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义解释之文义思辨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法律文本的语法、体系以及目的等因素的分析入手,认为我们对“文义解释”的定位不应仅仅根据法律语词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而必须综合考虑语法、体系以及目的等其他因素,从而使文义解释的适用成为可能。
  关键词:文义解释;体系因素;目的因素
  
  文义解释既是法律解释的起点,又是法律解释的终点。文义解释的必要性源自于人们的法治理想,其理论上的可能性则是由于法律存在着客观性,其目的也在于使法律解释的结果具有可预测性,从而增强法律自身的安定性。本文试从法律文本之语义的语法、体系以及目的等因素谈谈作者对文义的理解。
  (一)文义的语法因素
  法学家们通常把文义解释定义为“按照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和通常使用方式进行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义解释之“文义”意指“法律文本规范的字面含义或是根据其通常使用方式得出的意义”。“文义”的这种界定预设了如下前提:首先,法律文本规范具有明白确定的涵义;其次,该涵义可以通过分析其通常使用方式得出;最后,这种根据规范之通常使用方式得出的“文义”有着实际的意义(即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在分析法律文本规范的“通常使用方式”以得出其“文义”时就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文义是模糊的。文义的这种模糊性是作为法律文本载体的语言的内在属性。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记载其的语言的有限性,决定了必然存在一个词汇表征诸多对象的情形;同时一个词汇开始时,其内涵可能是确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就会向边缘扩展,从而派生出新的意义。其次,所谓“通常使用方式”的说法是含混的。什么样的使用方式是“通常使用方式”?是法律制定时的使用方式还是法律适用时的使用方式?是法律文本中的使用方式还是法律文本外的使用方式?可能有人会辩解:既称“通常使用方式”,那么它不论在法律制定时还是法律适用时或者不论在法律文本中还是在法律文本外并无区别。这种辩解实际上具有否认文义的语用性倾向。不论是立法者选定的使用“平义的”词句,还是“专业的”词句,甚至是立法者自己定义的词句(立法者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词语的含义),当它们进入到法律文本,成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的时候,所谓“平义”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法律体系的语境决定了它们只能拥有法律体系所要求的特定的含义。
  由于语言的抽象模糊性以及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仅仅依据语法常常不能确定法律规范或者法律语言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要得出法律规范的文义就必须考虑该规范所处体系、规范的目的以及历史性因素等。
  (二)文义的体系因素
  在传统的解释学循环论中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观点,即“部分—整体循环”的观点,其基本涵义是:“对整体的意义把握必须建立在对部分的理解的基础上,而对部分意义的理解必须以对整体的把握为前提。”[1]这就是说,诠释者对于一个文本整体意义的理解,必须通过局部词语的理解来完成,而对于局部词语的充分理解,又必须以对整体的理解为基础。
  一是形式的秩序体系因素。该因素指的是在不同的法律之间或者同一法律的不同内容之间相互参照以确定文本的含义,通常包括: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的含义可以通过求诸较高位阶的法律规范而确定;相同位阶的不同法律或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的相关法律规范,也存在理解上的参照或者对应关系;在同一法律内部,可以通过分析其编、章、节、条、款、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特定的法律规范的含义。二是内在的价值体系因素。该因素常常容易受到文义解释的忽略,因为通常人们总认为文义解释不应考虑法律价值的因素。法律具有内在的价值体系是法律文本稳定性的前提。在这个“内在的价值体系”中,宪法作为最高位阶的国内法,定义并确定了整个法律秩序的“基本价值”,同时,其他的法律与具体规范也都包含了法律确定的价值标准,这些价值标准根据法律秩序的层级结构在总体上形成了“法律的价值体系”。
  (三)文义的目的因素
  立法有明确的目的并且贯穿于全部立法条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精神,是法律的灵魂,法律都受到目的的支配,并以其为基础。有学者指出:“法官作为解释者不仅要相信法律目的的存在,而且要认识到法律的目的是客观的,不可以由法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法律的目的对法律的统摄使法律在适用中能容易达成一致,因此它可以帮助法官更好地实现对法律解释客观性的追求。”[2]
  (四)结语
  基于上述关于文义各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尽管立法者在创制法律文本时尽可能使用明确的语言,法律文本的语法、体系以及目的因素对文义的确定也作出了相应的努力,然而法律文本意义的模糊性依然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对文义解释的定位就不应仅仅根据法律语词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而必须综合考虑语法、体系以及目的等其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文义解释的适用成为可能。
  
  注释:
  [1] 孔祥俊:《法律方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864页。
  [2] 陈金钊等:《法律解释学:立场、原则与方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页。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本栏责编:夕颜
其他文献
校长不仅要做行政管理者,更应成为教育思想的引领者,做“五型”校长,促学校健康发展。“五型”是指制度的落实者、忠实的服务者、成长的激励者、和谐的维护者,以及精神的引领
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不仅会影响当前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校的文化传承,因而也就会影响数代人的素质,以及一个地区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速度与质量。
最近阅读《跟蔡元培学当校长》一书,感受良深:比较全面地理解了蔡元培在北大任校长期间的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过程和办学效果,了解到蔡元培在国家动荡的年代里追求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主体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要超越学校藩篱,并且需进行系统顶层设计。从教育发展角度而言,就是要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向市场经济迈进这一宏伟目标后,要求我们的经济报道也必须与之适应,彻底打破过去那种以一地一厂完成指标和介绍经验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
泸州作家肖大齐和刘盛源在《1911·合江围城》中,没有把笔墨仅仅停留在传奇故事的层面,还较好地塑造了笔下或真实或虚构的各色人物,不仅展现了他们命运的挣扎,并且剖析了他们
傅天琳是一位与果园携手并进而又不只是停留在果园生态上,承受时代背景重负又不屑于为这种压力所束缚,具有天赋诗感而更具潜在创造性,执著于家乡田园风情也赋予童真色彩,坚持
艾自由,云南威信人,毕业于云南省昭通师专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91年以来在《文艺报》《文学报》《云南日报》《杂文月刊》《作品与争鸣》《青年文学家》《西部散文家》《时代文学》《当代小说》等全国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第五届及第六届云南杂文奖、第四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    摘要:本文从对小说文本的解读出发,指出长篇网络小说《脸谱》最出彩之处在于围绕出身
峻冰在其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之中,用“背篓”“镰刀”“扁担”“犁”“农夫”等典型的诗歌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乡村画卷。诗人执笔真切,寓真情于字里行间,与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住房法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一般住房法和专门住房法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关于美国住房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