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宋代道学的“理”是一终极实体的存在。然而,元明以降“气学”思想的冲击引发了“理”的“去实体化”思想趣向,认为理只在气中,在气之外没有所谓“实体”的理。清初王船山沿此思路,在重建道学的过程中,亦反对“理”具有超越气质之外的实体性,并以此建构气质人性一元论。与此同时,他认为“生”既是人性气质的构成要素,也是人性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人性不是“初生”时已完备具足的,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船山进而通过对孟子“形色即天性”的重新诠释,认为这才是儒家性善论的传统——以“气善”证“性善”,因“形色”即气质而气质即天性,故可得出“气善”说。船山人性论的思维特征具有重要的双重维度:既重视形色生命所具的先天善性,又强调人性须后天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