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社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领域,经济上往来与联系,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与撞击,不同观念意见的讨论与争辩,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的互访与谈判大大增多了。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来密切。这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语言交际范围更加广泛,语言交际的运用和能力水平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写作能力地发展。而写作能力的发展,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独挡一面地机会日益增多,对工作、生活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进行修改,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
2、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我们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吸收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为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当前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要以世界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为参照系,而且要与世界各国加强教育往来和联系,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成果。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应试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导思想。升学与就业的竞争,使考试成为莘莘学子前途和命运的主宰,学校教育走向了极端化。考试成为教与学的指挥棒,教育教学活动都把目标指向了学生的分数这个结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此时,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习惯于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语文教学也同遭厄运,形成了一种自守封闭式教学,僵化了学生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3 、学生评改作文是作文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首先,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它要求作文习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认识,深刻的体验、感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想力,良好的记忆力。 其次,作文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有表达的要求。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情感活动会贯串作文过程的始终。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恕哀乐始终是作文的动力。另外,作文还需要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其过程大体如下:首先要从记忆中调出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的材料,这既是一个活跃的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又是一个从表达目的出发,进行严格选择的过程。其次,就是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分析安排。再次,就是要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语言语,以就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4 、学生评改作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作为教师教育活动中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自主地选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特权,也是人的天性。在传统 教育中,学生作文评改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意愿,按老师的意想做出评改,而学生本人的意图和意愿则很少去考虑。主体教育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文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学生评改作文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说有一个青年文学爱好者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寄给当时著名的一个作家给他修改指点。这位作家看后没有修改,而是让他重写再寄来。这样修改了二十多次,作家终于说可以投稿了。这位青年投稿后果然被采用。
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6、学生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的这样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作文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写作,而作文评改就是写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
二、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一篇习作,中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内容立不住脚,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什么地方记叙,什么地方议论都要恰当。同时,中心确定之后,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在学生的作文中,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材料的详略,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
在学生作文上,不少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毛病比较普遍。
第五、在形式方面还有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的评改,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三 、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前面讲作文评改的内容得前3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基本都是“想”的问题,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还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
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有不同的侧重点。这里所说“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并不仅指教师要提出要求。提出要求是必要的,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面。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内容要单一、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 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的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 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重点要3、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社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领域,经济上往来与联系,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与撞击,不同观念意见的讨论与争辩,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的互访与谈判大大增多了。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来密切。这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语言交际范围更加广泛,语言交际的运用和能力水平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写作能力地发展。而写作能力的发展,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独挡一面地机会日益增多,对工作、生活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进行修改,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
2、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我们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吸收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为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当前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要以世界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为参照系,而且要与世界各国加强教育往来和联系,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成果。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应试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导思想。升学与就业的竞争,使考试成为莘莘学子前途和命运的主宰,学校教育走向了极端化。考试成为教与学的指挥棒,教育教学活动都把目标指向了学生的分数这个结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此时,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习惯于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语文教学也同遭厄运,形成了一种自守封闭式教学,僵化了学生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3 、学生评改作文是作文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首先,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它要求作文习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认识,深刻的体验、感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想力,良好的记忆力。 其次,作文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有表达的要求。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情感活动会贯串作文过程的始终。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恕哀乐始终是作文的动力。另外,作文还需要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其过程大体如下:首先要从记忆中调出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的材料,这既是一个活跃的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又是一个从表达目的出发,进行严格选择的过程。其次,就是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分析安排。再次,就是要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语言语,以就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4 、学生评改作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作为教师教育活动中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自主地选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特权,也是人的天性。在传统 教育中,学生作文评改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意愿,按老师的意想做出评改,而学生本人的意图和意愿则很少去考虑。主体教育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文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学生评改作文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说有一个青年文学爱好者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寄给当时著名的一个作家给他修改指点。这位作家看后没有修改,而是让他重写再寄来。这样修改了二十多次,作家终于说可以投稿了。这位青年投稿后果然被采用。
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6、学生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的这样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作文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写作,而作文评改就是写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
二、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一篇习作,中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内容立不住脚,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什么地方记叙,什么地方议论都要恰当。同时,中心确定之后,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在学生的作文中,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材料的详略,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
在学生作文上,不少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毛病比较普遍。
第五、在形式方面还有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的评改,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三 、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前面讲作文评改的内容得前3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基本都是“想”的问题,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还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
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有不同的侧重点。这里所说“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并不仅指教师要提出要求。提出要求是必要的,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面。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内容要单一、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 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的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 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重点要3、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