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25
  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分析
  1. 核心素养分析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洋流》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主要表现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是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需要从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大方面来综合认识洋流。首先,学生要能从近地面行星风带(洋流的主要动力)分布及海陆轮廓的角度,准确描述出洋流的形成过程并能独立推画出简易的洋流分布图;其次,学生能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会准确判断洋流性质;最后,学生能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分别举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大气运动、海洋水体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洋流的发生过程及分布规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地理问题。
  2. 课程标准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程标准分析如图1
  前置限定:运用地图。要求熟练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同时能独立或合作绘制简单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学习方法)
  主题内容:世界洋流
  后置限定:①规律;②影响。即世界洋流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通过探究、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能判读洋流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
  行为动词:①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即能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出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还能分析归纳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能根据归纳出的分布规律,推画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②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能用地理术语清楚表达洋流在气候、生物、航行、海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体现了能力的要求层次)
  该课程标准可具体解读为:
  关键名词:世界洋流(主题内容)、分布规律和影响(后置限定),其体现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扩展或细化核心内容:世界洋流——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的洋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分布规律——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寒暖流的分布规律。影响——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的影响。
  关键动词:归纳、说明(行为动词)
  扩展或细化行为动词: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并能绘制出简单的洋流分布模式图;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
  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运用地图”(前置限定)——能熟练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并绘制简单的洋流分布模式图。
  3. 位置和关系分析
  课程标准对必修Ⅰ的要求是“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认知过程是“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指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范围,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交错、相互重叠的地球表层系统。《水循环和洋流》主要属于水圈范畴,水体广泛分布于陆地、海洋与大气中,其运动深受岩石圈、生物圈及大气圈的影响。教材安排这一节的内容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既是对“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应用,(如利用行星风带及地砖偏向力的基础知识推理洋流的分布规律)也对第三单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4.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节有关“洋流”的内容从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两方面展开,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教材中以正文、一篇阅读材料和一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呈现,配有“南北两大洋模式图”和“全球洋流分布图”。学生在学习洋流分布规律时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如先閱读,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再分析推理,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最后再通过活动来归纳、探究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以一组活动呈现,学生通过对“哥伦布航海图”中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分析总结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意在运用综合思维全面认识洋流的影响。
  本课时的知识结构如图2: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时重点即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洋流基本没有认识,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近地面行星风带及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有知识缺漏,在本课时学习洋流分布规律时候就会有比较大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概括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能力有限,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归纳洋流分布规律是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先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再分析形成过程,最后再归纳分布规律。通过(上接第125页)独立或合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来检测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表述
  1. 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全球洋流分布规律。2. 通过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分析具体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1. 第一条教学目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对于核心内容“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没有细化,对行为程度也没有进一步说明。可以修改为:“(1)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从海区位置及洋流性质的角度,分析归纳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共同的洋流分布规律。(2)结合南亚季风的相关知识,分析并归纳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3)根据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独立或合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2. 第二条与第三条教学目标有所重复,且第三条“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分析具体问题。”没有针对性,不具体。可修改为“(1)描述教材‘哥伦布航海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对图中洋流的方向及性质进行准备判读。(2)根据教材案例,从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的角度,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后生成的教学目标为:①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从海区位置及洋流性质的角度,分析归纳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共同的洋流分布规律。②结合南亚季风的相关知识,分析并归纳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③根据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独立或合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④描述教材‘哥伦布航海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对图中洋流的方向及性质进行准备判读。⑤根据教材案例,从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的角度,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完成《大纲》中提出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方法;习惯  《语文教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
摘要: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掌握新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学习情境;信息化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一张药品说明书,如果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非连文本阅读的解题能力呢?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授之以渔”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 ; 指导  近几年的中考语文命题趋向于一个“活”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思维的有效利用,能为学生创造一片思想自由、开放的天地,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技能。一旦缺乏,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成性思维;危害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多管齐下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美术教学;小学生;色彩;研究 对小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不能以单纯的讲解或纯理论的方式来进行,而应结合小学生直观感知能力较强的特点,结合游戏、生活、音乐等表现形式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色彩,从而逐渐
摘要: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课堂来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如何达到一个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高效课堂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教师们的追求。但是对于高效课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教材、学生以及文本等等。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做出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课堂是属于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以
摘要:课堂上大多数老师以量对质,讲的过多,过细,而且满堂灌,而没有给学生提供创新新思维的空间,老师拖堂上课勉强讲完也会成为无效的劳动。拖堂的几分钟里,学生的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均已处在疲惫状态,应有充足的休息以缓减疲劳。  关键词:拖堂;危害;教师;学生;兴趣我们先来听听一些同学、家长、老师的心声:  “对经常拖堂的老师,我会对他产生反感、抵触情绪,上他的课总会感觉有一种负担,甚至讨厌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逐步记住它们的名称和位置,轮廓特征。  3.了解首都北京,认识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地理老师改编“小苹果”小视频,让学生归纳,分类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熟悉它们的名称。  2.通过沿国界线、海岸线、黄河干流、北回归线读图、填图,培养学
摘要: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估算;数感;算法多样化人教版第五册教学参考书指出: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