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人才”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他们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本刊特摘录部分代表和委员们对“人才”的真知灼见,以期能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委员:要在理念上
实现新突破
推进人才大解放,必须要在人才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必须要在人才机制上增添新活力,必须要在人才环境上提升新水平,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正所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大解放,必然释放出推动发展的更大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对于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唯才是举、用才无类。要善于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使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比如“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广西等地开展的“常青义教”项目,组织城市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提升和师资培训,不仅是对“国培计划”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对整体提升农村教育的品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代表:从教育体制上创新
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为科研人员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在第一线工作。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不断提高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员的待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改变完全以论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下大力气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从教育体制上思考如何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代表:高校要把触角伸出去
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除了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培养外,高校还应该把触角伸出去,通过加强创新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一方面,根据企业的科技攻关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科研师资力量,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把在校生中有潜力的对象,送到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使其成长为既有理论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代表:吸引高端人才要有
配套政策
在归国高端人才的子女就学、就业上,要进一步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另外,还要建设好归国高端人才服务平台。目前,北京市已建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这个服务平台要在国家层面上建设好,在政策咨询、项目申请、资金筹措等方面为归国高端人才提供服务,解决他们海外归来“水土不服”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委员: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基层
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建议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选人用人机制。明确下基层大学生的机构编制、职业身份、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户籍迁移等方面的政策。并在创业、晋升、求学、培训等方面为下基层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和便利条件。
中石油管道局原局长苏士峰代表:给创新人才更多理解宽容
对于创新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高端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三分,这符合国家民族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黄金年龄段一般为25岁至45岁,他们往往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的特质,鲜明的个性中往往孕育着创新的种子。要对创新人才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为他们早出成果创造条件。
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代表:坚信人人都
可以成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都是人才;要努力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从而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委员: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转变落后的、保守的、陈旧的、片面的人才观念。术业有专攻,不要一味用英语、学历等条件作为选拔人才的硬杠杠。现在中国很多拔尖人才并不会英语,学历也不高,但他们的确是社会栋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
东方歌舞团团长田军利委员:要为人才提供成长沃土
“能者知能,贤者知贤”,领导者的眼光、心胸对于选才用才至关重要。能不能把本单位的人才选出来,把所需要的人才从外面引进来,既体现领导者的责任,也体现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还体现领导者的作风和品质。人才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作为领导,一定要知人善任,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沃土,为人才提供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平台。
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委员:用好用活老年人才
我国目前约有600多万离退休科技人员,占科技人才总数的五分之一。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吸引高知、高技能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将有效缓解我国当前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各级人保部门或老龄工作部门应设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组建老年人才市场,定期为老年人才交流提供场所,提供就业供求信息。建立各类专业的老年专家委员会,为政府工作和社会经济活动出谋划策。
(据《人力资源报》报道整理)
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人才”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他们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本刊特摘录部分代表和委员们对“人才”的真知灼见,以期能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委员:要在理念上
实现新突破
推进人才大解放,必须要在人才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必须要在人才机制上增添新活力,必须要在人才环境上提升新水平,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正所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大解放,必然释放出推动发展的更大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对于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唯才是举、用才无类。要善于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使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比如“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广西等地开展的“常青义教”项目,组织城市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提升和师资培训,不仅是对“国培计划”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对整体提升农村教育的品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代表:从教育体制上创新
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为科研人员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在第一线工作。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不断提高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员的待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改变完全以论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下大力气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从教育体制上思考如何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代表:高校要把触角伸出去
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除了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培养外,高校还应该把触角伸出去,通过加强创新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一方面,根据企业的科技攻关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科研师资力量,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把在校生中有潜力的对象,送到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使其成长为既有理论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代表:吸引高端人才要有
配套政策
在归国高端人才的子女就学、就业上,要进一步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另外,还要建设好归国高端人才服务平台。目前,北京市已建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这个服务平台要在国家层面上建设好,在政策咨询、项目申请、资金筹措等方面为归国高端人才提供服务,解决他们海外归来“水土不服”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委员: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基层
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建议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选人用人机制。明确下基层大学生的机构编制、职业身份、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户籍迁移等方面的政策。并在创业、晋升、求学、培训等方面为下基层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和便利条件。
中石油管道局原局长苏士峰代表:给创新人才更多理解宽容
对于创新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高端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三分,这符合国家民族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黄金年龄段一般为25岁至45岁,他们往往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的特质,鲜明的个性中往往孕育着创新的种子。要对创新人才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为他们早出成果创造条件。
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代表:坚信人人都
可以成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都是人才;要努力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从而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委员: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转变落后的、保守的、陈旧的、片面的人才观念。术业有专攻,不要一味用英语、学历等条件作为选拔人才的硬杠杠。现在中国很多拔尖人才并不会英语,学历也不高,但他们的确是社会栋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
东方歌舞团团长田军利委员:要为人才提供成长沃土
“能者知能,贤者知贤”,领导者的眼光、心胸对于选才用才至关重要。能不能把本单位的人才选出来,把所需要的人才从外面引进来,既体现领导者的责任,也体现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还体现领导者的作风和品质。人才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作为领导,一定要知人善任,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沃土,为人才提供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平台。
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委员:用好用活老年人才
我国目前约有600多万离退休科技人员,占科技人才总数的五分之一。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吸引高知、高技能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将有效缓解我国当前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各级人保部门或老龄工作部门应设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组建老年人才市场,定期为老年人才交流提供场所,提供就业供求信息。建立各类专业的老年专家委员会,为政府工作和社会经济活动出谋划策。
(据《人力资源报》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