更新需求
街角A的后退建筑是北新泾街道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建筑外墙形式单一,后退空间以停车和人行为主(图3)。街道希望对后退建筑的外墙进行美化设计,同时对目前的停车空间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一处舒适的驻留场所。街角B的后退建筑是迪亚天天超市,地面铺装杂乱,后退空间以人行和停车为主,停车秩序混乱,功能单一(图4)。街道希望改变现有空间消极的状况,美化此处的地面铺装,使之与金钟路未来的文化氛围相呼应。[2]
(三)項目前期调研
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街角空间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赛的方式以优胜方案来确定,最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的设计团队,以“留得住脚步,留得下记忆”为主题设计的“金和平”方案在竞赛中获胜。金和平广场的名称源于金钟路、平塘路的首字,希望通过社区共治,使这里成为文明友善的“金和平”。[3]
设计团队针对项目街角人行空间被停车占据、人们没有驻留休息的空间、金钟路两侧学校上下学时的人车争道等现状问题,结合项目更新需求,对北新泾整体城市空间的变迁、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信息、项目街角沿街的建筑功能、项目街角人们的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尤其注重项目街角的车流和人流的情况,比如:人们一般何时来这个街角,来的目的是什么;是独自来,还是结伴过来;以什么交通方式来;非机动车停在哪里;来迪亚天天超市一般停留多久;超市门口的台阶是否便于活动等。同时对项目街角附近的使用人群,针对空间现状的意见和改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此外,设计团队和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中)及上海市西延安中学(初中)4位同学,合作开展了“放学路上的美好记忆”的调查研究课题,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行为规律和空间需求。[3]在上述调研内容的基础上,以调研所得的数据和使用人群反馈的结果为设计提供指导。
(四)街角A的改造设计
改造后的街角A主要包含人行空间和休憩空间(图5、6)。以红色盲道为空间边界,用相同样式和材质、不同颜色的铺装区分两个功能空间,引导和规范了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利于街角人流的通行。地面铺装呈现的视觉效果整洁舒适,在地面铺装上嵌有设计团队从社区自南宋以来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中提取的象征符号——正六边形做的历史年表地砖(图7),艺术围墙也以正六边形为元素,重新设计了墙面图案(图8)。休息座椅到车行道的距离平均约7米,休息座椅到花坛的距离平均约1.5米,根据此街角的人流量,不会形成人流拥挤的情况,尺度适宜,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在靠近车行道一侧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通过现场的调研了解到,在此停车的现象极少,而且就此街角的空间尺度而言,可以不留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将空间还给行人。
由“金和平”的英语翻译“Golden Peace”字母构成的彩色“栏杆”,为街角空间与行车道间设置了安全屏障,强化了此街角的空间和形象。L型黄色金属镂空的信息栏,在颜色和造型上与字母栏杆相协调,提高了街角空间的可识别性和艺术审美,同时L型的信息栏界定了街角空间与隔壁店铺的边界,明确空间边界。后退建筑立面新刷成灰色,一定程度上让字母栏杆和信息栏在视觉上更为突出,并和周围建筑外墙的颜色不同,但灰色沉闷了些,像未完成的状态,审美上打了折扣,建议墙面用纯度和明度较低的色彩,也可以做一些线条和图案的简单变化,使建筑立面为街角空间加分。在建筑外墙设计了花坛,现场调研时种植的都是绿色灌木,养护情况较差,应当加强后期的维护,植物在品种和颜色上可以做些变化。在阳光强烈的时候,休息座椅都暴露在光线之下,夏季时候很炎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种两三棵落叶乔木,为休息的人提供阴凉。此街角没有设计灯光,晚上有不少市民来此处散步、休息、聊天,但光线较暗,调研时被访使用者也希望此处增加一些灯光。适当增加光效,比如在字母栏杆下埋设亮度适宜的地灯,在信息栏的边框上加入灯带等,也可提升此处的夜景品质。 (五)街角B的改造设计
前期调研中,使用者反映了原有台阶不方便出行,而且附近居民区前往超市购物的老人和孩童较多,所以要确保老人和孩童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便于轮椅的通行。设计将原来超市主入口的六级台阶进行“分解”和缩小,设计了整体抬升三十厘米的小广场,从小广场上四个台阶进入超市(图9)。在超市主入口东侧设置了超市货运坡道和消防货运通道(图10),西侧设置的无障碍通道和斜坡花壇相结合(图11、12、13)。此外,无障碍通道的入口由使用者投票决定。
从人行道上两个台阶,即是能够休息的小广场(图14)。在两级台阶处设计了顺应人流动线方向的休息座椅(图15),以高差和休息座椅来区分小广场空间和人行道空间,引导了人流方向,也规避了乱停车行为。小广场中分散设计了几组正六边形的座椅,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与车行道的边界以正六边形设计了造型花钵,与街角A的历史年表地砖及艺术围墙的图案相呼应,增强了整个交叉路口的联系,不过造型花钵的颜色可以选择有色相的色彩,提高此街角空间色彩的丰富度。此外,小广场还设置了阶梯式的休息空间,部分阶梯处覆盖木质表层,供人坐歇,孩童可以在这里玩耍。小广场的设计为接送学生的家长、学生、购物者、社区老人、孩童等提供了休憩空间。
人行道空间和小广场空间也是通过铺装颜色的不同来强化,小广场铺装表面顺应两级台阶处座椅的朝向等距涂了白色线条,增加了铺装表面的变化。休息座椅的墙体表面使用的材料和花坛墙体表面材料一致,与街角A花坛墙体表面材料也相同。后退建筑立面根据超市原有标识颜色又添加了黄色,与街角A在颜色运用上取了近似色,在铺装材质、色彩上增强了街角A和街角B彼此的联系。在无障碍通道处的建筑外墙,设置了带有和平鸽图案的金属板,遮挡了超市的设备外机,使此街角空间的沿街立面简洁又有变化。调研时发现,现场的卫生情况不是很理想,小广场上没有垃圾箱,可见不少垃圾,这里人群密度较大,应该添加一个垃圾箱。门口的斜坡花坛没有养护,这里可种植花卉,在色彩和组成图案上做些变化,来提升空间品质。此街角也没有设计灯光,超市营业到晚上9点半,天黑后台阶处看不清楚,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增加一些灯光。在当初方案设计时应该考虑在台阶处设置光源,比如地灯或灯带,或是在座椅边缘增加光源,斜坡花坛处的“金和平”字母栏杆可加射灯,如此的灯光设计也利于街角空间整体氛围的营造。
结合现场的调研情况来看,金和平广场的改造设计较好地实现了更新的需求,基本解决改造前存在的问题,为使用人群提供了舒适、安全、便捷的街角空间,但后期的维护还需加强。
三、结语
城市街角空间与人、城市的关系最为密切,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改造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项目现状,发现切实问题,挖掘潜在价值;注重梳理和分析使用人群的行为,并强调公众的参与,为改造设计提供指导。设计方案落实建成之后,应当完善后期的维护机制,同时应对建成的街角空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设计预期与现实使用间存在的差别与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更好地设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5.
[2]李媛媛.城市“微更新”,想听你“心声”[EB/OL].(2017-01-25)[2019-10-28].http://www.sohu.com/a/125134705_391447.
[3]庄关通.为民着想的“微更新”[EB/OL].(2017-10-26)[2019-10-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a221c80102xoy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