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要让这门课程常态实施,尤其要重视专兼职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力度。资源包是专兼职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拐杖,联系学生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等拓展课程资源,用活资源包,能有效保障綜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关键词]资源包拓展学生生活社会热点地域文化
【分类号】G623.2
一、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由于对这门课程不了解,曾经有人用偏颇的言词评论:综合实践活动就像一个大箩筐,青菜萝卜往里装,实验探究课像科学课,动手创作课像美术课,数字探究课像数学课,语言实践课像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这门课程已实施十年之久,但无论从学校的重视程度,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的配备条件,资源的开发力度等还略显薄弱。有的学校认为开设了劳动和信息技术课程就等同于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这门课程,但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看成是高大尚的课程,教师怕上,无从着手。
目前,许多地区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是选用上海科教版的资源包,它也成为专任、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开展活动的有力拐杖,为教师提供指导方案和活动操作模式。每一册有八大主题,主要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四个维度的内容。如果每个活动完全按资源包内容进行教学,势必造成照本宣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失去生命力和灵动性。如果能在现有资源包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对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才能构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以保障课程开展的质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二、实施策略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親历实践,深度探究,才能达成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
1.立足学生生活——就近拓展
学生的生活就是鲜活的教育素材,学生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与人交往行为、消费观念等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极易显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活动主题与学生生活相融合,捕捉与学生自身发展有关的问题开展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意识。
如:四年级上册安全教育主题中《拒绝问题食品》内容涉及如何辨别“问题”食品,如何防范“问题”食品,“问题”食品对身体的危害等知识,如果仅凭教材进行案例分析,圈圈画画,讨论辨析,记忆歌谣,收到的效果甚微,无法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警惕线。笔者认真观察学生中午在校门口的举动,根据安全教育主题,立足学生生活就近拓展,开展“吃零食的现状调查”主题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明白问题食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才能做到人人自觉遵守,养成习惯。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如实剖析自己在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零食,了解零食的卫生状况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到零食有哪些危害。学生从自我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亲历实践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前后对自我进行反思,自觉纠正自我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关注社会热点——就事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社会热点问题是生活的焦点,是共性的话题,往往能体现社会层面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展课程资源用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上海科教版教材中也合理地安排了几个社会热点主题,如《关注一次性用品》《生活中的塑料》《关注交通安全》等。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与社会调查分不开,在活动中应让学生发现普遍存在的现象,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成长,达到小手拉大手,传递正能量的目标。结合资源包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用眼发现问题,用心思考问题,用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历练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
3.融合地域文化——就地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内容,独特的文化,蕴含当地浓厚的乡土气息。教师在利用资源包时,针对开展地域文化的主题,可以结合本土文化、本地的物产资源、山川地貌就地拓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富有乡土气息,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比较亲近,比较感兴趣,其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了内在的潜能,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合地域文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6
[2]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7
[3]雷丽珠《福建教育》2015.11
[关键词]资源包拓展学生生活社会热点地域文化
【分类号】G623.2
一、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由于对这门课程不了解,曾经有人用偏颇的言词评论:综合实践活动就像一个大箩筐,青菜萝卜往里装,实验探究课像科学课,动手创作课像美术课,数字探究课像数学课,语言实践课像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这门课程已实施十年之久,但无论从学校的重视程度,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的配备条件,资源的开发力度等还略显薄弱。有的学校认为开设了劳动和信息技术课程就等同于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这门课程,但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看成是高大尚的课程,教师怕上,无从着手。
目前,许多地区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是选用上海科教版的资源包,它也成为专任、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开展活动的有力拐杖,为教师提供指导方案和活动操作模式。每一册有八大主题,主要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四个维度的内容。如果每个活动完全按资源包内容进行教学,势必造成照本宣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失去生命力和灵动性。如果能在现有资源包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对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才能构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以保障课程开展的质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二、实施策略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親历实践,深度探究,才能达成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
1.立足学生生活——就近拓展
学生的生活就是鲜活的教育素材,学生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与人交往行为、消费观念等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极易显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活动主题与学生生活相融合,捕捉与学生自身发展有关的问题开展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意识。
如:四年级上册安全教育主题中《拒绝问题食品》内容涉及如何辨别“问题”食品,如何防范“问题”食品,“问题”食品对身体的危害等知识,如果仅凭教材进行案例分析,圈圈画画,讨论辨析,记忆歌谣,收到的效果甚微,无法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警惕线。笔者认真观察学生中午在校门口的举动,根据安全教育主题,立足学生生活就近拓展,开展“吃零食的现状调查”主题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明白问题食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才能做到人人自觉遵守,养成习惯。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如实剖析自己在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零食,了解零食的卫生状况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到零食有哪些危害。学生从自我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亲历实践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前后对自我进行反思,自觉纠正自我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关注社会热点——就事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社会热点问题是生活的焦点,是共性的话题,往往能体现社会层面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展课程资源用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上海科教版教材中也合理地安排了几个社会热点主题,如《关注一次性用品》《生活中的塑料》《关注交通安全》等。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与社会调查分不开,在活动中应让学生发现普遍存在的现象,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成长,达到小手拉大手,传递正能量的目标。结合资源包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用眼发现问题,用心思考问题,用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历练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
3.融合地域文化——就地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内容,独特的文化,蕴含当地浓厚的乡土气息。教师在利用资源包时,针对开展地域文化的主题,可以结合本土文化、本地的物产资源、山川地貌就地拓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富有乡土气息,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比较亲近,比较感兴趣,其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了内在的潜能,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合地域文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6
[2]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7
[3]雷丽珠《福建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