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媒介,在小学低段教学当中,巧妙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任务,既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方式,又增添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感。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拓宽学生学习的内容、形式,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朗读是语文的学习先声,教辅APP软件可以为小学的语文朗读带来无限的乐趣,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形成“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 核心素养 个性化 朗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方式比较枯燥、单一,学生很难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现代教辅APP包含的资源及功能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巧妙地加以利用,发现语文朗读的精彩。
一、初步跟读、选择点读——软件輔学中初显情感
(一)初步跟读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APP软件中的“课本点读”功能符合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天性。它以特定的朗读方式向学生展示了阅读的全貌,学生以其为师,进行模仿跟读,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推意义。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前先浏览课文,根据拼音初步认识课文。再点开APP首页上的“课本点读”,选择相应课本“立即点读”,根据“目录”滑动到自己想读的那篇课文,点击课题就可以边听边放声跟读。
(二)选择点读
APP教辅软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老师通过终端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在部分段落的处置上,表现得还不成熟。一些重点的词语朗读得也不对,部分句子朗读得不是很通顺,在断句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仔细听APP原音,然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点读,直到让自己满意。例如《端午粽》这一课表达了对中华传统食物的一种喜爱,但是很多学生上传的课前录音效果不太理想。因为这小节的语言比较抽象,“粽子”“箬叶”“枣”“黏”“美滋滋”,里面有后鼻音、翘舌音、生字,所以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教师在收到这个反馈以后,就请读错的学生点读第2、3小节,集中学习,最后再上传录音。
二、角色诵读、体验演读——合作交流中提升情感
(一)角色诵读
在剧本、寓言、童话的学习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物角色,学习故事文本。例如学习《蜘蛛开店》这一课,学生听了APP录音模仿了语气以后,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话在小组内读一读。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能在其他人在朗读的时候,学习到其读得优秀的地方,这就是模仿。小组内朗读交流后,教师可抽取一个小组来展示。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这种气氛是比较轻松活跃的。学生之间读一读、学一学,没有站起来表演的压力,学生也乐于互动。为了使自己的角色更具吸引力,学生会在反复朗读中揣测角色所处的环境心理活动,并通过外在的声色或表情展现出来。这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度,展示出个性化学习中独特体验的“趣点”和“亮点”。
(二)体验演读
体验演读是比角色诵读更高一层的朗读体验方式,其将朗读与学生的真演、真感受结合在一起,用感官及形体动作的方式来展现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更加准确地向观看者传达语言信息,充分地展现不同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坐井观天》一课,课文的情节性及对话性极强,而且APP上的动画演示资源也比较多,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揣摩小鸟与青蛙的神态及语言,最后与同学或与家长进行演绎,并将视频上传至APP让教师点评。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走进文本,体验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我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让他们的表演更加绘声绘色、入木三分,使其不仅体验到语言表达的多元性,更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三、语境配音、配乐诵读——情景演绎中升华情感
(一)语境配音
这里的配音就是根据PPT,根据课文故事的插图,让学生看着故事插图和情境当场配音。通过APP软件和音乐烘托意境、语境,初步感悟意境、语境。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曹冲说的称象方法在整个第4小节,学生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却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没有感情。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不明白怎么操作,单凭想象很难充分地理解。此时,可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制作一个称象5步法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并通过APP为学生展示。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能够十分清晰地了解称象的整个过程。学生了解了就要会说,接着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请学生当场配音,把这个称象的小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下。配音并不是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简单介绍,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进行展示,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课文的内容,感受作者语言组织的精妙之处,这既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也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
