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选举就是把未来“卖”给选民,竞选的主题,则是讲一个故事。奥巴马四年前的故事是“回到美国的根”,他的竞选口号和主题恰如基金募资时的市场定位。
PE在募资时也需要口号或主题。比如一些GP定位自己是消费品专家,在取得成绩后,许多LP提到中国的消费市场就会马上就联想到他们。把握L P的心态,定位好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用鲜明的语言提炼出主题,然后传递给L P。这就是PE的大选策略。
在PE界有一句话耐人回味:投资业绩不好,还不如没有业绩。一些新基金虽然没有历史业绩,但却有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它们募资的成功率可能会比一直乏善可陈的老牌基金高。
四年前,奥巴马就是一只first time fund,他没有执政的历史记录,而麦凯恩既是政坛老将,又是越战老兵,还做过10年的国会议员。但麦凯恩的这些过往经历反而成了旧世界的代言。
无论是竞选或PE募资,故事的卖点和自己的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实干在后面,真正的业绩是以后的事情。当初用故事打动了LP的新基金,在第二次募资时就需要交出投资的成绩单。
募资如大选,还体现在宏观格局远比微观技术因素重要得多。对于一家正在募资的PE机构,大的市场环境对募集成功与否的影响是主要方面。2007年,全球PE市场异常火热,一名二三线GP的募资成功率要比今天一位顶尖GP还容易。
这就好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帮了奥巴马一个大忙一样。金融危机冲击了美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的游戏规则,人心思变,也就更容易受到会“画饼”的奥巴马的吸引。有时候新基金管理人更容易打动LP,也是因为LP对一些“名牌”GP失去了信心,需要新面孔。
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的机构LP发展很不健全,高净值个人、民营企业家在经济不景气时出资意愿下降很多,国内人民币基金在募集过程中需要加倍努力。美元基金情况稍好,但这种情况或许也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甚而反转。可见宏观格局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和广泛。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竞选能力和执政能力是两码事,募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也是如此。这两件事情要求的“技能组合”完全不同。最有执政能力的人未必能嬴得大选,最有投资能力的GP未必能募资成功。在中国PE市场,投资能力和募资能力不对称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实,中国国内不乏优秀GP,但对于那些大型海外LP而言,这些GP就像汪洋大海里的珍珠。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甄别和挑选,因此,资质不错的GP应该学会向LP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之前,我曾专门著文谈及这个问题。对于本土GP而言,最关键的是公司管理投资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成熟LP在尽职调查时需要看的不仅是结果,还有过程。
在大选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选民即使对两个候选人都不满意,但仍然需要作出选择。此时,最后让他们买账的候选人并不是更出色,而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糟糕。
LP在选GP时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有时候不得不选择相对没那么糟糕,或者知悉底细的GP。
在国内选择GP,如果目标是1亿到5亿美元,选择范围很大。如果要投10亿的基金,选择范围就很小了。许多国外退休基金就面临这个问题,他们只能投基金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GP,因此,他们只能降低标准,甚至投一些业绩不好但熟悉的GP。
此时,可能会有一些并非那么客观的因素发挥作用,比如个人的喜好和信任。我们往往会更信任那些自己熟悉的人,投资在很多时候也是熟人好办事。在这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人脉建立信任关系,就如同大选中候选人利用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争取选民一样。
募资如大选,希望在这个动荡的周期里,每个GP都能赢得自己的大选!
PE在募资时也需要口号或主题。比如一些GP定位自己是消费品专家,在取得成绩后,许多LP提到中国的消费市场就会马上就联想到他们。把握L P的心态,定位好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用鲜明的语言提炼出主题,然后传递给L P。这就是PE的大选策略。
在PE界有一句话耐人回味:投资业绩不好,还不如没有业绩。一些新基金虽然没有历史业绩,但却有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它们募资的成功率可能会比一直乏善可陈的老牌基金高。
四年前,奥巴马就是一只first time fund,他没有执政的历史记录,而麦凯恩既是政坛老将,又是越战老兵,还做过10年的国会议员。但麦凯恩的这些过往经历反而成了旧世界的代言。
无论是竞选或PE募资,故事的卖点和自己的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实干在后面,真正的业绩是以后的事情。当初用故事打动了LP的新基金,在第二次募资时就需要交出投资的成绩单。
募资如大选,还体现在宏观格局远比微观技术因素重要得多。对于一家正在募资的PE机构,大的市场环境对募集成功与否的影响是主要方面。2007年,全球PE市场异常火热,一名二三线GP的募资成功率要比今天一位顶尖GP还容易。
这就好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帮了奥巴马一个大忙一样。金融危机冲击了美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的游戏规则,人心思变,也就更容易受到会“画饼”的奥巴马的吸引。有时候新基金管理人更容易打动LP,也是因为LP对一些“名牌”GP失去了信心,需要新面孔。
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的机构LP发展很不健全,高净值个人、民营企业家在经济不景气时出资意愿下降很多,国内人民币基金在募集过程中需要加倍努力。美元基金情况稍好,但这种情况或许也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甚而反转。可见宏观格局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和广泛。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竞选能力和执政能力是两码事,募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也是如此。这两件事情要求的“技能组合”完全不同。最有执政能力的人未必能嬴得大选,最有投资能力的GP未必能募资成功。在中国PE市场,投资能力和募资能力不对称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实,中国国内不乏优秀GP,但对于那些大型海外LP而言,这些GP就像汪洋大海里的珍珠。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甄别和挑选,因此,资质不错的GP应该学会向LP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之前,我曾专门著文谈及这个问题。对于本土GP而言,最关键的是公司管理投资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成熟LP在尽职调查时需要看的不仅是结果,还有过程。
在大选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选民即使对两个候选人都不满意,但仍然需要作出选择。此时,最后让他们买账的候选人并不是更出色,而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糟糕。
LP在选GP时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有时候不得不选择相对没那么糟糕,或者知悉底细的GP。
在国内选择GP,如果目标是1亿到5亿美元,选择范围很大。如果要投10亿的基金,选择范围就很小了。许多国外退休基金就面临这个问题,他们只能投基金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GP,因此,他们只能降低标准,甚至投一些业绩不好但熟悉的GP。
此时,可能会有一些并非那么客观的因素发挥作用,比如个人的喜好和信任。我们往往会更信任那些自己熟悉的人,投资在很多时候也是熟人好办事。在这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人脉建立信任关系,就如同大选中候选人利用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争取选民一样。
募资如大选,希望在这个动荡的周期里,每个GP都能赢得自己的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