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的特点和优势: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就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其实施目标是一致的,即:①充分唤起学习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培养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发挥群体的互助互长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那么,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进行小组学习法的首要前提是分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任的两个班各五十几人,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10个小组。多的六人一组,少的四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3.照顾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在小组学习中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学交流感情。在这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如角色朗读、表演、辩论、演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小组合作突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其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5.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6.加强感情交流,做好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7.运用激励机制,进行正确评价。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学习中的评价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教师适当点评,要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励。教师还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档案,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及时记录在案,以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成长。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
小组学习的特点和优势: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就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其实施目标是一致的,即:①充分唤起学习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培养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发挥群体的互助互长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那么,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进行小组学习法的首要前提是分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任的两个班各五十几人,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10个小组。多的六人一组,少的四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3.照顾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在小组学习中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学交流感情。在这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如角色朗读、表演、辩论、演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小组合作突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其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5.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6.加强感情交流,做好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7.运用激励机制,进行正确评价。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学习中的评价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教师适当点评,要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励。教师还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档案,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及时记录在案,以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成长。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