(二)配乐诵读
情景演绎式的配乐诵读,借助于教辅APP,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完成文本上看不到的内容,为学生展示心中的画卷,形成形象思维,让平时单调乏味的朗读有了即听感和即视感,这样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现力。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中,黄山迷人得好像一个仙境,关于石头的描述有很多美丽的辞藻。这么美丽的情境,配上舒缓悠扬的音乐,学生顿时被音乐所吸引,仿佛登上了黄山之顶。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尝试读出迷人的景象。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读出精彩,更能展现个性。这是因为我们淡化了朗读技巧,给了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表达空间,无疑会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记忆诵读、自信晒读——成果分享中获得成就
(一)记忆诵读
记忆诵读是一种朗诵式的朗读,比前面的朗读要求更高。它通过语言的感染,来烘托课文的语境语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意境的想象体验来理解文本的内容,“设身处地”地加深体验。这样不但能快速入情入境,接受熏陶,并且能快速地形成长时记忆。例如学生一起诵读《小池》,一人读出上一句,另一人读出下一句。在读“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时候放大了声音,好像自己就是那只立在荷尖的蜻蜓。再借助于APP特有的配音配乐功能,学生的朗读更有意境、更有氛围,学生特别有表演欲,就像一个小诗人。
(二)自信晒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朗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同时课堂外其他小朋友相互听、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再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坐井观天》一课,我们运用填空式揣摩的方法来指引学生进行朗读。在初次见面时,青蛙会以怎样的神情来问小鸟呢? 小鸟又会以怎样的神情来回答呢?学生会依据生活经验仔细思考。生:青蛙是激动地问,因为它独自在井里面待了很久,所以见到新客人格外高兴。生: 小鸟会疲惫地回答,因为它飞了一百多里,又累又渴。最后,让学生上传朗读录音,把自己理解的最精彩的朗读录音上传展示,然后以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作为自己改进的方向。晒读使语文朗读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其在自己的口中对语音、停顿和语调有准确的把握,真正对书面的内容有所理解,很好地对情感进行总结,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通过APP集合资源的引导,学生在其中学方法、学技巧,成长得非常快。在老师和APP的帮助下,学生不断尝试,不断落实需求性整改,逐步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朗读个性。面对新的课文,学生在最初的熟悉过后,总能利用自己的情感,很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无论在语调、语音还是语色上,他们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凡.趣味APP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5).
[2]徐芳.利用配音秀APP提高初中生的朗诵能力[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1).
[3]钟艳.迈步微时代,体验微创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0).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 核心素养 个性化 朗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方式比较枯燥、单一,学生很难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现代教辅APP包含的资源及功能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巧妙地加以利用,发现语文朗读的精彩。
一、初步跟读、选择点读——软件輔学中初显情感
(一)初步跟读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APP软件中的“课本点读”功能符合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天性。它以特定的朗读方式向学生展示了阅读的全貌,学生以其为师,进行模仿跟读,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推意义。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前先浏览课文,根据拼音初步认识课文。再点开APP首页上的“课本点读”,选择相应课本“立即点读”,根据“目录”滑动到自己想读的那篇课文,点击课题就可以边听边放声跟读。
(二)选择点读
APP教辅软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老师通过终端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在部分段落的处置上,表现得还不成熟。一些重点的词语朗读得也不对,部分句子朗读得不是很通顺,在断句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仔细听APP原音,然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点读,直到让自己满意。例如《端午粽》这一课表达了对中华传统食物的一种喜爱,但是很多学生上传的课前录音效果不太理想。因为这小节的语言比较抽象,“粽子”“箬叶”“枣”“黏”“美滋滋”,里面有后鼻音、翘舌音、生字,所以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教师在收到这个反馈以后,就请读错的学生点读第2、3小节,集中学习,最后再上传录音。
二、角色诵读、体验演读——合作交流中提升情感
(一)角色诵读
在剧本、寓言、童话的学习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物角色,学习故事文本。例如学习《蜘蛛开店》这一课,学生听了APP录音模仿了语气以后,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话在小组内读一读。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能在其他人在朗读的时候,学习到其读得优秀的地方,这就是模仿。小组内朗读交流后,教师可抽取一个小组来展示。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这种气氛是比较轻松活跃的。学生之间读一读、学一学,没有站起来表演的压力,学生也乐于互动。为了使自己的角色更具吸引力,学生会在反复朗读中揣测角色所处的环境心理活动,并通过外在的声色或表情展现出来。这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度,展示出个性化学习中独特体验的“趣点”和“亮点”。
(二)体验演读
体验演读是比角色诵读更高一层的朗读体验方式,其将朗读与学生的真演、真感受结合在一起,用感官及形体动作的方式来展现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更加准确地向观看者传达语言信息,充分地展现不同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坐井观天》一课,课文的情节性及对话性极强,而且APP上的动画演示资源也比较多,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揣摩小鸟与青蛙的神态及语言,最后与同学或与家长进行演绎,并将视频上传至APP让教师点评。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走进文本,体验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我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让他们的表演更加绘声绘色、入木三分,使其不仅体验到语言表达的多元性,更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三、语境配音、配乐诵读——情景演绎中升华情感
(一)语境配音
这里的配音就是根据PPT,根据课文故事的插图,让学生看着故事插图和情境当场配音。通过APP软件和音乐烘托意境、语境,初步感悟意境、语境。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曹冲说的称象方法在整个第4小节,学生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却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没有感情。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不明白怎么操作,单凭想象很难充分地理解。此时,可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制作一个称象5步法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并通过APP为学生展示。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能够十分清晰地了解称象的整个过程。学生了解了就要会说,接着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请学生当场配音,把这个称象的小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下。配音并不是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简单介绍,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进行展示,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课文的内容,感受作者语言组织的精妙之处,这既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也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
(二)配乐诵读
情景演绎式的配乐诵读,借助于教辅APP,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完成文本上看不到的内容,为学生展示心中的画卷,形成形象思维,让平时单调乏味的朗读有了即听感和即视感,这样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现力。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中,黄山迷人得好像一个仙境,关于石头的描述有很多美丽的辞藻。这么美丽的情境,配上舒缓悠扬的音乐,学生顿时被音乐所吸引,仿佛登上了黄山之顶。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尝试读出迷人的景象。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读出精彩,更能展现个性。这是因为我们淡化了朗读技巧,给了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表达空间,无疑会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记忆诵读、自信晒读——成果分享中获得成就
(一)记忆诵读
记忆诵读是一种朗诵式的朗读,比前面的朗读要求更高。它通过语言的感染,来烘托课文的语境语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意境的想象体验来理解文本的内容,“设身处地”地加深体验。这样不但能快速入情入境,接受熏陶,并且能快速地形成长时记忆。例如学生一起诵读《小池》,一人读出上一句,另一人读出下一句。在读“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时候放大了声音,好像自己就是那只立在荷尖的蜻蜓。再借助于APP特有的配音配乐功能,学生的朗读更有意境、更有氛围,学生特别有表演欲,就像一个小诗人。
(二)自信晒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朗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同时课堂外其他小朋友相互听、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再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坐井观天》一课,我们运用填空式揣摩的方法来指引学生进行朗读。在初次见面时,青蛙会以怎样的神情来问小鸟呢? 小鸟又会以怎样的神情来回答呢?学生会依据生活经验仔细思考。生:青蛙是激动地问,因为它独自在井里面待了很久,所以见到新客人格外高兴。生: 小鸟会疲惫地回答,因为它飞了一百多里,又累又渴。最后,让学生上传朗读录音,把自己理解的最精彩的朗读录音上传展示,然后以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作为自己改进的方向。晒读使语文朗读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其在自己的口中对语音、停顿和语调有准确的把握,真正对书面的内容有所理解,很好地对情感进行总结,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通过APP集合资源的引导,学生在其中学方法、学技巧,成长得非常快。在老师和APP的帮助下,学生不断尝试,不断落实需求性整改,逐步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朗读个性。面对新的课文,学生在最初的熟悉过后,总能利用自己的情感,很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无论在语调、语音还是语色上,他们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凡.趣味APP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5).
[2]徐芳.利用配音秀APP提高初中生的朗诵能力[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1).
[3]钟艳.迈步微时代,体验微创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0).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